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15|回复: 3

东莞桥头莫氏的起源及变迁(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8 08: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桥头莫氏的起源及变迁(图)
http://whgc.sun0769.com 2010-9-28 10:42:00 文化莞城
      莫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四。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如今,莫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西、四川、广东等省多此姓,而东莞莫姓的分布又以桥头为最,另外,麻涌、高埗、长安等地也有不少黄姓人口。
      莫氏起源说
      莫氏之起源,许多典籍如《中国姓氏汇编》、《中国古姓氏词典》、《百家姓》、《万姓统谱》等皆有记叙,然而众说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上古圣帝颛顼造“莫阳城”,后人去邑为莫,以地名为姓(莫阳城,今河北省任丘县、平乡县,古钜鹿郡地);
   
      二、春秋时,楚国莫敖(官名)的后代,以官名为姓。莫敖在楚国是一种世袭的官职,古诗人屈原的家族便世袭此官职,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屈氏的分支改姓;
   
      三、《通志•氏族略》文,莫即幕省文,望出钜鹿、江陵,乃上古圣君虞舜之祖——幕的后代。也就是说,莫和幕同源,莫只是幕的省略书写文字。此说法可能是前两种说法的综合;
   
      四、南北朝时期,北魏少数民族邢莫氏、莫那娄氏改姓莫;
   
      五、广西壮族的创世史诗《布洛陀》第十一章《分姓》记叙:远古之时,壮族人无名无姓,彼此相称十分不便。布洛陀请卜黄为众人分姓,卜黄为此而累病。部族里的人关心卜黄,纷纷送礼物给他,卜黄由此便生出安姓的办法来。凡送李子的,就安他姓“李”;牵牛来探病的,就安他姓“莫”(壮语黄牛叫莫);送篮子的,就安他姓“蓝”……从此,壮族人也就有“莫”等姓氏。广西忻城县有莫土司衙署,占地总面积38.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被誉为“壮乡故宫”。莫姓土司官职世袭,统治该地区近五百年。
   
      六、唐五代后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顼人,也有姓莫氏者;
   
      七、北方满族人那莫氏,其汉姓也有以莫为姓的。

      广东莫氏历史考证
      公元前约828年至782年间,西周第十二个皇帝周宣王姬静二儿子的族人居住鄚州,后人姬振以功赐封鄚州为食邑,以鄚邑为姓,故广东莫氏尊称周宣王姬静为远祖(称为姬姓莫)。
      公元前约221年间,秦始王统一中国后,全国划为三十六郡,鄚州隶属钜鹿郡,钜鹿郡为莫姓第一郡望,秦33年莫姓人随军队南迁广西等地。
      公元前约206至公元90,汉高祖时期,鄚州设为莫县,隶属豕郡,汉成帝元延二年,鄚县成为鄚侯国,东汉光武帝永元二年复鄚县,属河间郡,其间部分莫姓移居湖北江陵,成为莫姓第二郡望。
   
      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间,文成帝时,莫县农民起义,朝廷派兵镇压,将成年人杀死,幸存者逃往各地,致使莫姓发源地——鄚州至今无莫姓人口居住。

      公元766年至779年,唐大历年间,莫藏用公仁比部员外郎,携同家人从江陵乘船经河南、湖南、广西梧州到达广东封开定居。
公元834年至868唐盛时期,唐大宗大和七年,粤宣卿始祖在封川金井出生。二世祖莫晋宣卿长子(弟楚、齐),三世祖如松(弟如柏)为晋公长子,四世祖如松长子怀公莫怀市如松公长子。怀公二子莫勇乃本祖五世祖,六世祖永昌公生于1005年,生三子名愚、鲁、钝。七世祖莫钝生二子,长子名达号奇叟,次子名遗号肖叟。钝公原与父兄居广州清风桥,后随子肖叟移居东莞。

