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16|回复: 6

莫纪彭:我所认识的陈竞存(炯明)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9 21: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莫纪彭
  莫纪彭老先生乃民国革命前辈,竟存公生前老友,黄花岗329起事时任敢死选锋队第三队队长(竟存公时系选锋队第四队队长),故其口述回忆尤有价值。
  一、辛亥以前与陈炯明之交游
  余结识陈竞存(炯明)先生在民国前四年(公元一九○八年)戊申春季,竞存方就读广州法政学堂(按:是年七月竞存以最优等毕业该学堂),朱执信则任学堂翻译,盖校中所聘日本教习多不谙华语也。执信屡屡提及有学生陈竞存者品学兼优并且热心国事,是以余心仪其人已久。竞存寓广州旧仓巷鸿来客栈。而广州谘议局议员伍汉持(伍君与革命同志之往还,冯自由撰文述之。辛亥光复,伍爲香军秘书。)亦开设医院於此巷中,余每赴伍处,辄顺道拜访竞存,渐相投契。竞存身材修长,双目炯炯有光,热情好客,与人辄能一见如故,坦诚相谈。余往把唔,常与之纵论时事,盖竞存已有强烈之革命思想也。余兴尽辞出,竞存必亲送至门口,殷殷话别。
  当时革命思潮澎湃各地,广东以滨海通洋,受国际影响尤深。竞存之革命思想与其组正气社等革命行动,实与当年一般青年志士初无二致也。唯竞存复留意地方建设,倡办海丰自治会,戒烟局,育婴堂,县仓等机构,毕业法政学堂後且筹办《海丰自治报》,因此颇负乡誉。宣统元年(一九○九)膺选谘议局议员,以後竞存常凭藉其议员身份掩护革命同志。
  竞存奔走革命参加中国同盟会南方支部,躬历广州新军与黄花冈诸役,俱已详载於《陈竞存先生年谱》与各种革命史乘之中,不必赘述。唯其间竞存因困於经费拮据不能积极推动革命运动,乃与余计议贩卖自由女,此段风趣插曲,或未爲众人所知。一日,适余过鸿来旅馆,竞存告余曰:「海丰土豪某,拥巨赀,已纳数妾,唯仍渴慕『自由女』(即受过新式敦育,脚踏革履,手持洋伞之青年女子)之风姿,今愿出资四千纳宠,余等若能介绍成功,即可得此巨款,资助革命。」余允爲物色人选。
  适有刘女士鸿博(字守初,祖母系美国人,父闽人,母粤人。後适王和顺,育四女二男,长女素真,爲余此生伴侣),方开设「阃德女校」於羊城之西关。刘女士亦革命志士,赋性豪迈,有须眉风,尝入某校攻读,不数月即因鼓动风潮而遭开除,守初竟从此自行设立学校,自任校长,招收女学生,此阃德女校之渊源也。民前三年广州患大浸,有各种慈善赈济之组织,伍汉持医师正在组织救护队,刘守初在队中任护士,余因得结识。某次又在伍宅开会,余即乘机以竞存之计谋告诉守初,并请彼就其女弟子中挑选介绍,讵料守初竟慨然「毛遂自荐」,爲谋筹得革命经费,守初竟愿挺身下嫁海丰土豪。余喜出望外,急奔告竞存,未几,竞存即与土豪约定时日,假广州西濠口附近一酒楼双方相亲。竞存爲介绍人,余假扮守初之长兄,挈刘赴会。守初带白种血统,英俊艳丽,如朝日芙蓉,又有女校校长之身份,土豪感极满意,竟情急发问:「不知刘女士愿意否?」守初则坦然矢口应曰:「一切唯兄长之命是听。」於是双方议定婚事。数日後余赴竞存处商议如何能安全取得款顷,并筹守初脱身之计。竞存告余已收得四千聘金矣,原来土豪急不可耐,惟恐变卦,故已将聘金先行送来。於是余等不必再找麻烦,安全取得一笔爲数甚巨之革命经费,从容离开广州。
  民国元年,竞存出任广东都督,余每往都督府教竞存学习「世界语」(Esperanto)。一日,竞存携某县长入室,爲余引介,乃赫然当年受骗之海丰土豪也,彼犹欲重提往事,余嘲之曰:「四千元换一任县太爷,不亦乐乎?」至今回忆此事之始末,诚一闹剧也。而当年同志爲革命牺牲,以余经历有毁家报党三故事。而今又平添卖身爲妾一幕巾帼英雄也。
  自从辛亥黄花冈一役後,优秀同志牺牲殆尽,幸免一死者则星散四方,盖其时南方支部因胡氏兄弟之无能与猜忌,而无形解散,昔年支部同志,人自爲谋,凭藉其号召能力各树一帜。余与竞存,亦暂告分手。余再入广州,由於徐宗汉之介绍得女同志庄汉翘之资助(宗汉自李姓夫婿早亡,不容於家翁,平日得张竹君之介绍,往南洋任教师,归至香港,余於同盟会分会遇之,因余入广州,给我三介函,一与其姊慕兰,一与宋铭璜,又一与汉翘)於西城高第街联胜里租得一小屋爲机关。其时庚戌新军之役受嫌疑同志被斥退者,有徐维扬。亦流落广州。经常到联胜里会议谋连络新军。陈竞存则更积极,彼鉴於正式起义,既无成功希望,乃转而谋取暗杀手段,对付满清鹰犬。遂加入刘师复、丁湘田、林冠慈等所组暗杀团,任实行委员。每有危险任务,同志均争欲担当,故采拈阄方式决定人选,如负责谋炸李准之任务,爲林冠慈同志抽中,结果冠慈事未成而殉难。後来同志爲收葬红花冈,在黄花冈之近邻。
  民国以还,对於陈竞存之诬性嵳,亦多矣,个人恩怨好恶,占成份居多。而各种批评之悖於史实者,莫甚於否定竞存献身革命之光荣历史。按竞存自读书於广州法政学校,其时朱执信爲翻译讲师,师生之相得益彰,可谓旷世而一遇,由执信介绍参加中国同盟会南方支部,共同担任宣传组长,并躬与辛亥黄花冈之役担任选锋队长,皆爲不争之事实;新军之役,竞存亦尝以谘议局议员身份掩护革命行动,烈士倪映典於出发前之一刻自清水濠机关携手枪两支插於腰问。余与方楚囚及胡汉民之妹宁媛三人亲送映典出脚门。由清水濠转大东门至竞存寓处, (亦一革命机关)略爲停步。时有陈耀寰又一罗某两青年同志在坐,倪乃邀同赴燕塘召集新军,二人爲陆军学堂学生,均海丰人,爲竞存之同乡与同志也;至於竞存参加暗杀团以拈阄决定人选,若辈视死如归之牺牲精神,岂又能轻易抹煞乎?
  二、陈炯明与王和顺
  辛亥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广东党人亟谋响应,余与何振、林君复积极活动驻香山前山军队之同时,陈竞存与王和顺方分途攻取惠州。王和顺建军名号曰惠军,陈竞存乃称其所部曰循军,因惠州古名循州也,竞存用井字旗号,取古代井田之意,於此均可窥见其酸秀才性格与其社会主义思想之一斑。竞存此种个性与思想,容後一一枚举。王和顺所部多爲当地绿林会党,和顺又非本地人,论实力与声望,均不足与竞存相抗,竞存又约定惠州守军管带洪兆鳞之内应,因此陆路提督秦秉直於九月十八日降,竞存率邓铿等部入惠州。
  此时陈、王虽各拥实力,尚能安然相处,且王夫人刘守初女士又与竞存有革命之渊源,已如前述,固毫无决裂之理由也。民国元年竞存代理粤督,王部副司令陆梅(惠州人)突发炮击都督府,竞存调兵弹压,王部败溃。(历史遗恨,攻破王大本营爲先锋乃梁耀宗号春伯,此人与我『莞龙同志』关系极深,又联胜里之经常茶饭客人也。)此事发生之际,王和顺本人在香港,事先未必与闻,陆梅等或爲索饷不遂而举兵。事败後,王和顺挈刘守初东游日本,王部士卒,则分散广东各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21: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十年粤军援桂。王和顺爲广西人,又於前数年镇南关之役,称革命都督者第一人,即在镇南关召集旧部,自龙州出发,攻击陆荣廷,王部进占南宁,犹在粤军之先。迨闻陈竞存大军将至,王即潜逃,盖势力悬殊,而唯恐竞存报复宿仇也。竞存抵南宁未久,即嘱余寻访王和顺,亟欲与之会面。竞存方主张「桂人治桂」,认爲王和顺既隶籍广西,又有镇南关诸役之革命历史,故拟邀王出面维持广西秩序。孰料王已远遁,余遍寻不获,因此二人未能复和。

