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20|回复: 7

东莞党组织主要创始人莫萃华故居对外开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9 12: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莫萃华为东莞党组织主要创始人,故居由其后人负责管理,市民可免费参观

  昨日早上,洪梅镇洪屋涡村东南坊十一巷里,龙狮共舞、锣鼓喧天,位于此地的莫萃华故居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故居再现了东莞党组织主要创始人莫萃华在洪梅工作与生活的场景。
  市镇有关领导共同为莫萃华故居揭牌,标志着莫萃华故居正式对外开放,供市民免费参观游览。
  故主是东莞党组织主要创始人
  莫萃华是洪梅洪屋涡村人,是第一任东莞青年团支部书记和第一任中共东莞党支部书记。1928年3月任中共东莞县委常委,1929年初作战牺牲,时年仅25岁。
  据悉,洪梅镇作为东莞早期革命斗争的策源地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造了东莞党史的“五个第一”:第一个东莞青年团支部1923年10月在洪屋涡成立,第一任东莞青年团支部书记莫萃华是洪梅人,后又任第一任中共东莞党支部书记。此外,第一任共青团东莞地委书记李本立是洪梅人,后李本立又担任了第一任中共东莞地委书记。
  故居欲打造红色旅游基地
  据介绍,莫萃华故居建于1904年,是青砖瓦屋,坐西向东,四面是民居,总面积约80平方米,屋内还原了莫萃华当年生活时的基本样貌。故居由一间厨房、一间客厅及一间房组成。
  如今,该故居已成为洪梅镇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物保护单位。据介绍,莫萃华遗有两儿两女,故居原由长子莫绍春继承,现由嫡曾孙莫贺宁继承并管理。
  洪梅镇委副书记刘学东表示,“将充分挖掘洪梅镇的历史和精神文化资源,对莫萃华故居等重要的历史文物资源进行大力修整、修复和包装、推广,努力将其打造成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记者 梁淑娟)
来源:东莞时间网-东莞时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12: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洪梅:莫萃华故居正式对外开放(附图)

  为弘扬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今天上午(7月27日),洪梅镇举行莫萃华故居开放仪式,再现了东莞党组织主要创始人莫萃华在洪梅工作与生活场景。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叶泽驹,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立平,团市委副书记李纲,市委组织部、市文广新局相关科室人员,老同志代表以及洪梅镇委副书记刘学东,镇委委员陈艳芬、麦沛坚等领导出席开放仪式。
  镇委副书记刘学东在致辞中指出,莫萃华故居的开放意义重大,承载着独特的党史教育内容,是开展爱党爱国教育的重要载体,莫萃华同志曾为洪梅镇以及东莞市的革命事业开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刘学东表示接下来,洪梅镇将对莫萃华故居等重要历史人物资源进行大力修复、包装和推广,充分挖掘历史和精神文化资源,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为推动洪梅科学发展凝聚精神力量。
  市、镇有关领导共同为莫萃华故居揭牌,标志着莫萃华故居正式对外开放,供人民群众参观游览。随后,参加仪式的市镇领导及来宾深入到莫萃华故居参观,观看“洪梅在东莞党史的五个第一”展览,了解莫萃华等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和光辉印记。
  据了解,莫萃华故居建于1904年,是青砖瓦屋,总面积约80平方米,屋内还原了莫萃华当年生活时的基本样貌。洪梅作为东莞早期革命斗争的策源地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创造了东莞党史的“五个第一”,分别是第一个东莞青年团支部、第一任东莞青年团支部书记、第一任中共东莞支部书记、第一任共青团东莞地委书记、第一任中共东莞地委书记。
  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立平:“洪梅镇党史资源非常丰富,在东莞党史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洪梅镇是东莞党史的摇篮,因为洪梅镇开创了东莞党史的“五个第一”,东莞早期的党组织领导人都在洪梅镇产生,所以说,洪梅镇为东莞的党组织培养了重要的人才。”
  随后在镇政府会议室就如何弘扬莫萃华和李本立两位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如何更好地充实洪梅在东莞党史的“五个第一”展览的内容进行研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要充分利用此次莫萃华故居展览的成果,组织青少年学生以及人民群众,进行参观学习,更好地将“莫萃华故居”打造成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增强教育功能,使其成为激发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记者 伍志毅 陈桂培 谭龙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9 12: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氏英模

