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莫氏宗亲网 返回首页

湖南桃源莫家台的个人空间 http://wwww.moszq.com/?278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明清时期的两湖移民》

已有 2972 次阅读2012-12-19 11:12 |个人分类:姓氏| 移民,

江西填湖广


    明代的江西人,在朝野上下颇为引人瞩目。早在宣德年间,民间便流传着这样的一句俗谚:“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吉水在江西的吉安府。在整个明代,吉安府科甲鼎盛,产生的进士数超过一千人,这一纪录在全国无与伦比。而在明代,非进士不入翰林,故此,吉安所出的翰林也就特别之多。他们与其他的江西籍官僚一起,在官场上形成了一个颇具势力的江西帮。特别是在嘉靖年间,先后柄政的内阁首辅夏言和严嵩诸人,均是江西人。不仅在朝如此,在野亦不例外。尤其是在一些未开发及新开发的地区,江西人更是随处可见,甚至有“非江右商贾侨居之则不成其地”的说法。举个极端的例子,十七世纪前后,有人曾从云南出发,沿怒江(萨尔温江)顺流而下进入缅甸,竟发现沿途各地只要出现聚落的地方,其酋长头目必定是江西移民及其后裔。
    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些无远弗届的江西人有了个绰号,叫做“腊鸡”。据万历时人沈德符的记载,某次,首辅严嵩生日,在京的江西士绅麇集鳞聚,候于严宅。当时,只见严嵩长身耸立,诸绅皆鞠躬屏气,俯身趋谒。此情此景,令在场的河南新郑人高拱忍俊不禁。严嵩见他旁睨而笑的样子,颇感莫名其妙,高氏只得含笑道出个中的盎然趣味:http://www.cchere.net/article/166579
     
    看到您出来时在座诸君屏声敛息的样子,让人陡然间忆起韩昌黎《斗鸡行》中的两句诗:“大鸡昂然来,小鸡悚而待。”     
    严嵩听罢为之破颜,在场的江西人亦哄堂大笑。
    《万历野获编》中的这则“谐谑”,亦见于清人褚人获《坚瓠乙集》卷一的“各省地讳”条。后书更曰:http://www.cchere.net/article/166579
     
    各省皆有地讳,莫知所始。如畿辅曰响马,陕西曰豹,山西曰瓜,山东曰胯,河南曰驴,江南日水蟹,浙及徽州曰盐豆(浙又曰呆),江西曰腊鸡(元时江南亦号腊鸡),福建曰癞,四川曰鼠,湖广曰干鱼,两广曰蛇,云贵曰象,务各以讳相嘲。     
    上述的诸多“地讳”,以民风、饮食、物产甚至地方病等,渲染各地人群的性格特征。例如,“盐豆”就是形容南方人的俭啬成癖。据说,曾有作客苏州的徽州人,自制盐豆放于瓶中,而用筷子钳取,每顿自限不得超过九粒。某日,有人告诉他说:“令郎在某处大嫖。”其人勃然大怒,把瓶中一把豆全都倒了出来,嚷道:“老子也不做人家了!”这则广为流传的笑话,或许正是“盐豆”地讳的出处。北方人通过江南人嗜食的盐豆,形象地概括出自己眼中的南人脾性。从前述的“各省地讳”中我们还看到,元时江南亦号“腊鸡”,故明人李时尝以“腊鸡独擅江南味”戏称夏言,对此,夏言及严嵩等江西人,似亦未以为忤。
    腊是一种干肉,腊鸡是指风干的鸡肉。作为一种腌腊制品,其做法是将鸡宰杀后放尽血污,在腹部切口,除掉内脏,斩去翅爪成鸡坯,用盐、糖、硝、酒、酱油和香料等擦抹,入缸腌渍。然后晾干水气,并烘烤至于。制成的腊鸡色泽金黄,鸡形完整,油润味鲜。食用时,或蒸或煮,腊香浓郁。江西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被称作“腊鸡”不得其详,但揆情度理,这与江西作为一个移民社会当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在长途移徒的过程中,不仅风干的腊鸡更易于保存,而且,给遍布全国的远方亲人捎点土宜,腊鸡无疑亦是不易变质的上品。大概是元明时代的江西人随处可见,江西人制作腊鸡的工艺及食用习俗更是别致,久而久之,也便有了“腊鸡”的绰号。http://www.cchere.net/article/166579
    在元明以前,江西是全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北宋时期,江西人口曾居各路之首,经济开发在南方属于先进地区。及至明代,虽然江西人口较浙江稍逊一筹,居全国十三布政司的第二位,但每年所纳税粮有时甚至要超过浙江。不过,从总体趋势上看,当时东南沿江、沿海区域经济已日趋多元化,相形之下,地处内地的江西,以农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注定了其发展水平将日趋下风,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准也只能是每况愈下。因此,在明人眼里,江西人的节俭是出了名的。从前杜诗曾曰:“莫笑田家老瓦盆,也曾盛酒养儿孙。”这是状摹乡间农民俭朴,一盆一碗,只要不摔碎、不丢失,便永远不换,传之子孙,会一直用下去。在这一点上,民俗勤俭的江西,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江西的一些地方,摆在日常宴席上的劝酒果品,只有时果一样可以食用,其他的都是用木头雕刻、上涂彩色装饰而成,称为“子孙果盒”,意思是可以传之子孙后代。此外,其他各事也多有节制之法。譬如吃饭,约定俗成第一碗不许夹菜,到第二碗才允许以菜佐餐,美其名曰“斋打底”;馔品喜好购买猪的内脏、杂碎,称之为“狗静坐”,因为这些东西吃后没有骨头可吐,实在毋须劳动在旁摇头摆尾的家犬;为了节省开支,献神的牲品,都是从食店中租来的,祭祀结束后就马上归还店中,名曰“人没分”。对此,明人谢肇<SPS=0663>在总结各地人群性格时指出:“天下推纤啬者必推新安与江右,然新安多富,而江右多贫……。”新安即徽州,江右也就是江西。显然,江西人的俭啬程度,丝毫不亚于黄山白岳间的“盐豆”。
    由于地瘠人稠,大批的江西人纷纷外徒谋生。明人张瀚就曾指出:
     