  民国十一年,孙、陈关系日趋紧张,陈已爲孙中山免去粤省军民两职,仅留陆军、内政两部长空名,竞存颇感不怿,方退隐惠州百花洲。余家东莞东江之下游,因感於竞存之友谊,常常到百花洲住三两天,慰其遭时不遇。一日,余与黄强泛舟西湖,突见小艇追来,乃奉竞存命令来催召者。余急缓舟相接,乃赫然刘守初在舟中焉。彼持王和顺亲笔函自广州赶来,与竞存商洽合作事。(犹记有一日,余客和顺家,谈到往年成败参商之事,王老夫人守初在坐,戟指骂其夫曰:「我原本要你去南宁,苟使我在南宁,必能与竞存和好也。」事隔半世纪,今日尚闻巾帼英雄大骂丈夫之声!)其时马君武已因竞存之支持出任广西省长,粤军多已退出桂省,陆荣廷旧部星散四乡,仅李宗仁、白崇禧一部因远在桂林,未与粤军相抗,幸得保全实力,而又以与马君武桂林同乡关系,得竞存之许可,方受马君武招编爲省长卫队,李宗仁任团长,白崇禧大约担任参谋之类职务。王和顺凭其声望和潜在力量,招编桂军溃散官兵,辅佐马君武,盼竞存能发表一正式名义并济助饷款。刘守初本来与竞存爲知好,凭清末革命同志之关系来商洽合作条件,竞存即托余招待守初,故演出湖上追舟一幕插曲,次日并以亲笔覆函托余转交守初携归。竞存告余,愿助王和顺军饷二十万,并拟请马君武以省长身份发表王爲广西绥靖主任之类名义,(确切职衔已难记考)。由此等细节均可略窥竞存不念旧恶之坦荡襟怀。革命同志谁亦具有恩怨两忘之豪举。未几,孙、陈交恶日深,互寻干戈爲仇敌,王和顺方面之合作遂未能实现。
  三、余随同陈炯明平定广西之见闻

  民国十年夏,竞存假平粤之声威,率师西征,不数月而桂省底定。此役竞存幕中仅余爲文人。戴季陶虽担任省府秘书长之名义,而常在上海。胡汉民、汪精卫等欲荐入佐竞存笔札,而深知竞存左右亲信均爲惠州、海丰一带同乡,外县同志之中唯余能与之洽翕,因此颇欲余填补季陶空职随行入桂。同时又爲马育航之督促,无法推辞。

  余随竞存援桂历十月之久,不居任何名义,竞存素厌恶武人,故沿途余与爲伴,二人同行同宿,从此余对竞存之性格有极亲切之了解。此一时期中不仅函电笔札由余代劳,而且非军事方面之决策应付,竞存亦常与余磋商。竞存自漳州回粤後主张县长民选,其要义在此军兴之际把所有粤军军师旅等武夫之荐人充各地县长者,一棒扫光。西征之时,粤省民政厅长古应芬把选政全卷密封寄至南宁,由竞存圈定。每有疑问,以余言爲去取。广州九十余县大老爷操其命运者,朱笔点头,余亦忝列魁星之座,一小卫星也。吴铁城当选香山第二名,由於旧香军林景云之介,二人亲到南宁察验风色。余已知内定爲陈永善.故回避不与吴等见面。每逢作战前夕,竞存辄不能入眠,往往两人长夜对坐,守候黎明捷报。竞存平日抽香烟,此刻「将士军前半生死」之际,乃决意不抽烟。惟余则吸雪茄如故。总司令部、掌机密文件与各种密码电报,尽是一群海陆丰乳臭少年人,竞存常戒这班小辈好学,以余爲师。

  援桂之役,势如破竹,大军进占南宁,竞存请余驰书非常大总统孙中山告捷,并坚嘱引用「拾代如遗,偃齐犹草」八字,语出汉书功臣赞,盖竞存以韩信自况也。以粤爲代,以桂爲齐,而甘奉中山爲刘邦,爲领袖,确系由其心坎中流出也。

  平定广西後,竞存主张「桂人治桂」,孙中山先生循其请,推荐马君武、邓家彦、王乃昌(恒)三人爲广西省长候补人选,由竞存任择其一。三人闻讯均来南宁活动,有竞胜之意。余负责接待。马君武以声望较高,又有德国工学博士之大街头,因得竞存器重,向非常总统电荐君武出任省长。(由小魁星升格爲大魁星,小卫星无能爲役焉。)竞存对於广西省长人选之安排,极感踌躇满志。尝日:「余率大军十万,军饷七十万,(数目仅记「七」字,其下爲「十」或「百」,已难追忆)扫平广西,所换取者仅桂人治桂而已。是乃孟子所云:『置君而後去之』。与灭国继绝世之盛事,竟得及身行之,岂不快哉。」

