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00|回复: 3

010红河水边的“壮乡故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3 10: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河水边的“壮乡故宫”》

 

戊子年三月三,我慕名参观了广西忻城县莫土司衙署。忻城县位于广西中部,红水河下游。忻城莫土司衙署位于城关镇西宁街,座南朝北—— 一反自古“衙门朝南开”的常规(可能由于翠屏山北麓的缘故),是一座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造型典雅丶别致,具有宫庭侯门气派的古代建筑群,占地总面积2.1万平方米。衙署于明代万历十年(1582)始建,至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土司制度被废除后,改为弹压公署。至今经历了420多年的历史。它是广西乃至全国现存古建筑保存最完整丶历史较长的土司衙署。利用山光水色和自然条件相结合而形成的独特风格,是壮族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少数民族世袭土司制度的文物。据说,是全国乃至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之一,被誉为“壮乡故宫”。

 

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推行“以夷治夷”丶“以蛮治蛮”政策的产物。土司,也称之为土官,就是地方上被授予世袭官职的少数民族首领。 莫氏土司统治忻城400余年,历经元丶明丶清三个朝代,共传了20任土司(相当于现在自治县县长)。

 

气 势 恢 宏

莫土司衙门大门临街。正门是一中原宫廷风格的土木建筑,气势恢弘,飞檐画栋。门上两个硕大的“莫府”二字。门上彩绘大型门神一对,与中原的门神一致,俱是龇牙咧嘴怒目圆睁的。大门左右两侧各镌一尊1.7米的石狮和一对石鼓。门前为宽廊,廊柱有黑底金字阴文楹联,口气不小:“守斯土,莅斯民,十六堡群黎,谁非赤子;辟其疆,利其赋,三百里区域,尽隶黄封”。

 

门两侧是八字跨街牌房,称东丶西辕门,门楣相上额分别浮雕“庆南要地”丶“粤西边隅”八个大字。

 

衙署里面,由土司衙署丶祠堂丶代理土司官邸丶大夫第丶卡房丶三界庙等建筑群组成。衙署内设有祭堂丶厢房丶礼房丶兵房丶牢房丶公堂丶练兵场等,占地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

 

整座衙署由中轴线(衙署)丶东轴线(祠堂)丶西轴线(土司官邸)及大夫第丶参军第丶礼房丶卡房等建筑组成。

  主体建筑由照壁丶大门丶牢房丶兵舍丶正堂(即头堂)丶长廊(亦称花郎)丶东花厅丶西花厅丶二堂丶东厢房丶西厢房丶三堂丶后苑(即闺房)等组成,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照壁长25米丶高5米。照壁前为小广场,面积270平方米 。


    跨入大门即仪门,仪门平时不开,走两边过道,唯逢喜庆节日或上峰头面人物到来方开。仪门后是院落,中有一条龟背青砖路直通正堂。东面是牢房,分前后两栋。牢房有男女之分,轻重之别,内设铁镣丶木枷等刑具。西面是兵舍,亦分前后两栋,内驻士兵,负责保卫衙署安全和看守犯人。

 

沿院中道路拾级而上,就来到正堂,堂正中置公案,案上置有惊堂木块及令牌丶笔丶墨砚等。案桌后是活动屏风,上悬有“明镜高悬”巨匾,左右分别置大鼓丶大锣各一面,各种兵器罗列有序,“回避”丶“肃静”大牌字高耸。

 

转过屏风出正堂为一长廊,廓东为东花厅,西为西花厅,互相对称。东花厅是土官专为达官贵人举行宴会而造,厅内陈设高雅华贵。西花厅是土官对犯人初审丶用刑的地方。长廊尽头即二堂,亦为三开问,左右均有屏风隔开,左间是土官处理日常事务之处,内置文房四宝;中间是议事厅,置有案桌和太师椅等;右间是师爷卧室兼书房。前窗皆镂空花窗,花鸟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花窗的图案就是仿忻城壮锦图案制作的。

 

二堂之后即三堂。二堂与三堂之间为四合院,院西东各有8间厢房,为土官男孩寝室。厢房尽头是三堂,建筑结构与二堂相似,唯镂空花窗为壮锦图案,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且富丽堂皇。它是土官夫妇的卧室。穿过三堂即后苑。后苑依山而起,类似别墅山庄,是土官女孩的闺房,小巧玲珑,典雅别致,环境幽美。

 

装 饰 别 致

莫氏土司衙署建筑皆为砖木结构, 整个衙署气势大,不仅其建筑面积丶风格和布局令人惊叹,而其独特别致的格调典雅丶古色古香色彩和装饰也让人大开眼界。

 