      如以上资料所示,莫姓并非是从被喻为“中华民族南迁中转站”的南雄珠玑巷的南迁氏族。莫姓移居南方比珠玑巷氏族南迁早了五百六十年,至今已有1370年的历史。
      广东莫氏绝大部分是莫宣卿的后裔,只有少量来自广西、福建、海南等地,故广东莫氏绝大多数奉承莫宣卿为始祖。自宣卿氏族至今也有1170年,后裔发展到差不多五十代,人口超过三十万。后代分布粤西南各县、市近700个居住点。莫姓居住人口较多的县市主要有:东莞3万多人,连山2.5万人,封开近2万人,怀集1.5万人,恩平1.5万人,廉江1.5万人,阳春1万多人,深圳4.6万人,而莫宣卿后代移居海外的也有两万多人。
      始祖莫宣卿
     两广第一状元
      莫宣卿何许人也?其父亲莫让仁的墓碑记载:“岭南入相自张文献公(张九龄)始,其大魁天下,则自我孝肃公(莫宣卿)始”。莫宣卿状元墓刻石有“甲第开南粤,箕裘启后昆”的楹联。《双槐岁抄》记载:“吾广大魁天下,实自宣卿始。”现存的历史文物完全足以证实,莫宣卿不仅是广东第一个状元,而且还是两广第一个状元和自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最年轻的状元。
      莫氏在桥头繁衍迁徙
      莫姓在南宋时期编的百家姓中排第168位,不算大姓。但在桥头却是大姓,占全镇人口的四分之一,除了极少个别姓氏迁入外,全镇最大的石水口村和大洲村皆为莫姓(石水口村包括岭厦自然村)。两条莫家村,加上外出市镇机关企业工作和客居省港澳的莫姓人口,超过一万人。公社化时,桥头公社被戏称为“莫家公社”。
      公元1089年至1152年,北宋哲宗元祐四年,粤八世祖遗公(号肖叟)出生,公元1120至1140年(宋高宗朝间)南迁东莞,为始迁东莞一世祖。他起初居莞城莫家岗,后迁居蕉利村。九世祖莫猛字念二,是肖叟公次子,也是东莞莫氏二世祖。猛公原随父肖叟、兄莫威及弟勇、韬、略、弼居住蕉利村,后分支移居河田村。据有关族谱文献显示,二世祖猛公迁往河田在1140年后,士聪祖由大朗水口迁移岭厦也须在1295年后,其间155年(3-6代)资料仍须查证。
      根据宋朝乙己年(1245年)东莞莫氏四世孙莫进义(进士)写的《修谱序说》记载“念二祖居大洲、乌石岭、石水口”。以及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莞邑名士袁昌祚写的《宋朝奉大夫墓碑志铭》显示“二子局大洲、龙叫、远塘、乌石岭、石水口、清水沥”, 莫猛子孙分派移居桥头大洲、岭厦、石水口等地。
      宋高宗绍兴年间,念二祖与妻何氏从祖居蕉利存迁居河田,其儿孙后代分别迁移到桥头大洲、岭厦、石水口建村里围,生息繁衍,人丁兴旺。
      莫士聪首入岭厦
      莫氏先祖从河田迁到大朗水口莫岭头居住,后来随着人口的发展,莫岭头的土地不能满足村人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莫氏族人迁移到桥头乌石岭,约在1300年间(元朝大德年间)建立岭厦村。据说,石水口莫氏迁移了三次居住地点,但皆没有到广州莫氏总族谱作更改登记,故广东莫氏族谱中没有石水口、岭厦之村名。但在《始祖莫状元广州合族祠堂记》一文中已有:“钝公之裔则今东莞麻涌……大洲、龙叫、远塘、清水沥、石水口是也。”的记载。在大朗水口莫岭头,现仍遗留当今年莫姓居住房屋的地基,计有四、五十间之大。按此推算,莫氏在莫岭头应居住了几代人,也说明了莫氏从莫岭头迁移岭厦是东莞莫氏的第六、七代。
      石水口莫氏一世祖莫猛,名士聪,字念二,号端四,其是始迁乌口岭(岭厦村)第一人。士聪祖带领莫氏族人,在乌石岭白手兴家,重建家园,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建成岭厦村。在岭厦经历了一百多年后,士聪祖后裔蕃昌,家兴族旺。
      有文献写道“念二祖生三子,长曰齐号如一,居大洲,次曰士聪,居乌石岭又分居石水口,三曰士敏未详”。因此,部分族谱对其实际辈分有争议。有资料传说:“士聪是东莞的第十代”,也有资料认为“由蕉利分支到河田,再到大朗莫岭头,再迁到岭厦,再分支到石水口应是第十三、四代”。但按照“四世孙进义”在宋朝写的《修谱序说》,及李宗英写的《莫氏谱序》已记录了念二祖后裔“居乌石岭、石水口”,因而可证明“四世”之前的“三世”已迁到“乌石岭、石水口”定居,而始迁祖士聪是“三世祖”了,同时也证明了石水口在宋朝淳祐已已年(1269年)之前已存在,而非传说的“石水口建村立围在明朝嘉靖年间”。由此可以推测,士聪应该是肖叟公二子念二祖的次子,是东莞莫氏三世祖,也是宣卿状元公的第十世裔孙。但由于所参照的上述两份“谱序”并非原件,在翻录传抄过程中是否有无增补,无从考究,故实际时间尚待考证。
      莫士聪和孙子善可公
     同为石水口祖先
      对于岭厦始迁石水口的祖先,石水口族谱及资料记载:“石水口世系仍由乌石岭为始支派源流而传,由六世祖起派”。六世祖善可祖妻尹氏,生子名贵明、贵亮,于明朝嘉靖皇时代(1530-1540年)始迁石水口。
      但也有少部分族谱记载:“贵明祖(善可长子)居乌石岭,精通堪舆择地肇居石水口,本支初迁祖也”。故贵明公亦为石水口初迁祖之说。
  
