注册 登录
莫氏宗亲网 返回首页

辽宁莫永甫的个人空间 http://wwww.moszq.com/?535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本溪,开启中国炼铁新时代

热度 1已有 2876 次阅读2015-1-29 21:09 |个人分类:百年中国钢铁业标本地| 中国, 技术, 煤炭, 营运

单营煤炭还是煤铁兼营,本溪煤铁公司的发展选择

1915投入营运的一号高炉,开启了中国冶铁技术新时代

本钢一铁厂,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铁”

 

本溪,开启中国炼铁新时代

本报记者莫永甫

1915113,在中国的冶铁史上,是一个注定不平凡的日子。

几千年的冶铁方法,从这一天开始,得到根本的改变。

让本溪值得自豪的是,中国冶铁方法的改变,是在本溪开始的。

这一天的本溪,纵然是严冬时节,但本溪湖的地面上,锣鼓急如密雨,唢呐响似鞭炮,一派热烈的气氛吹淡着严冬的寒凛。

热闹中,人群从四面八方拥向如今的一铁厂方向。

一座高炉拔地而起,曾见过在金家大院一带用坩埚炼铁的老马头感慨:流传了数百年的坩埚,再也用不到了。

明王朝初年就在本溪流传的坩埚冶铁法,从此将退出历史的舞台,代之而起的就是这高耸入云的高炉——流行于欧美的现代化炼铁技术。

1890年诞生的汉冶萍,被冠之以“钢之源”,本溪湖一号高炉的兴建营运,无疑地成为了中国近代以降的“铁之源”。

本钢一铁厂,无疑地成为了“中国第一铁”。

发展煤炭业,还是煤铁兼营——发展道路的选择

一号高炉的剪彩,在大仓财阀的首脑——大仓喜八郎和儿子喜七郎,以及中方总办巢凤岗丶日方总办岛岗亮太郎等一干大员的见证下喜庆而顺利地完成。

点火令下,一股黑烟从烟囱喷薄而出,现在看来是污染的黑烟,在那时则作为现代化的标志备受追捧。

仪式结束,本溪湖的百姓三三两两往家走去。在河西开店的老丁,边走边和名医金大先生唠上了。

“你家住宅一带,过去是炼铁的地方,当时的坩埚炼铁,也很气派,数百的坩埚,排列在地炉子上,点火之后,响声毕剥,火借风势,火头十分地亮丽壮观。”

金大先生掀掀漂亮的胡髯:“可不是吗,丁老板。我家现在的大院,亏得有那些坩埚,用来砌墙,省了材料,也省了不少的费用。大仓家刚来本溪湖那阵,鼓捣的是煤矿,合办后怎么又鼓捣起炼铁的事来了呢?”

中国自洋务运动之后,随着军工事业的发展,铁路的兴建,发展钢铁事业也成了一些有识之士念兹盼兹的事。可随着张之洞在湖北开办汉阳铁厂以来,经历的一波三折,路走得磕磕碰碰,又让很多人看到,要办现代钢铁业,需要人才丶需要技术丶需要眼界丶需要资金丶需要市场,而这些又是当时的中国所缺乏的。

想之简单做之难。很多有实力的人看到这一点,自张之洞后的0年间,就没人再步其后尘,去干发展现代钢铁的事业了。

中日合办本溪湖煤矿后,怎么就把发展制铁业当作第一要义来做了呢。

中日合办本溪湖煤矿是191111日才正式开始的。

合同共15款,其中规定:合办后的名称为“本溪湖商办煤矿有限公司”,合办期为30年;资本为北洋大银元200万元,中日各出资一半:日方以“大仓煤矿”机械设备等财产折价100万元,中方以矿产资源作价35万元,另缴股金65万元;公司总办中日各任一员,公务人员由两总办协商,务期平均委派;所用开矿工人,以雇用中国人为主;公司开办以后,如必须增加资本或借债时,中日股东各担负一半,惟不得借用中日两国以外之款;公司须缴纳出井税和占红利25%的报效金。等等。

在这个条款中,中日合办的是“本溪湖煤矿”,但到了1911106日,中日双方又签订了《中日合办本溪湖煤矿有限公司合同附加条款》。

条款共10条,其中规定:“本溪湖煤矿有限公司”改称为“本溪湖煤铁有限公司”,除采煤外,兼办采矿丶制铁事业;再增加炼铁部,资金北洋大银元200万元,中日各半,分3年筹缴;“职工丶工人丶矿夫头丶矿夫,为工价低廉起见,概用中国人”,等等。

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公司由“煤矿有限公司”转变为“煤铁有限公司”,是什么力量,什么原因让公司的发展方向发生了如此急速的变化?