点评

民族烈士,莫族英雄,致以崇高敬禮,欽佩  发表于 2011-7-30 01: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0 06: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否多传几张照片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14: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莫萃华(1904——1929),东莞洪梅洪屋涡人。1923年春在广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被派回东莞工作。10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直辖东莞支部成立,莫萃华任支部书记。1924年7月,参加彭湃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期学习,于8月结业后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派回东莞开展农民运动。11月,转为东莞县第一个中共党员。12月,中共东莞支部成立,莫萃华任书记。1925年10月,东莞党支部改称为东莞特别支部,莫萃华任书记。翌年6月,调到中共广东区委工作。
    1926年10月,被派到四会县任中共四会特支书记,带领该县的党员,恢复和健全了一度被土豪劣绅破坏的农会和党组织,稳定了斗争局面。1927年4月广东发生“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后,莫萃华带领四会县的党员和农会干部坚持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后突围脱险回到东莞。同年秋,根据省委的指示,秘密策划东莞工农武装起义,以配合广州起义。1928年3月,被选为中共东莞县委常委,负责出版宣传工作。
    1929年初,为了改造和争取土匪武装,莫萃华打进土匪队伍,在一次跟随队伍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中不幸牺牲,时年25岁。
来源: 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15: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莞莫国胜 于 2011-7-30 15:05 编辑

莞城中心小学百年校庆校友风采

东莞第一个党支部书记莫萃华



  


    莫萃华是东莞县第一个共产党员丶第一任特支书记,是我县革命的拓荒者,他短暂的一生,在东莞县大地上永生光辉。
    莫萃华原名莫进关,1904年出生在东莞县洪屋涡东北坊。少年时代,在东莞县城的县立高等小学读书,后进入东莞中学。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这场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启迪了莫萃华的心灵。年仅16岁的莫萃华带着祖国独立富强的强烈愿望,毅然弃丢工职跑去当兵,投身于反对南北军阀的斗争。

    1922年3月,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6月陈炯明之粤军公开叛变,炮轰总统府。莫萃华认清了陈炯明叛变的罪恶目的,便离开了粤军。之后,他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夏秋,省“SY”区委委员长阮啸仙派莫萃华回到东莞开展工作。莫萃华回到洪屋涡,联系了一批青年农民,建立了我县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有团员7人,莫萃华为书记。

    1924年2月19日,广东党组织和团组织举行联席会议,决定东莞等县分别成立党的支部,莫萃华加入共产党,成为我县第一个共产党员。1924年5月底,莫萃华代表东莞出席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第二次代大会。9月4日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廖仲凯)特派员,并派回东莞开展农民运动。10月,他回到洪屋涡,发动农民开展农民运动。经过彭湃和莫萃华的启发,这里的农民很快接受了革命道理,建立了洪屋涡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由省农会授予梨头红旗。其后,莫萃华在梅沙召开了十八乡会议,成立了“十八乡联乡办事处”丶“十八乡的农民自卫军”。1925年10月,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召集了全省特派员会议,东莞特派员莫萃华等还在会上作了详细的会报。会后,莫萃华同志以特派员身份,受国民党的委派,参加国民党东莞县党部的改组工作。1925年12月15日成立了改组后的国民党县党部。莫萃华被选为的县党部的农民部长。东莞县的农民运动在有公开合法的身份的莫萃华领导下,气势磅礴,农民第一次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

    1925年10月间,广东区代表大会后,把东莞支部改为中国共产党东莞特别支部,莫萃华当第一任书记。他一方面着力于发展组织,至1926年4月,组织扩大到至45人,其中党员34人;另一方面,又派李本立丶周堂丶刘伯刚到省参加训练,为成立地方团委做好干部的准备。4月12日在东莞莞城召开了各地代表大会,莫萃华在会上作出了“校务报告”,大会选举了李本立为东莞地方团委书记。会议还通过了“七条”的决议案。这个会议在东莞革命历史上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位革命的拓荒人,在东莞开拓了第一片绿洲。

    1926年6月,莫萃华调到中央广东区委工作,不久,又到山水县去做开辟工作。10月27日,四会县特支书记陈伯忠和党员赖西畴,被土豪劣绅收买的凶手暗杀。中共广东区委为了稳定四会的局面,派莫萃华同志到四会担任特派员和四会特支书记。他一方面巩固原有的区农民协会,把党的大部分力量放在农村,以发动和组织农民;另一方面,他为了防御敌人的突然袭击,注意掌握武装力量,并做地方武装的争取改造工作,以为坚厚自卫的堡垒。这样,他带领四会的党员,稳定了局面,恢复了农会,健全了党组织。