      据莫锡满先生从石水口十世祖宗旺公(竹轩祖)墓碑抄录,宗旺公生于明代宗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卒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按二十五年为一代计算,石水口一世祖约为1246年出生(宋淳祐年间)。以此推算,东莞始祖肖叟公生于宋元祜四年(1089年),卒于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宋旺公生于始祖生日397年后,应为东莞第十五、六代,则十世祖士聪是东莞第六、七代(约生于1246-1265年间),而始迁石水口的六世祖善可公应是东莞第十二、三世祖了(约生于1390年间)。迁移石水口约在1420至1430年间(明成祖永乐年间),按理论年代计算法证明了“始迁石水口是东莞十三、四代”的说法较为正确。

      万历年四十五年,石水口十六世祖瑞芳公出生,推算为粤38世,莞31世。
      顺治十六年,石水口十七世祖京琦公出生,终於康熙二十九年,推算为粤39世祖,莞32世祖。
      清康熙庚午年,石水口十八世祖京琦公色斯公出生,终於乾隆丁亥年,寿享78岁。
      乾隆丁未年,石水口二十世祖绚修公出生,终於同治已巳年,享寿83岁。
      道光辛卯年,石水口二十一世祖变章公出生,终於民国丁已年,享寿87岁,按推算法为粤43世祖,莞36世祖。
      民国七年,石水口二十五世祖继全公出生,终于壬午年,享寿85岁,推算为粤47世祖,莞40世祖。
      根据以上东莞历代世祖记载的部分文献资料推算,石水口现在的莫氏(30代)应是东莞莫氏第三十六、七代,也是广东莫氏第四十四、五代。
    文/本报记者  张笑艳  图/资料图片


来源:文化周末报  编辑: 郭石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8 08: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珠三角大部分莫姓以莫宣卿为一世,传到现在基本是三十二至四十世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8 08: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惠州沥林火岗村有三十二代的健在,去年还一齐拜祭广州六世永昌公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8 20: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钝公后裔分布东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