让我们拨开历史的云雾,还原其历史的本来面目。

兼办制铁,大仓财阀的原有之义

大仓财阀家族的首脑大仓喜八郎,周游过多个国家,对钢铁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意义有深切的了解。

日本八幡制铁所成立时,其目的也是为发展日本的钢铁事业,但成立之初,八幡制铁所就不得不面对无铁可制的窘境。为什么呢?日本从北海道至九州,所产煤炭多为日常生活燃料,专用于海军战舰的无烟煤却甚是少见,与战备相关的冶金和重化工所需要的强粘结性煤炭,更是难觅其踪。

为给八幡制铁所寻觅原料,日本政府不惜提供重金贷款,在中国境内寻找原料基地。为了获得汉冶萍的铁矿和煤炭,日本政府曾借大仓喜八郎之手,为汉冶萍提供了200万日元的贷款。

这些经历,让大仓喜八郎对资源的认识远高于一般商人之上。

日俄战争时,大仓家族作为日本军队的供应商,随着日军进入辽东地区。大仓家族就派人四处勘察矿藏资源,本溪湖煤矿,庙儿沟铁矿他都派人勘测过。

在对本溪湖煤矿进行强占强采的同时,心里就琢磨着如何发展制铁事业。并在19077月,从国内请来了八幡制铁所的技师木户到庙儿沟进行实地调查。第二年又请来八幡制铁所的另一位技师服部,继续对庙儿沟铁矿作实地调查。

一系列的调查,本溪优质的煤铁资源确实让大仓垂涎欲滴。

汉冶萍发展中的很多挫折,有许多人为的事,但与煤炭中丶与铁矿中含硫丶含磷偏高有关也是不争的事实。而本溪不但是本溪湖煤炭含硫磷偏低,庙儿沟铁矿也是含硫磷偏低,真是天赐恩惠。

反思日本八幡制铁所的发展坎坷,再看看中国汉冶萍一路走来的磕磕跘跘,守着如此宝贝资源的大仓心痒难禁。

当中日合办的事宜刚刚开始,他就指使手下向清政府提出,要将庙儿沟铁矿并如公司经营,被清政府一口回绝。

中日合办的事宜妥定,大仓认为时机已到,又再次向清政府提出开采庙儿沟铁矿和兴办制铁事业的请求。

这一次,大仓从商业和原料两方面提出了发展制铁的理由。

从商业上看,本溪离海较远,没有运输的便捷,

在商业竟争中失去了一利。再者,本溪附近的抚顺煤矿,属于满铁经营,抚顺的煤矿藏量远较本溪丰富,本溪只以煤一个单一的品种和抚顺竟争,将来恐“陷入不利之地。”

从资源上看,大仓提出,本溪湖煤是炼焦制铁的好原料,加之庙儿沟丰富而优质的矿石,在此基础上发展制铁业,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来与他处竟争,必能占优胜之地位。”

大仓的理由,从主权在我的角度看,是无可厚非的。

清政府对大仓财阀的提议,能给什么回答呢?

主权在我的中方,出于发展目的,同意兼营制铁

我们知道,清政府曾拒绝过大仓家族将庙儿沟铁矿并入公司经营的要求。

但有一个时间点,必须注意。

那时,双方还正谈合办的事。

合办的事没有尘埃落定,大仓来提此问题,有点不和适宜,清政府的拒绝也就理所应当。

此时,合办的各种事宜妥定,对清政府来说,事关主权的最大难题已解决。面对企业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向等问题,境界就超脱很多了。

原来日方强占强采,谈判的目的为争主权,现在达成了合办事宜,主权在我的原则已得到落实,日方就是带资金带技术的投资方。主权在手,着眼的就是企业的发展,只有“本溪煤铁有限公司”发展了,才是希望,才是目的。