    1927年4月15日在广州发生反革命大屠杀。四会县的国民党反动派,出动军队和反动民团,袭击各乡农民协会,到处收捕共产党员及农运骨干。莫萃华和妇女干部黄瑞杰等人,冒着生命危险,来到白沙农会,召开了执委会议,布置农会干部作好应变和自卫的准备。5月29日,民团200多人包围了九腩一带村庄,对江家祠发起攻击。当时有7丶8个同志被围困在祠堂内,形势十分危急。莫萃华决定突围,大家奋不顾身地与敌人周旋下,终于突围出来。莫萃华转移离开四会,回到东莞。

    1928年3月17日,东莞县委改选,莫萃华被选为县委常委,负责编辑科。这时,东莞政治局面非常严峻,军队借“清乡”为名,行搜捕共产党员之实。为应付这个局面,东莞县委于1928年8月14日晚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莫萃华分工负责宣传科,继续出版《县委通讯》。

    1928年12月,县委交通处被破坏,形式顿然紧张起来。莫萃华回家乡洪屋涡,仍不忘组织武装,便打进了土匪队伍,在土匪头子丁福身边担任书记,侍机把武装拉过来。1929年初,随队伍在增城仙村附近,与国民党袁吓九部发生战斗,不幸牺牲。莫萃华同志事未成而身先折,时年不足30岁。

(摘于《东莞英烈》第一辑,经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15: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莞莫国胜 于 2011-7-30 15:20 编辑

洪屋涡农民协会旧址

http://dgds.sun0769.com   2009-2-17 15:41:00    东莞党史网  

  
    位于东莞市洪梅镇洪屋涡村庙前路31号。这里原是一座庙宇式的建筑,名“永安社学”,宽12米,深18米,面积200多平方米。它坐西向东,分三进,前堂后殿,中间天井,天井两边是走廊。社学是当地调解民事纠纷及议事的场所。1923年至1926年间,这里是洪屋涡农民协会及党团组织活动的主要场所。
    1923年10月,东莞第一个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直辖东莞支部在洪屋涡正式成立,书记莫萃华,成员有莫式姜丶张法丶陈昶丶莫炯斋等6人,皆出身于农民。1924年11月,团东莞支部改组,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东莞特别支部,莫萃华任书记。团员在这里举行宣誓仪式丶召开会议丶讨论问题等。
    1924年8月底,莫萃华参加第一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后被派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他以社学为主要场所,培训团员,整顿团支部,并以团员为骨干,发动更多的群众参加农会。莫萃华还利用自己带回来的幻灯机,在社学里放映其绘制的幻灯片,开展有声有色的宣传活动,深受农民欢迎。这段时间,广东农民运动的先驱阮啸仙丶彭湃多次来到洪屋涡,指导青年团和农运工作。
    1924年9月,在永安社学正式宣布成立洪屋涡农民协会,这是东莞最早的农民协会。农民协会成立时,街头巷尾都贴满“打倒土豪劣绅”丶“实行耕者有其田”等标语。社学门口挂上“洪屋涡农民协会”的牌匾,正式入会的有100多人。门前地坪上用两张四方台叠起作主席台,首先由专程从广州赶来的彭湃向举着彩旗兴高采烈参加大会的农民群众发表演说,接着莫萃华讲话,并由省农协授予犁头旗。最后,大家在一张大红纸上签名,表示正式加入农民协会。会员们都佩带犁头铜质证章。接着又成立农民自卫军,由张运发和陈昶担任农会正副会长兼自卫军正副队长。在洪屋涡农民协会的影响下,农民运动成燎原之势,邻近各村纷纷响应。不久,莫萃华在梅沙村召开十八乡会议,成立 “十八乡联乡办事处”,共商农运大事,还成立以洪屋涡为中心的十八乡农民自卫军,人数达200人。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东莞县第二区农民协会。以往乡村办事都是由地方士绅调处办理,农民协会成立后则由农民协会出面解决。一贯独霸一方的土匪们,也十分惧怕农民协会的势力。
    1927年4月至1928年间,革命处于低潮,党团组织被破坏,洪屋涡农民协会组织也处于涣散状态。
    解放初期,永安社学被分给四户贫雇农作住房,稍后改作小学校。1958年被彻底拆除,取其砖瓦等运往它处建设集体食堂,这里便成废墟。1968年,在社学原址截取前半部分(宽12米,长6米)建成一间砖瓦结构的平房,作供销社货仓(原址后部分作私人宅基地)。1974年,供销社扩建,将此货仓连同紧邻其南侧的供销社百货商店一起拆除,重建成一栋混凝土结构的二层高供销社大楼,供销社大楼坐西向东,南北宽24米,深6米,一字排开,门前大街是当时洪屋涡最繁华的地带。2001年,供销社解体,该大楼交庙下坊村民小组使用,现为庙下坊群众娱乐室。
(洪梅镇方志办    伦建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1 23: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