  竞存旋师返粤之日,广西父老感恩怀德之余,於江干送别,万人空巷,排山倒海之势爲空前,乃献赠猺锦三幅,肉桂三份,以答谢其完成桂人治桂之高勳。广西地瘠民贫,仅此二者爲地方之特产也,尤其猺锦洵称名贵,据云系用天蚕丝织成,可历久而不变色。竞存之不喜接近武人,已如前述,故返粤时,其坐驾汽油轮,只得余及广西议员一人同舟东下。归抵广州後,竞存析礼物爲三份,余得最小之一份,竞存自领一份,而以其中尤大尤好之一份赠送孙夫人宋庆龄。

  东归水程经过肇庆,肇庆有山名鼎湖,山中有寺名庆云寺,寺边有小瀑布名飞水潭,余坚请竞存上山一游,他问余何以故? 余曰:有女同志二人投潭而死(详於余者「清泉湛然」记)盖一凭吊之。於是一行人、停舟登岸,在庆云寺与飞水潭之间,有数句钟之留恋,寺僧以游客留题巨册,请凯旋主帅题句,他思索後题了「放刀成佛」四个字,正要停笔故立询余偶句,未及应命,他马上再题「把酒问天」,余爲之黯然! 数月以来,孙、陈之间,费了几多弥缝匡救,而一班飞短流长,争宠害能之同志,制造出「紫色蛙声」(展堂用的字眼),正是不知此夕天上是何年,主帅在内之殷忧,有庆云寺巨册墨痕爲证也。

  先是西征广西期间,广州後万组妇女慰劳会,会长宋庆龄,副会长马育航夫人、陈璧君、何香凝、伍何宝芳(伍朝枢之妻傅秉常之大姨)、现在台湾老同志邓家彦夫人谢兰馨女士等均参加,亡妻李端其时担任慰劳会秘书。彼等一度携慰劳品莅桂,李端与陈璧君等亲来,余在梧州负责招待之。李端语余曰:「慰劳品中有鹿茸、人参等礼物,乃系孙夫人赠予陈总司令者。」继语余曰:「孙夫人曾云:『此两物弥足珍贵,乃一东三省同志带赠非常大总统者,今转以相赠,务爲致此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22: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陈炯明之极盛时代

  陈竞存自福建回师以後,不旋踵而略定两广,是时也,其声威之隆,如日中天。广西人士之颂功报德,已如前述。迨竞存返穗,於广州天字码头登岸之日,伍廷芳父子与军政要员云集江干,欢迎主将凯旋,漪欤盛况至今犹历历在目。伍廷芳老先生一手牵余至李端面前,笑语曰:「余爲汝等介绍介绍,汝夫妻十月暌违,怕已不认识矣!」等语,可见伍老先生当时心情之欢愉。

  抵穗後余多时未至竞存总司令部,即挈李端旅食友家,流连数日。某一日竞存之侍卫方觅余甚急。原来吴佩孚(子玉)来修书祝贺,并派逊清状元夏同龢爲专使来穗(夏同稣,号用卿,曾任广州法政学堂监督)。而竞存左右所草拟之覆函无一能当其意者,因急欲觅余爲之作书致谢。余展颂吴子玉之贺函,竟以狄青、陶侃之功业赞喻竞存曰:

  「狄武襄三鼓传觞,昆关奏凯;

  陶士行八州作督,桂涫旋师」。

  可谓推崇备至。余爲竞存作覆,则引杜预桓温之典故以报之,曰:

  杜武库儒冠作将,江汉推心;

  桓征西名辈冠世,内外专阃。」

  竞存甚感满意,而末句以「内外专阃」四字,半推崇,半讽刺,竞存尤其击节叹赏。

  未几皖系健将徐树铮,代表段祺瑞,亦亲莅广州向竞存致贺。余於省长公署匆匆识荆,彷佛其人高长,怕有错误,在台认识徐道隣先生,其人并不高长。却於道隣前不敢提及与其父尚有杯酒之缘,以老伯自居。

  民国十一年正月一、二、三等日,广州省长衙门内公演京戏,广东名旦角李雪芳亲自登台演唱,「士林祭塔」(按:即「白蛇传」)。奏凯末久,又值新年,省府一片喜气洋溢,上下均欢欣作乐,犹忆是日陈竞存与伍廷芳并坐前排观戏,汪、胡亦曾在坐。余则素怕站在群众前头,故避坐後排,伍老先生以余爲素食同志,时垂青眼,乃谓侍卫曰:「莫先生亦来观戏否?速邀来同坐。」因此余勉强上前,坐廷芳身侧。旋闻廷芳笑语竞存曰:「竞存,粤军多远驻广西,广州城中究竟有多少兵卒留守?」竞存应之曰:「一营」,竞存反问伍先生曰:「你知吾派多少士兵守卫省长衙门? 仅一排士兵耳。」语毕两人相顾大笑,此爲余所亲见亲闻者。从此等微末琐事均可看出当时太平盛世之气象。

  陈竞存练兵漳州,卧薪尝胆者凡三年,民国九年秋率师返粤,不期年而两广底定,军威之盛,民望之隆,均达其毕生事业之巅峯,外则受直皖巨子之推崇,信使不绝於途;内则倡「模范起信」,谋励精图治。竞存与其同志於此时均满怀希望,但觉前途灿烂如锦,而未始料及巨变之将临也。

  五、邓铿之被杀

  孙中山先生与陈竞存之决裂,对於两人之事业均有深远影响,容後细述。而邓铿(仲元)横遭枪杀,一片和祥之气象,旬日之间化成凶戾,实爲孙、陈关系之转捩点,故请先就邓铿遇刺一事分析之。

  世人每谓,邓仲元因不见容於竞存或竞存之亲信,而遭暗杀,其实此中真相与後来袒孙抑陈者所诬毁,相去颇远。仲元之死,实因以粤军参谋长之地位,亲自出马,越俎代庖,缉获大批走私鸦片,因此必然爲走私烟商蒙受致命之伤,恨之入骨,而必欲致之死命也。事先数日,余至省长公署,侍卫告余署中押有鸦片烟土,价在数十万元以上,爲参谋长(指邓)亲自缉获者。并告余押藏一室,余乍见室中堆积如山。广州时有走阀漏税之私烟帮匪。政府有关卡宪警负责缉捕走私,实非总部参谋长之职责,但邓铿素性琐细,卒亥以前於革命无渊源,徒以爲惠州人,猎获高位,此日於获得情报後亲自出马,缉获烟土又不交与地方司法或警察机关,而迳行押送省长公署,烟商遂无活动转圜之余地。此批烟土价值至昂,烟商痛心之余,乃必欲杀之以泄恨。