其实,发展制铁事业,也为清政府的很多高官认可。我看过的资料里,记不清是裕禄还是依可唐阿说过,本溪适合发展制铁业。

在历史中,本溪自明初以来,一直就是制铁的工业重镇,历史的路径,是今人认识的一种参照。

清王朝重臣的认识,本溪的炼铁历史,再加上大仓从商业目的出发的理由,这些因素的叠加,获得清政府的同意就是必然。

清政府虽然同意了,但指示奉天的大员们,要和大仓方面组成一个联合调查组,对庙儿沟铁矿做一个全面的调查。

那时的清政府已是日薄西山了,但这个指示仍是一个万全之策。

清政府对此有切肤之痛啊。

当初汉阳铁厂兴建时,就没好好地作过调查。高炉建好了,可高炉和大冶的铁沙不匹配,不行之下只好重建。

清政府有这前车之鉴,才有此万全之策的指示。

不但如此,清政府还派来近代中国第一个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矿冶事业丶并为之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吴仰曾。

吴仰曾是什么人?他来本溪做了些什么?

中国第一代矿冶专家,让庙儿沟铁矿的面貌清晰起来

中国第一代矿冶工程师,有3人最为着名,一为吴仰曾丶二为邝炳光丶三为邝荣光。

吴仰曾和邝荣光都曾来过本溪。

邝荣光,我曾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此处不再多说了。

吴仰曾(1861年-1939年),原名仲泰,字述三,广东四会县四会镇东门人。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11岁的吴仰曾成为清廷第一批派遣的公费留美幼童。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矿冶学院攻读,尚未毕业便因清政府召回而回国。 
  回国后进入开平矿务局。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再赴英国学习矿冶,4年后毕业于伦敦皇家矿业学院。此后,吴仰曾先后在墨西哥丶瑞典丶西班牙等国办理矿务。 
  再次回国后,吴仰曾成为矿冶工程师。他先后在热河丶南京附近的矿区工作,并曾经赴浙江勘查矿藏。后来他在开平矿务局工作多年,任该局帮办丶副局长兼主任验矿师。开平煤矿沦为英资公司后,吴仍任要职。后吴仰曾转任鸡鸣山煤矿总办丶分省补用直隶庚山道。民国建立后,他曾任国民政府工矿厅工程师。退休后,他又在天津丶汉口等地兴办实业。

吴仰曾受清政府指派来到本溪,是1911年的67月间。那时,他的身份是开平煤矿的候补道,和他同来的还有一位中方人员——京师大学毕业生严恩裕,两人都以矿冶工程师的名义来参加调查的。

日本方面来的也是两位技师,一位是上文提到过的八幡制铁所的技师服部,另一位也是八幡制铁所的技师,叫大岛。

庙儿沟铁矿的记忆中,最先到此勘测的是俄国人,后来的是日本人,直到1911年的6月,中国的矿冶工程师才第一次踏上了庙儿沟。

把一生献给了中国矿冶事业的吴仰曾,对于关外这片矿山,也是格外的深情。他知道,中国的现代钢铁业,关内只有一个汉冶萍,关外还是空白,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有一座现代化的钢铁公司矗立关外广袤的大地上。

56岁的吴仰曾和同事起早贪黑,勘测庙儿沟铁矿的走向,勘测矿区面积,勘测铁矿藏量。

终于,庙儿沟铁矿的面貌第一次清晰地展现出来。

矿区的走向和面积:铁矿露头沿山背走向,南自黄柏峪,北向庙儿沟,终于黑贝沟,长约7公里,形状如一条长长的带子。

海拔860多米,矿区面积为20多平方公里。

从地质分析,庙儿沟一带属前寒武利亚纪,铁矿床被片麻岩不整合地覆盖着,一层一层地存在于片麻岩和云母片岩中。

庙儿沟铁矿的性质属于大型磁铁矿并含部分赤铁矿。

藏量有多少,富矿约为一千万吨,贫矿约为四亿五千万吨。富矿的含铁量约为63%,贫矿的含铁量约为34%

被开采了千年之久的铁矿,真正的面貌至此才完整地呈现出来。

吴仰曾在本溪留下的只是雪泥鸿爪般的印痕,研究这段历史,翻检到此,崇敬之情肃然而起。

吴仰曾,及同事严恩裕,还有日本的两位技师,他们的勘测,为庙儿沟铁矿的藏量和品位给出了科学的数据,为本溪湖煤铁公司发展制铁事业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参考。

按照此参考,引进了匹配的设备,引进了匹配的技术,才使本溪的现代化制铁业少走了很多弯路,并最终成为了中国现代钢铁业的标本地。


路过

雷人
1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