    (江西)地产窄而生齿繁,人无积聚,质俭勤苦而多贫,多设智巧挟技艺经营四方,至老死不归。http://www.cchere.net/article/166579
     
    这种现象,给稍后的王士性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江(西)、浙(江)、闽三处,人稠地狭,总之不足以当中原一省。故身不有技则口不<SPS=1886>,足不出外则技不售。惟江右尤甚,故作客莫如江右。……http://www.cchere.net/article/166579
     
    外出商贾负贩、打工趁钱的江西人,有南、西两个流向最为便捷。明人叶权的《贤博编?游岭南记》就曾描述,一些江西人在秋收结束后,大都越过梅岭到广东打工。这是因为广东不仅能提供就业的机会,而且气候温暖,可省去冬季的寒衣。他们在广东度过较为舒适的暖冬,等到开春二、三月间地气转暖,才回到本土从事农耕,年年如此,广东人称之为“使郎”,大致是指他们像信使一样来来往往。此外,更多的江西人则是向西挺进,从而形成了“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浪潮。
    “湖广”在元代包括今湖南、广西、海南全省区以及广东、湖北、贵州的一部分。及至明代,则基本上辖有两湖地区(即现在的湖南和湖北两省)。清代虽已分置为湖南、湖北,但“湖广”之名仍然约定俗成。在江西人眼里,到湖广谋生犹如“跨门过庭”,实在便当得很。据估计,两湖人口中有十之六七系江西移民的后裔。直到现在,不少湖南、湖北的乡村百姓都声称自己是“江西种”,并煞有介事地说――凡是江西人后裔,其小脚指的指甲多一块。这种所谓江西种的生理特征是否有遗传学上的依据不得而知,但“江西填湖广”给两湖生活习俗打下的烙印却是清晰可见的。据张国雄先生的调查,在鄂北的随州,鄂东北的大悟、红安,以及江汉平原的云梦、黄陂等地,从前每年祭祖,城乡居民富裕的用全猪,其次用猪头,再次用猪脖子肉,最穷的也要用一块豆腐,再在上面插一根筷子,头朝向东南方的江西,以寄托对祖籍地缘的追溯。当地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强迫江西人迁往两湖。背井离乡的江西人被反绑着双手,用船押送到湖广的江汉平原。迁徒途中想方便时,必定先要让押送官兵解开手上的绳索。据说,这就是称上厕所为“解手”的来历。这些移民历经艰辛,辗转迁徒来到湖广。刚来时划地结庐,条件十分艰苦。有时初莅异地,正值年节临近,他们只得因陋就简,用瓦罐煨煮年饭,以床铺地聚食。有时屋漏偏遭连夜雨,便不得不戴着斗笠煮食年饭。迄今,湖北有些地方吃年夜饭时,仍然保留着煨罐、铺席、戴斗笠煮饭等旧习,以缅怀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
    大批移民的纷至沓来,促进了湖广的开发。对此,张瀚《松窗梦语》卷四《商贾纪》就曾指出――“(荆楚)鱼粟之利遍于天下。”所谓鱼粟之利的“粟”,是指湖广的粮食生产。至迟到天顺年间,“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就已蜚声远近。据张国雄先生的分析,这里的所谓湖广,主要是指江汉―洞庭平原、鄂东沿江平原和湘中地区。谚语的形成及盛传,标志着主要由移民开发的两湖地区,已经成为了长江流域先进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作为鱼米之乡的江汉―洞庭平原,鱼类生产更是相当繁盛。对此,与张瀚差相同时的高濂在《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中,记载有“湖广<SPS=2520>法”。<SPS=2520>,是指经过加工的鱼类食品,如腌鱼、糟鱼之类。据沈德符的描述,自成化初年起,楚中就有“鱼<SPS=2520>之贡”,此后,上贡的数量日趋增多。将鲜鱼制成鱼<SPS=2520>,无非是为了延长保存周期和长途运输。而要达到前述的目的,显然还可将之制成干鱼。干鱼是将鲜鱼去鳞洗净,掏去内脏,然后用细绳自腮间穿入,吊在屋檐等处。大概是这种景观既见于湖广的千家万户,其成品在全国各地复随处可见,故而“干鱼”后来竟成了湖广人的绰号。隆庆年间,新郑高拱与湖广张居正情好甚笃,有一次出朝后两人并驾齐驱。其时,旭日初升,金色的阳光照射在张居正的脸上,高拱见状灵机一动,戏出一俪语云:“晓日斜熏学士头。”张居正应声而答曰:“秋风正贯先生耳。”这一妙手偶得的绝对,令二人笑得前仰后合,几乎从马上摔了下来。原来,张居正为内阁大学士,湖广的地讳为“干鱼”,“晓日斜熏学士头”,以晨曦映照类比湖广干鱼的晒制过程;而高拱当时为内阁首辅,被皇帝尊称为“先生”,河南地讳曰“驴”(中州人例称“偷驴贼”),俗有“西风灌驴耳”之谚,故张居正以此反唇相讥。http://www.cchere.net/article/166579
     
    一九九六年残暑雨寂于复旦园
     
    (《明清时期的两湖移民》,张国雄著,陕西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七月版,18.50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