  民国十一年春,孙中山与陈竞存因北伐意见相佐,邓铿周旋孙、陈之间,颇尽缓和疏解之责,而仍虑局面恶化,恐自己能力不胜,因邀其业师周善培(孝怀)来广州相助。孝怀固不隗爲第一流策士人物也,(余在沪日,常过其家,却无法与之爲友,只佩服其人深沉多机智,跬步戒严。)邓铿对之信服已极。然而党内失和,不从事精诚之感化,无端引入苏张之辈,以解阋墙之争,殆不可以已乎。是年三月二十一日,周乘火车抵广州,邓亲赴大沙头车站迎接,当场遭暴徒狙击,弹贯胃部。邓铿受伤後被弃至省长公署,竞存亲握其手,热泪盈眶,爲余所亲见。如谓竞存惺惺作态,则余毕生未见其有作伪事至如此逼真也。

  竞存决定下野,搭车返惠州时,余往送行,看见邓妻犹亲往车站送行,其後登车坐在竞存之傍移时。如果真有杀夫之仇,则竞存已下野返乡,邓妻可不必再来送行,即送行亦不必登车作惜别也。

  邓铿爲竞存之部将,地位悬殊,竞存万无疑忌之必要,仲元亦不会有觊觎之野心。并且两人爲惠州一带同乡,辛亥惠州光复之役,仲元即参与,以後始终追随竞存。竞存之部将多起自草莽,仅仲元一人尝受正规军官教育,因此甚获竞存之倚重,屡加擢升,终畀以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长之要职。而此时仲元周旋於孙、陈之间,有「甘草」之功用,度情论势,竞存实无杀邓铿之必要。

  孙、陈原已隔阂日深,宵小方极尽挑拨,邓铿案发,自爲彼辈乘机利用,指爲竞存所谋杀,谣诼纷起,当事者虽有百口而莫辩。未几,陈达生(竞存族弟)遇刺,竞存又疑爲孙中山左右所唆使,於是疑忌日深,终至不可排解之地步。故曰邓仲元之死爲孙、陈离合乃至竞存一生事业转变之关键,亦不爲过份。

  邓铿治事之苛细不能容物,又可举数例爲证。余随竞存援桂时,留有一侍从勤务兵(系余族侄)一名於省长公署,迨余返穗,则已遭邓铿开革。勤务兵於余东归日向余诉苦,谓因偷懒贪睡爲邓发觉。此事已成过去,且是毛细之事。旋邓亲来余处道歉,余以爲参谋长何必分神於此等琐事,但既已开革,则又何必惺惺作态来谢罪耶!

  在省署开饭,同席只四人,竞存、仲元与余,有时黄居素亦在坐。有一次正在开饭,仲元指马育航之侄时晖在外招摇。余听得不耐,危坐以告仲元曰,时晖系忠厚少年,而且育航力戒同族言事。不可轻信人言也。饭後黄居素怪余於此军政机要重地,与权势者争论是非!余斥居素曰,余只见爲黄埔学监,不知其爲军政权势也。其实余於仲元死後生前,保留革命同志之私人情谊,可有诗爲证,仲元死後多年,其母拜寿,余曾以两七绝贺祝:「曾记当年送禁书,放舸黄埔问何如,卅年往事春婆梦,却喜金萱健似初。」又:「介寿华堂酒一樽,侯门勳誉满旌常,须将史笔濡欢泪,烈士如今有母存。」又一次,余随友人游广州市内「永胜庵」,庵中供奉「邓参谋长之长生牌位」,询问之余,方知广州查封全市之师姑庵,独此庵因邓铿之关系得幸存,因此供奉牌位。邓铿之脱离本身岗位,喜管琐屑闲事,常有类此者。终亦因此偏狭苛细之性格,而招杀身之祸。

  余识邓铿甚早,清末余等奔走革命,邓则任职黄埔陆军小学爲舍监,(校长黄士龙)余常到黄埔以黄埔艇(等於画舫可供小饮食)爲革命宣传机关,邓之上官陆小学监林震与邓爲同乡,胆识兼备,余每到军校,林殷勤掩护,故余得畅行无碍,学生与余接洽者有王銮、周演明、邓尔洪、邓润铿等,惟独邓铿对革命并不十分热心,与余等党人同志,常持若即若离之态度。每次余至陆小与邓相值,彼此点点头而已,故并未参加新军与黄花冈诸役。辛亥惠州光复,则邓已参加。事先邓在香港来余处商借款项,临发动光复惠州前一日,余给以大金钱四枚。又枪械一箱,系三月二十九日之役未经运省者,庋藏梁绮川同志(邹鲁妻之姊)所办之实践学校,临时取出,即交与邓铿,其时余方全力活动新军,不需枪械也。邓铿即以此剩余武器,可能投效竞存爲其部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22: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孙陈之决裂

  孙、陈关系因邓铿之死而急转直下,已如前述。而两人对於国事见解之不同则由来颇久。孙中山先生亟图北伐,谋以武力而统一全国。竞存则有鉴於实力有限,稍存谨慎,以「模范起信」四字爲号召,以期脚踏实地,建设两广,连络西南爲首务,而未遑他图。此种缓急主张之不同与彼等之性格亦有关系。两人平日亦多坦怀笑语,可堪追忆,例如:孙中山先生尝与竞存闲谈,自称爲「狼、大、快!」以此三字喻其革命作风。盖粤语常以「狼」字喻勇孟进取也。由此三字可见中山先生直言不讳:『素大炮行乎大炮!』正与此三字诀相同。而胡汉民则尝以『勤、紧、韧』三字诀形容竞存个性,亦可谓入木三分。又中山先生对竞存说笑:我有两种嗜好,而你只有一种。竞存愿闻其详。中山答:「我好革命,又好女人! 你只好革命而已。」

  孙、陈之意见相左应远溯至二次革命失败,亡命海外时期。孙中山倡组中华革命党,采独裁制,规定党员须宣誓効忠中山并按盖指模。黄克强以下革命同志亦多不愿降心相从。遂与中山分道扬镳。当年二次革命失败後,已有东京派与南洋派之差别。中山先生与汪、胡、朱、廖等再亡命日本东京爲一派。陈竞存、柏烈武、李协和往南洋另组水利促成社,克强在美洲,似乎是鼎立而爲三。竞存等在南洋活动筹款,准备再度讨袁,朱执信由东京往南洋与竞存见面,似爲借索款项,结果不欢而去。执信有留别南洋友人诗一首,句云:五胡去日臣行言,三窟成时客有能,便说屠羊王返国,从君跨马我担簦,暂囚涸鲋相濡沫,休学疑狐屡听冰,此去升沉浑不问,何须楷朔讽平陵。」有人和句云:「遥吟翰墨徒爲言,用解忧思苦未能,何子几时来问楮,虞卿底事惯担簦.三山谁肯求钗合,半岛人疑拒甲兵,深入苟无吾亦可,不愁王气暗金陵。」两诗不传於世。和句爲竞存句也。