房屋都是穿斗构架,幽深的殿堂丶精制的屋脊翘角丶镂空花窗丶浮雕图案,硬山翘角,雕梁画栋,朱漆柱粱,镂空花窗丶石雕丶浮雕丶木雕丶泥塑丶彩画上的花鸟虫鱼丶飞禽走兽图案,建筑装饰多彩多姿,都具有鲜明浓郁的壮民族特色和吉祥的寓意,比如龙头鱼身的螭吻丶缠着绸带的葫芦丶南方常见的万寿果,以及象征着富足到来的飞天蝙蝠等。这些,既带有明代中原建筑的风格,又有壮族风韵体现了壮族地区的民族特色。


壮族人把铜鼓视为权力丶富足丶等级丶吉祥物等象征,拥有越多,越能显示出更大的权势。因此石鼓是这座建筑群中出现最多的装饰物:有的作柱础而平置,有的竖立于庭院大门两侧;大门丶庭院丶花厅以及柱脚都有雕刻精美的石鼓,而且不少石鼓下面增加了彩云鼓。鼓面则雕刻了麒麟丶老虎丶马丶鹿等凶猛俊美的动物,使得石鼓显得更加灵动而有生气。

 

 石鼓与壮锦元素的采用,使莫氏土司衙署得以拥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明显有别于其他同时期的同类建筑。

 

  木雕多采用在衙署的花窗丶横梁上,有蝙蝠丶喜鹊丶狮子丶鹭鸶丶葫芦丶回纹丶寿纹丶万字纹丶牵牛花等,木料珍贵,雕工精细。

 

  最突出的是在飞檐和木雕中出现了壮锦的元素,当时的工匠大胆而别出心裁地使用了大量的壮锦图案作为装饰,以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几何纹,巧妙组成连绵流畅的图案,朴素而明快,层次分明而不繁杂,形态生动而不流俗,极富壮族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人们对建筑物及服饰颜料的使用也被赋予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封建皇室以黄为尊,赤色次之,以下依次为绿丶青丶蓝丶黑丶灰。莫氏土司衙门在颜色的使用上也颇为讲究,它巧妙地避开了皇宫建筑常用的金黄色,大量地使用了赤红色这种吉祥尊贵的色彩。本来,明王朝百官住宅规定: “禁官廨民舍,不许雕刻古帝后丶圣贤人物及日月丶龙凤丶狻猊丶麒麟丶犀象之形。”土官毕竟与汉官不同,由于种种原因,他在执行各种规定中,往往都要打些折扣。如狻猊丶麒麟丶犀象虽属禁用,但在各个柱础之上照样刻有。山高皇帝远,上峰即使见了此等违规现象也是无可奈何的。莫氏土司衙门,以赤红色为主调,辅以绿丶黑丶白颜色。在大门丶柱子丶屋架丶檩条丶椽皮丶花窗甚至床架丶茶几丶桌凳都使用赤红的颜色,给人以至上丶温暖丶热烈和富丽堂皇的感觉。显示出一种“土皇帝”的富足和权威。而无处不在的五彩装饰,则更是喻示一种“本支百世”的强烈愿望。在衙署之内,上至屋脊,下至柱础,内至屏风,外至照壁,有大量的人物以及狮丶虎丶麒麟丶蝙蝠丶蝴蝶丶鹿丶鹭丝丶螭吻丶鹤丶鱼丶猴丶兔丶象丶喜鹊等动物,植物则有松树丶葫芦丶竹子和花草等这些形象图案,不仅生动逼真丶构思精巧,既有壮乡的民族特点,又有中原文化的显着特征。

 

一个“寿”字的写法,长丶团丶方丶圆丶立丶卧,楷丶草丶隶丶篆,多种形状,各种书体,可谓匠心独具;而这“寿”的周围,则装饰以蝙蝠丶蝴蝶丶葫芦丶鹭鸶丶公鹿等等图形,共同组成“福丶禄丶寿”三者齐全的完美图案,寄寓着富贵长寿丶世代永昌的热切希望。

 

衙署的屋脊上,有一种造型活泼的草木植物图案,名为草龙,又被称为龙凤草。龙与凤,是皇宫建筑专用图案。在等级制度极为森严的封建社会,作为只有从七品官阶的土司,岂能随意“攀龙附凤”?但他们机智地用了一个瞒天过海的方法,以此“龙凤草”装点屋脊,一面巧妙躲开朝廷的忌讳,一面又暗示着要把“土皇帝”世代做下去的心理祈求。

