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莫林翼 于 2015-6-10 01:35 编辑
引:古代崇安(今武夷山市)有“八关”之说,分水关是“八关”中的“大关”。分水关,实际意义是以水流方向来断定地界的标志。具体地说,分水关就是崇安县西北面与江西铅山交界的一处分水岭。大凡分水岭,自古都是当地的交通要冲或兵家必争之地。五代时,地方防卫政权在闽赣两省交界处的分水关置寨。宋开庆间,开始设置大安驿,到元代时废除。明洪武年初,又重新恢复此关,设巡司戍守。从崇安县城到江西的铅山县内,仅百余里路程。过去分水关古道,山岭崎岖,全用人工采石,条石间或大鹅卵石铺就。 如今我们还能在分水关古道旁的草丛中,看到刻有“孤魂”等字的无名氏墓碑,寂静躺在荒野山间,透射出一股悲凉与辛酸。一块刻有“光绪六年(1880年)孤魂总祭”等字样的墓碑,记载了分水关附近村野之民的抚恤之情。 分水关还见证了许多浩荡的历史风云。太平军起义暴发后,一部分太平军由湖南丶江西继续往南进犯,攻破了铜墙铁壁般的闽赣分水关,杀戮了300多名清朝守关士兵,在武夷山一带抢掠,扰乱了闽北的安宁。在村野百姓的家谱上,我们读到了这样一段文字:“咸丰七年(1857)三月十七日突如其来,关兵三百口,尽遭他手,肝脑涂地,直捣大安。十七日黎明,便攻崇城,当时居民,视为逃犯,上闭城门,与之铳爆。……夫何次年(1858),寇又入分水关来,幸我村人思深虑远,预开土圹数人合一穴,掘下七尺深,乃对面挖门掘进大开数间,空阔五六尺,闻寇近关,并将物藏入圹穴,门牢闭,新土填封,自然稳固。”(摘自下梅《方氏族谱·廷镛识撰》)
关于太平军突破分水关防线,进犯崇安的历史,《武夷山市志》也有记载。咸丰七年(1857)3月16日,太平天国王国宗部进军崇安,知县王某弃城逃走,太平军占领了崇安城。十天后太平军开始向建阳进发。咸丰八年(1858)2月16日,太平军杨仪清丶杨辅清率部袭击崇安县岭阳关,占领了岚谷。两天之后,太平军从苦珠林经后洋出西乡,攻陷浦城。4月崇安知县莫自逸丶游击王兴棠率兵勇3000多人由黎口进驻西乡,反攻浦城,太平军奋力反抗,王兴棠兵败遁逃。太平军捕杀了当地的一些小官吏,如俘杀了外委刘忠孝,击毙乡勇六百余名。农历六月初三,部分太平军进攻分水关,崇安知县莫自逸由浦城回师抵御,太平军从分水关的侧面突破防御,由萧家地的小路包抄守关清军,击毙知县莫自逸,占领了崇安城。
清咸丰八年(1858)二月中,太平天翼国石达开攻克江西铅山,从广丰经浦城北乡进入浙江江山县。时浦城县令韩湛下令全城戒严,增固城墙。又派兵协同各乡团练分守各要隘,以3000人防守通往广丰的二渡关,4000人防守通往崇安的双亭隘。同月十八日,太平天国杨辅清率太平军入闽,获悉二渡关丶双亭隘有重兵把守,即乘大雾雨夜绕过关隘,从苦株林小道,经华竹坑丶马岭丶后洋,于次日上午到达西乡(今永兴)街,同日10万义军出西乡,逼城关,如兵从天降,围城数匝。县令韩湛凭高厚城墙死守。太平军一时难以攻下,即在城外安营扎寨,将总部设在水南房氏宗祠。
二十日,清军枫岭守备余金标率营勇乡兵千余人南下救援,在城西三里亭被太平军歼灭。二十一日,新赴任知县刘芳云带水吉乡兵和南乡团丁数百北上救援,在城东连墩被太平军围截,刘被击毙。各乡团练欲赴城增援,均被太平军各个击破。二十一日酉时,太平军从南丶东丶西三面攻破县城,进城转入巷战。知县韩湛逃至越王台自缢,部分败军从北门逃走。经过十几个小时激战,至二十二日卯时战斗结束,太平军全部进城
太平军攻克浦城后,清帝急令云南鹤云镇总兵周天培入浙江,与其兄周天受共办“防剿”,入闽包抄。四月初,西乡联首叶青和丶达朝绅出资请崇安县知县莫自逸丶游击王兴棠带营兵丶乡勇3000余人驰援。王至城郊遇太平军筑遇,不敢战掉头即走,外委刘忠孝被生擒,兵丁被歼数百,余众溃逃。太平军占领西乡。清军参将戴庆吾丶游击张从龙协同南乡团练扼守县南西阳岭,千总许玉龙扼守观前沿南浦溪一带。太平军到达,一冲即垮,南乡亦被太平军占领。 附:清代县衙署设置:设知县丶县丞丶主簿丶典史丶教谕和训导。东关巡检(清乾降年间撤),二十四都巡检,游击各1人,雍正十二年(1734)设永和(今吴村)分县,置县丞分管永和,永宁和豪田三里。莫自逸 广西 咸丰六年 道光丁酉科 官崇安令 有传。 1838年励堂公(莫自逸)与王雁洲继登乡榜入京会试,绕道山东,把曲阜文庙(孔庙)之布局绘图,回恭城重修文庙,经三年始成,地势之雄壮,气象之峥嵘,为邻近之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