  问楮语出搜神记,乃指求贷不遂者,求钗更显失和已在前也。二次革命之前,袁世凯免去南方四都督,胡去陈留,其後陈响应讨袁,与中山先生并无二致,钗合之求成爲实事。只是其中有一胡展堂作梗。说到孙、陈分裂,不如说胡、陈分裂。展堂生成一幅皋陶面孔如削瓜,其先人系游幕广州後入籍,出身刀笔吏世家,舞文弄墨而不能容物,当年同志无不非议之。南方支部自黄花冈一役後已无形解体,他与其弟毅生及朱执信等数人远扬於安南河内,迨至余等发动前山新军,陈王发动惠州与刘师复等发动保安等县,展堂等这时乃回至香港,机会适来,以南方支部废印与李准订条件调印,十八日入广州,运动广州无赖文人如卢梳魂者开民众大会,举展堂爲都督,陈竞存爲副都督,黄士龙爲参都督,(革命党有都督,王和顺爲第一人)余与何振、林君复在场,听得不耐烦,立即吹号令香军士兵退出会场,竞存勉强相就。这时胡、陈相处如何,无可记录。迨孙中山先生在英伦,得到武汉起义之喜讯,赶返中国,道经香港,携展堂北行,广东局面由竞存主持,给以代都督之名义。此一代字留了无穷之祸根。胡有十字诀,「救国必用粤,用粤必去陈」,不知此诀从何年发明?(按民二十五年中央统一告成,陈伯庄以诗来索和,其一云:定一谁人更置疑,随君闻捷喜而洏,锄兰不忍因诛艾,强干何由尽弱枝。广蔺纳交能用赵,相宰去国便离师,萧樯未解忧之外,来日艰危要共持。)用赵用粤,文同义异,发人深省。代都督之代字,乃系暂时权宜之计,留下不少问题。及至中山先生辞临时大总统识南归,主要是护送展堂重登都督之位。(另着<扈从西游记>稍详之)中山先生舟抵香港,大批群众拥登甲板欢迎,并纷索墨宝。余信笔写下「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孙先生责令不宜作悲观论调。登岸後,余即滞留香港。中山一行到达广州,各界热烈欢迎,中山执展堂之手回民众表扬展堂革命勳劳,有其功在自己之上等语。中山之谦逊风度,固然随时流露,而对展堂之维护提携,则情见乎词矣。翌日竞存即将都督印留督署中,走避香港,让展堂复职,其中经过多少调停,以广东绥靖公署位置竞存,尽握全粤军权,展堂都督只管民政,设立军民分治,其名实相违,不可掩饰,可能由此嫌忌日深。而前述十字诀可能即爲这一时期所撰成者。数年之後,竞存以漳州一地生聚教训,十年回粤,虽然财政厅畀廖仲皑,民政厅畀古应芬、省府秘书长畀戴季陶,凡可以安插胡系者,已充分安插,怎奈竞存要兼总司令与省长两职,使展堂不能再问津,种下陈、胡势必至於分裂,而後快意之祸机。展堂有诗一首,题爲「书愤」,把个人心理全盘托出,流露其悲愤心情,殊堪玩味。

  更有一义,多爲历史家所忽略者。竞存以後用人,惟东江人(余亦东江人也,一笑)最相信,而展堂及其大舅陈融、朱执信、汪精卫、古应芬等俱系番禺人,其祖宗游幕落籍广东,双方各有地方性质太重。朱执信优点多於缺点,惟有狭隘褊急之病。余曾发表其赠何仲达之联语:「开眷有益,闭户自精」爲上联,而以「闻善当喜,疾恶如仇」爲下比。恶人虽可恶,亦不应疾之如仇也。他们双方既各拘束於地域先天赋禀,又加以面如削瓜,疾恶如仇,尚能有优容谦让,受人调解之余地乎? 余所不惮其烦,分析孙、陈交恶卒至交争,同党相残之祸,并非於双方好爲左右袒,只是个人身历其境,十年援桂,十一年凯旋,一片前程似锦的革命成功後,又再历十年得此两广河山。邓仲元遇刺後,日趋险恶,至室内操戈,自残元气,引给已驱除域外之沈鸿英,屡爲反侧之滇桂军,爲打倒陈炯明之工具,卒受其噬脐之祸,於是又有讨沈讨滇之讨伐,与事不满一年,又有讨陈之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至於民不聊生,地方糜烂,广东如鼎沸,如水漩,财政告竭,兵疲械窳,不得已借外力爲赎命汤,遂有容共之举。如谓能发能收,尚可自圆其说,怎奈一纵不可复回,入人体细菌,其初在显微镜下可见,一走入血轮条管,浸大浸凶,断送生命而後已焉。而孙、陈交恶由於胡、陈交恶,远在辛亥革命之前也,痛哉!

  民国九年冬,陈竞存、孙中山相继返粤以後,两人之处境颇爲困难,竞存在漳州时,环顾革命历史,仅仅占有这一小小地盘,一面要培养粤军实力,他日逐桂军於广东省外,另一面要支持上海寓公之同志,比如孙中山先生每月受漳州汇大洋一千元,以下等有五百元级,三百元级,胡展堂、汪精卫及现在国民党总裁蒋公、廖仲恺、戴季陶、居觉生等俱在内。竞存逐桂军於广东省外,中山得享其成,赤手空拳,抵穗,招徕少数国会议员选其爲非常大总统,使得南北和平统一之希望遂绝。乃中山先生既抵粤後,竞存表面上不得不对中山之返粤表示欢迎,其内心自难悦服。迨粤军援桂,竞存方进驻南宁,前方战事未靖,而中山已由後方取道桂林出师北伐,竞存自感不怿。北伐需索饷款甚殷,其时广东省银行爲程天斗,属於展堂一系,串通竞存属下之如古应芬等,另置一部机器,日夜施工,秘密印刷钞票,印出广东省行钞票过百万,流通於市面,竞存在广西省已得密告,东归後发现,其人已逃.其中款项大部份爲供给中山北伐之饷需,而程天斗则逃之夭夭,作海外富翁,不久亦遭天诛,死於海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22: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陈关系日形恶化,乃致毫无转圜余地,则中山之左右胡、许诸人不能辞其咎也。民国十一年三月下旬,邓铿遇刺後,四月中山突然回师返粤,并下令免除竞存本兼各职,竞存即离穗赴惠州,寓百花洲,局面顿形恶化。四月二十日,蒋公中正致函苦劝竞存,有「播弄是非,幸灾乐祸者,四放谣言,每况愈下,几难转圜」等语,此处即隐指胡、许诸人之挑拨煽构。(按蒋函载於《民国十五年前的蒋介石先生》与《陈竞存先生年谱》等书中。)许崇智时任粤军第二军军长,桀骛不训,平日军中电报,只称陈总司令鉴,到了请弹请饷之来电,乃发现改称陈总司令钧鉴。有一次余爲译密码,译到有钧鉴字面,竞存笑谓余曰:「此电乃请多发子弹也」,与余相顾而笑。其平日嫉忌竞存,自在逆料之中,但是时时令竞存戒惧自危者,乃胡氏之阴谋排挤,陈、胡交恶亦非一朝一夕之事,如前节所述,竞存常於余前称汉民爲「上官大夫」。自比於屈原,姓屈的应该受屈! 到今日余虽不了知其受屈,但已众口铄金,惟求伸於千百年之後,不惜据史实爲近代史所诸公披沥相告。不论他姓陈而非姓屈,他在援桂最得意之日,自称「拾代」、「偃齐」(拾代如遗,偃齐如草),自比於韩信,当年他与余都是酸腐文士,好爲舞文弄墨而已,那知终成谶语。而且天下未定,烹狗藏弓。又下能自爲汉高,创业垂统,徒然爲他人之先驱耳。余只有引用苏东坡的话,「北俯潍水(东江),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竞存下野之夕,有军中同事陈姓写一封长信数千字,劝竞存从此放弃军权,专从事政治运动,余署名该信,同时马育航亦劝他往日本作寓公,惟竞存不听)。