 

莫土司衙署还有一条值得称道的,就是其严密的防火设施。院内每一座大建筑或每一个小院,均建有外观精美的消防池。据说此地几百年从未发生过任何星火之灾,是消防的典范。

 

岁 月 悠 悠

地方史籍称,忻城莫氏土司,始于莫保,定于他的玄孙莫敬城。莫保是永定(今宜州市)人。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年),粤西蛮寇犯边,莫保奉命随征,设计擒贼,着有功绩,被授予宜山(今宜州市)八仙屯土官千户职。明洪武(1368一1398年)初年,莫保被罢官,遂率子孙及亲丁,徙居忻城境。永乐二年(1404年)忻城陈公宣领导忻城壮瑶农民起义,攻县治丶烧官署,县宰苏宽弃城而逃,莫保玄孙莫敬城参加平定,被推举为土官。“于是县有二令,流官握空印,每年春冬到县视事两次而已,余时僦居府城。”弘治九年(1496年),忻城县降为土县。从此,莫氏土官获世袭,一统忻城天下。莫氏土司历明丶清两朝,至第十九任土官莫绳武因“纵匪殃民,世济其恶”,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被撤,莫氏土官相继世袭453年。莫氏土司军政合一,养兵曾达千人。莫氏土司统治期间,采取积极发展措施注意发展经济和文化:扩大壮锦生产,修山隘丶开乡道丶架桥梁,鼓励农民发展私有经济;创办义学。

 

在土司衙门的右侧,至今仍能辨出几间当年学堂模样的建筑,就是康熙五十三年由第十一代土司莫振国出面募集资金修建而成,这是忻城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学校。“延名师掌教,聚官族子弟暨保目民俊秀者肄业其中”,也就是说,到了这个时候,土司衙署开办的学堂,已经不再是官家子弟独享的特权,民间品行端良之弟子,也可以在这里研习功课。一时间,土司衙署内“诗书之声,渐出蛮乡”。从这里走出了多少学有所成,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啊。

 

莫土司这个“少数民族首领” 祖上并不是土着壮族。据清乾隆九年编纂的《忻城莫氏族总谱》称:莫保“原籍江南苏州太仓州人。”重修《莫氏族谱》称:“远祖讳亮公,世居江南太仓州白米巷,迄移籍来粤,开族于忻。”可见,忻城莫氏土司是远祖迁来此地后,后代与本地人通婚,逐渐与当地人同化丶逐渐本土化为壮族的。莫保应是莫氏土司入忻始祖。

 

莫土司曾先后四次迁移衙门,原建于古尚村,后迁于板县村,再迁到古尧村。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第8任土司莫镇威搬到翠屏山脚下始建这个土司衙署主体建筑。以后,历任土司先后拓建附属建筑,形成规模宏大的土司建筑群。衙署建成后,几经兵燹,部分建筑先后被毁。曾分别于1605年丶1653年丶1830年丶1960年进行过3次较大的维修。

 

 辛亥革命后,莫土司衙署曾是国民党忻城党部所在地。后,它又成了中共忻城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虽经“文革”,莫氏土司衙署内具有壮族特色的图案等珍贵文物全部被破坏。但是,由于它成为党政机关办公场所,所以它大部分主要建筑都得以保存。

 

忻城“莫土司衙署”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电视剧《刘三姐》丶《一代廉史于成龙》等10余部作品都是在此拍摄内外景。

 

有人告诉我,县城住有莫土司衙署后人,名曰祖庚,年近七旬。由于这个出身,他在那个年代没有机会读高中,但他坚持自学书法,成为当地写对联的好手,他那手毛笔字深得当地民众喜爱。他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起了占地二百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楼。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他曾说:“我当年在土司衙署生活的时候,三天才能吃一餐肉,现在我天天都能吃肉。”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莫氏土司衙署进行大维修时,他担当了主力。他们问我,要不要访问他,通过他了解莫土司后人情况。

 

我觉得,莫土司后人已无关弘旨。眼前这座精美的,富有浓郁壮族艺术特色的丶沉积了五个世纪的历史建筑,已经物是人非,人去屋空。曾经有过骄奢淫逸丶酒池肉林丶歌舞升平;曾经有过的刀光剑影丶血雨腥风丶恩怨情仇……一切,都随岁月而逝去。岁月,就是这样无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4 08: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扬莫家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9 15: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全国乃至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之一,被誉为“壮乡故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4 21: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得很详细!{:soso_e1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