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潭头乡因我祖而得名 潭头乡是柳北抗日挺进队、柳北游击队的根据地,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批准为革命老区。 我的老家就是在潭头乡,我每年都要回到家乡,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四处行走瞭望,时不时思考这个家乡的历史,为何叫“潭头”,几时开始的。 潭头乡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明清时期就出了六个进士,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绅士捐资建五峰书院,革命时期有杨烈(莫堇新)、莫一凡一家等名人,融安县第一任女县长夏青,至今仍是人才辈出。 潭头乡位于融安县西南部,距柳州市77公里,全乡地势南高北低,东西窄,南北长,形如美人蕉叶。境内东面是南北走向的石灰岩群山,西面是南北走向的土岭岗,中部是连绵不断的丘陵地段和大小不均的平原和梯级农田,一条清流河从东南向北流经七个村,注入融江。该乡总人口2.34万人,有汉、壮、瑶、苗、侗、仫佬等民族。共有土地面积176平方公里。全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温差不大,光照适中,雨量充沛,空气湿度较大,冬季严寒,夏季炎热,生产季节较长,农、林、牧、果业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闲时去查融县县志,得知明清年代,潭头乡、大良镇一带仍称清流镇,直到民国24年联编乡镇时,潭头独成一乡,始称潭头乡。 明清时早有清流河又称石门河,从大良流经潭头,注入融江,因是有此河而称清流镇。 民间传说“先有潭头圩,后有潭头乡”,据融县县志查实,潭头圩早在清朝时就存在了,每逢三天一圩日,附近村屯的赶圩群众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