  民国十一年四月,中山回师返粤,并下令免去竞存本兼各职,二十一日晚竞存离穗赴惠州,憩寓百花洲。以後中山虽复授以陆军部长之空名,并派汪精卫等来惠劝说,竞存均婉拒弗出。此时竞存之心情极爲犹豫迟疑,虽对中山方面之处置深表不满,但尚未决心与中山破裂。粤军则归叶举统率,故六月十六日观音山兵变後,竞存表示事先并未与闻,全由叶举主持,亦并非全然虚语。七月初级,竞存复二次遣使登中山座舰(永丰舰)谋和平解决,均可见竞存并非如後人所云欲置中山於死地者也。事变之前(约爲半个月),余尝赴百花洲(系惠州西湖一岛)访慰竞存。一日,余在其居室厅厢之外,横置有一藤榻床,方卧靠床上阅读章太炎之《国故论衡》,但耳边听到粤军重要将领纷纷入内室,似有重要会议,旋闻室中人声嘈杂,争辩汹汹,余不避嫌疑,急步入室,则见众将领方环请竞存痛下决心,发动政变,余更不耐,情急以一手敲桌,矢口大呼曰:「如此做作,则天下之恶皆归焉。」竞存立即应声起立,重述余言曰:「天下之恶皆归焉。」由是观之,设非煎逼过甚,孙、陈破裂未尝不可避免也,惜哉!!迄今事已四十年,此景,此情,此敲桌之声,犹历历如在目前。

  中山左右多数同志,如汪兆铭、吴稚晖(敬恒)、居觉生(正)、林子超(森)与陈少白辈均图设法和缓,以免破裂。至於遽免竞存各职,亦爲彼等多数同志反对,余之随竞存援桂,亦未尝不欲稍尽「甘草」之功用,以谋内部之协调也。而同志之中,奔走排解最力者,莫过於吴稚晖老先生。稚老既与中山渊源颇深,又极得竞存之尊敬。稚老尝云:「平生知己仅两人耳,男的是陈炯明,女的是陈璧君。」盖竞存对之信服已极。稚老尝主办一所留学预备学校,汪兆铭、居正、蒋中正、邹海滨(鲁)与余等党人之子女,均送往攻读。此校先设北平,後迁上海,竞存或有资助,余不甚了了,惟民国十年稚老发动勤工俭学,拟办里昂大学於法国,往商之竞存,竞存慨允拨款十万,此款先由黄强以粤海关监督,送交稚老四万。稚老与之既有此渊源,故爱惜之甚力。某次,尝向中山面前代竞存悔过下跪,求彼答允和解。

  中山则以竞存呈缴悔过书爲条件,竞存认爲咎不在己,无过可悔,因此未能复和。稚老尝致竞存长函劝说,竞存之覆函载於年谱中,颇可概见当时争执之端倪。稚老原函则更有价值,函长二万余言,其中余所记忆有两要语:「出艰难,超复杂,公(指竞存)不如孙先生,拨乱世,开太平,孙先生下如公」,此函今归香港竞存某旧部所收藏,余正追寻中,他日如得公诸於世,对於当时情形之了解必有裨助。同时蔡元培等人亦与稚老见解相近,同情竞存。竞存复稚老函及其主张,由马育航带至上海,蔡元培必要先睹爲快。并告育航曰:「陈先生之言,我拨冗要快覩也。」孙、陈决裂之後,全国舆论亦多同情竞存。

  平心而论,竞存倡导模范起信,安定两广,北方直、皖巨子均来缔交,国事前途出诸和平解决,并非无望。实无坚持北伐统一之必要。证诸民国十三年冬,中山应邀北上,亦谋采取和平解决之途径,则昔日之反对竞存更无必要。(中山去世,章太炎挽联称「孙郎使天下三分,当魏德萌芽,江表岂曾忘袭许;南国本吾家旧物,怨灵修浩荡,武关无故入盟秦。」章有疯子之称,有时其言中有物也。)孙、陈决裂对於竞存毕生之事业,固有极大影响,而对於中山先生以後之思想行径、影响尤深。中山痛心同志叛变之余,乃激赏俄共「以党制军」之办法,终於走上「联俄容共」之路。是以孙、陈决裂关系於当代历史者匪浅也。

  七、陈炯明与社会主义者之交往

  竞存本爲读书人,对於智识份子素爱亲近,生平推重之人物爲朱执信、汪兆铭、吴稚晖、陈独秀诸人,而其驻军漳州与主政广东时期中,与安那其主义者(Anarchist)尤其交谊弥笃。竞存於惠州革命时采用井字旗,已表示其对於古代井田制度之重视。以余所知执信爲人执拗,晚年好纳交大天二等以爲屠狗义士,其实皆受骗,他死於虎门(何振在其旁幸免)死在大天二之手。他一生宠儿爲李登同与陆领诸头目,辛亥革命诸役,无不临阵退缩者,李更年幼,系香港富绅,田宅之盛,王侯不如,此乃执信之选用也。竞存与中国安那其主义健将刘思复(师复),於辛亥年即缔交,共组暗杀团体。迨广州光复,师复与余等安那其主义者在广州积极活跃,竞存代理粤督,双方之交往已载於拙作<回忆师复>一文中(见附录一)。竞存驻军漳州期间,余等同志遂纷纷前往襄佐政治、宣传、教育等工作。梁冰弦任教育局长,派送留学生不少。陈秋霖主编闽星报,竞存亲撰发刊词,倡导社会主义,该刊後且祝贺俄国革命。梁、陈等文人既如此活跃,粤军将领颇不自安,竟有谓:「总司令只要这批文人,不要我们了。」由是可见当时竞存敬礼文人之程度。迨竞存返粤後,安那其主义者掌握广州机器工会,乃广州最具潜力之工会,其会长李德轩,总干事朱敬立,於《民声》行世日,已爲安那其主义者,以後梁冰弦且主持工会小学,刘石心(师复之弟)担任广州工会书记长。其後国民党清共,得机器工会出大力相助,其功不可没。

  粤军返粤後,竞存且邀陈独秀南来主持教育。竞存对之言听计从,处於师友之间。当时有广东教育委员会,竞存邀独秀出任委员长,(汪请卫曾居此职)後并令其兼办宣传讲习所。陈独秀之弟子此时纷纷来粤,从事社会主义之宣传敦育工作。澎湃曾由竞存资助留学,民十返国後,担任海丰教育局长。

  竞存既重视社会主义,俄国方面自颇注意。民国九年俄人路博将军赴漳州访竞存谋商合作,後来未能具体实现。先是有两俄籍非军人来广州,筹设「华俄通信社」,持上海一友人介函,到广州访余,余殷意接待,曾请吃南园名酒家一顿。余因不善西语,乃介绍黄尊生协助彼等担任翻译。尊生亦不谙俄语,但能操英法语,与彼等交谈。(黄尊生曾代表中国世界语同志,出席国际世界语大会,系法国里昂大学言语学博士,其年六十,其富壻以万金港币爲寿,尊生即以此寿金去牛津大学住了一年,余着回忆师复附有七古,是他佳作。陈伯庄生前,称尊生诗爲岭南第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22: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八、致公党之情形

  国民党政组後未久,总理孙中山先生北上,旋即病逝北京,竞存遂决心另组新党。竞存於清末民初奔走革命时,与致公堂已有连络。新党即以致公堂之海外组织爲基础,设总部於香港,名爲「中国致公党」,标榜中国社会主义。置大厦於香港坚道,爲办公处所,尚具规模,每日均开会商讨会务。余曾往参观。马育航、陈演生、陈彦如、罗汝荣、陈达才、黄海山、莫如德等均爲该党要角。彼等屡欲邀余参加,余不愿见国民党之分裂,虽不满中山之处置竞存,亦不能赞同竞存之独树异帜,故避居杭州者凡三年,内心矛盾痛苦异常。同在香港日,每每爲他本人与马育航敦促,无法脱身(余民二年亡命日本,一日余与田桐同坐街车,田子琴硬要拉余到中山家,入中华革命党,余窘迫之下,几乎要跳车)致公党人则函信催促不绝,余始终未允加入。

  该党因有海外致公堂爲基础,故发展迅速,据称短期内吸收党员达四、五万之众,或非虚语。该党拥有非洲尊尼士堡与南美各地华侨报纸七家,并时有捐款汇至香港。

  致公党颇赖竞存之人望以号召,民国二十二年竞存逝世後,该党遂一蹶不振。竞存暮年犹图东山再起,与各方均有接洽,并屡赴北方与各实力派会面。九一八事变後,日本方面亦谋借种竞存之声望与致公党之势力(详见下节)。竞存死後,黄大伟且一度赴闽图重集竞存旧部以起事,黄虽终告失败,而竞存身後影响力犹未消失,则可概见。

  九、日本人试图运动陈炯明

  九一八事变後,日本当局有鉴於中国人民反日情绪之汹涌,乃与中国各地领袖,多方试探合作,谋和缓局面,陈竞存虽困居香港,而亦爲日人试探之对象。日方由影佐爲代表,曾与竞存商谈多次。竞存以归还东三省爲合作之先决条件,影佐向东京请示後告竞存曰:「君但肯出面主持,一切均可商谈,归还东三省亦不成问题。」竞存乃正色答覆影佐曰:「国交问题非同儿戏,不能以尔我私人之间谈话爲根据,贵国负责当局如肯出据亲笔签名之书面文件,方足爲正式凭证。」影佐再向东京请命,日方仅允提供口头保证,而拒绝签写书面文件。竞存亦不肯让步,遂无法作进一步之商谈。数日後影佐携一纸支票来谒,谓竞存曰:「此次交涉虽未能谈妥,但於双方友谊并无影响。亲知竞公廉洁自持,生活并不丰裕,今愿就本人可以自由支配之八万港币项下,以区区此数奉赠,聊表个人之敬意而已。」竞存当表婉拒,但影佐执意奉送,不肯收还。竞存於影佐辞出後,即用墨笔涂「×」号於支票之上,令马育航送还影佐寓处,以示决心。该一支票所开确切数目,余未详悉,当在八万港币之下,但总数必不小。

  十、陈炯明之个性与身世

  以前各节谈话屡屡提及《陈竞存先生年谱》,乃近年在香港出版者,虽未注明编者姓名,由其内容观之,当爲竞存旧部在香港所刊印者,或与陈其尤有关。(按:其尤爲竞存旧部。早年读书日本时,曾与余同居一室,因知其人格之邪鄙。[其尤与李端甚爲熟稔]粤军驻漳日,蒋公每至漳,竞存辄令其尤负责招待。民国二十年後代表蒋氏驻香港活动,一日,余偶过访,颇讶其生活之豪华,旋见蒋之亲信等,每至港辄寓居其尤处。渠今已投共,闻曾爲广州市某局副局长。)该年谱所载大致均与事实相符,惟殊嫌简略不足以表达竞存之性格与志向。余所谈各节,均避去与年谱及坊间一般书籍已记载者,以免重覆,而以世人所不知或误解之事实,就个人之亲见亲闻,稍作抒述。

  竞存之家世,年谱亦已详载,唯余保存一帧竞存幼子定炎之照片,而遍查年谱,竞存有三子,名定夏、定宏、定炳,并无定炎其人。或爲定炳之误,或爲其别名。此子聪敏用功,每试辄列第一,其後下落如何,则不得而知矣。

  竞存躯干魁伟,因其康健倍於常人,不注意或竟不知衣与食二事爲何物! 每食不辨精粗,与食仍雄谈或办公事,家人虑其过劳,私送一碗燕窝羹,他一口吸尽,料亦不知其爲燕窝补品也,衣架上春夏秋三季衣服挂满,他随手拈来,即穿上而不辨其何季令也。尝自言可活至九十,以其得天独厚,人皆信之。他自命不知钱是何物,并不知女色爲何事,尝嘱余代觅高手刻图章两枚,分镌『不二色』并『不蓄私财』两句,竞存娶发妻黄氏,年四十已育四女,而尚无子嗣,太夫人杨氏屡促纳妾,粤俗不禁「平妻」,竞存始终不以爲然。李端於民国四、五年间在竞存家,敦其次女璧瑶(此女爲料理家务,年逾三十,尚未出嫁)中国文字。一日师生密议,爲其父物色侧室,璧瑶语端曰:「尝在尊府见表姊(即陈亚识),貌虽不佳,人甚良淑,不知可爲余父平妻否?」端笑应以表姊姓陈。璧瑶乃不再提及此事,以同姓不婚也。及後竞存有三子,前已述及。

  竞存平生不置产,无私蓄,晚年困居香港,生活潦倒。他是染大肠热病,癒而复发,以至不救。於病前数月更贫,而不能自了,无以供早餐,每在街边以几个铜钱买过路挑担糖串马蹄爲果腹之用,病菌由此染来。这一段凄凉末路,谁不爲他一掬同隋之泪,千真万确是马育航亲告我者。似只两年前爲其母杨太夫人七十大寿,民选我邑东莞县长邓寄芳贺寿联之上比:「有子称南越王,无汉无秦,手裂河山开百粤。」下比:「下官爲东莞令,诚惶诚恐,长依日月(明)祝千秋。」竞存见之置之於地,着该县长记大过一次。陈母拜寿余不在场,乃系省府参议西江人邓文辉所亲见,他日告以说笑者。南越王竞存固不屑爲,以街边糖瓜串充饥致染疾而死,廉吏可爲而不可爲,如是其醋耶! 他好抽纸烟,贫下能自购,来客有携香烟者,辄伸手探索数根置面前。以後爲人侦知其意,每故意多带几包留置桌上。及竞存逝世,身後萧条,竟至无法成殓,粤俗亦有爲堂上老人预储美棺,备日後使用者,其母杨太夫人如俗例,有一美棺未用,竞存族人悲其死无棺椁,原爲杨太夫人所备用者,今爲竞存借用,子贫死而无棺,使用到母者,亦人世间一至哀惨事也。余爲电告吴稚晖,请向蒋公恳商,以安置竞存之遗孤,据闻蒋氏初允拨款五万元,後爲戴季陶所阻而未发。竞存病笃,长次两子就读上海、闻讯趁船赶返,搭三等舱,长子定夏感染时疫,竟与竞存同时病卒,父子棺柩同时落葬,冢运如此,试一问苍弯,其果有善报乎?

  竞存丧葬既毕,余在报上看见吴稚老一挽联:「一身外竟无长物,青史留存,足见英雄有价。十年前所索悔过书,黄泉递送,定邀师弟如初。」盖棺论定,此联不问恩仇,皆乐颂之,而稚老认竞存爲一生知己。其所报此知己者,韶关一下跪,身後一联文,吁足尚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22: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竞存之亲信多爲同乡,乃至亲友(如锺秀南、锺芾农爲其表弟,陈达生、陈伯义爲其族弟,陈炯光爲其堂弟,与梁镜球、罗觉庵等),因此颇受诟病,或以其量狭不能容物。然而竞存一生不知钱爲何物,而甚吝於用钱。此一性格或与其幼年之贫寒有关。援桂凯旋,又值新年,余向其卫士言,何不要求总司令给我一点钱过新年,卫士随後来到余家,手中拿交港币二百。他给过丁湘田百数十元,已详於拙稿:<回忆师复>。一日,在省公署,他意似踌躇告余曰:党中如张溥泉,省府应该送他乾薪三、五百元一月,但是如广东新兴(或爲始兴)一县,以手工业着名,而全县抽这些工业税只有五百元而已,岂不是在这一县工人头上抽得者,供一人之用乎? 竞存禁烟禁赌,及厉行民选县长(见前述)之种种俗风,已失去军人之欢心,又吝惜税收,爲老百姓惜钱,又失欢於党中同志,政治上焉得不失败? 竞存之个性对其事业自有限制也。然广东老百姓,则无不称颂「陈老烟」者(烟与炯同形)。盖竞存之洁己奉公,在操守方面,实有足称者。

  前述就竞存之不肯轻信外人,亦非偶然。缘广东光复以後,竞存总揽兵权,以锺鼎基爲第二师师长,苏慎初爲第三师师长,因锺、苏两人均士官生,锺且爲惠州人,竞存倚重之至。当时对革命有功之香军,余先已交何振统带,竞存不肯收容,请求编爲一旅亦不获允,由此益见竞存对锺、苏二人之器重。迨二次革命军兴,锺、苏皆爲袁世凯所收买,竞存因此仓皇离粤。从此竞存对於海、陆丰以外各县人士均有疑忌,即使惠州人亦不敢轻信。

  竞存敬礼文士而厌与武人接近,尝谓余日:「吾人爲办文化事业才要找钱,找地盘。吾虽厌兵,但必须掌握军队,方能推动文化事业。」竞存实爲文人,理想家之性格,故对於洪兆麟辈粗鄙不文之同袍常感不耐。自桂返粤,其与余同趁一舟东下,而不与部队同行。

  竞存酸秀才之性格,不仅表现於前述引用功臣赞之告捷文字,与对吴子玉之酬答,平时亦极讲究文辞,秘书代拟函牍,辄不能满意,有退还稿件达八次之多者。

  十一、陈炯明之事业夥伴——马育航

  竞存与马育航之关系最密切,平生事业育航无不参与擘划。或谓两人爲同母异父兄弟,但无法证实。余尝直接向两人探问,均谓并无此事。育航出身富户,颇有财资,竞存之事业常得其资助。但竞存尝语余曰:「世人咸以余家贫而育航家境较裕,故认爲余之事业多赖育航资助,其实未必尽热。先父亦爲秀才出身,家境并不十分寒苦。」

  竞存逝世後,育航仍极活跃。民国二十九年余自越南河内飞重庆,彼意抗战必无前途,故劝余「勿走绝路」,宜三思後行,余毅然不爲所动。当时彼与各方均有接洽。余抵渝未久,育航即以遇刺闻。彼与日本方面接洽频繁,大约要求条件颇苛,一时未获协议,而爲重庆特工人员所探悉,乃於其寓所(似系上海大东旅馆)暗杀之。育航长子马思武,留学法国,与前立法院长张道藩甚爲友好,次子幼子马思聪、马思宏,俱爲提琴第一流名手。日本贵族近卫秀麿(?)在日本音乐界甚享盛名,某次在欧洲膺选登台指挥着名乐队,日人闻讯雀跃,竟谓一九○四年,日俄之战,日本以武力胜白种人,近卫登台指挥以文化胜白种人。而近卫极赏识思聪之提琴天才,当日本占领台湾廿五年,在台举行盛大庆祝会,近卫即介绍思聪於台湾总督(似爲内田)并发请柬与思聪请其到台参加,育航以此商於余,余力止之,作罢。回忆余与育航一生交谊,他长余七岁,余每以兄事之,余尝欲爲其长女马思梅与黄一美(黄克强、徐宗汉所生之子)作媒,惜未成,引爲遗憾。今一美与思梅俱不存於人世,山阳旧侣,老少无存,回忆旧事,不胜感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