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棣华研究员的名字,有很多光环,如广东省农科院原副院长,曾主持院党组工作,曾连续三届被农业部聘任为畜牧专家顾问、是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畜牧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广东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他是广东省政府的科技顾问,也是广东省饲料行业协会、广东省家禽业协会、广东省农村财政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饲料行业协会,肇庆市饲料行业协会顾问、连续三届湛江市政府的高级科技专家顾问等。有人叫他“莫院长”,有人叫他“莫教授”,不少人甚至亲呢地叫他“莫老爷”,他都一概以笑容回应。但是,我最喜欢叫他“莫老师”。相信他也很乐意别人这样称呼他。
平时,与莫老师闲聊,简直是人生一大乐事。他那诲人不倦的态度,他那随意发挥的话题,他旁征博引的论据,他那爽朗的笑声,他悠然饮茶的姿势,该怎样让人与他的成就联系在一起?但是,这是真正的莫老师的另一面:平易近人。
四十余年专注农科事业
莫棣华先生是广东南海人,1961年考入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园艺系,1962年院系调整后入读佛山兽医专科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我省农垦系统的粤北山区仁化大岭农场,而且,在那里一干就是14年!在当时的韶关地区仁化、曲江也是一位稍有名气的畜牧人。在这里,莫棣华先生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才智。
改革开放后,科研院校亟需人才,莫棣华先生于1979年调到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工作。在这里,他还是那样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从一名科研人员开始,历任科研管理科副科长、开发部主任、副所长、所长。这样,一干也是14年。1994年初,莫棣华先生任广东省农科院副院长。
在任畜牧所负责人期间,莫棣华先生的工作可谓千头万绪,但是,他抓住了两条纲:人才和管理。他广泛从全国各地引进人才,扩大科研团队,不拘一格,任人唯才。不少年轻才杰很快就独当一面,发挥自己的才能。在管理方面,建立了规范的业务管理工作体系,定期对科研工作、科技下乡和技术开发工作进行分析,定期邀请外面的专家来畜牧所开科研技术讲座、交流,建立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当时,莫棣华先生提出“以科研为中心,利用成果搞开发,搞好开发促科研”的发展思路,直接与企业建立有偿技术合作关系,开创了国内科研院所的先河。这个理念,至今还在闪闪发光。
莫棣华先生调任省农科院副院长后,还兼任省农科集团总经理、省现代化农业咨询专家组组长。这样,莫老师不仅是行政工作者,而且是农业科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即便如此,莫棣华先生还是没有脱离专业技术工作,仍然不断地在科研上下功夫,大量发表论文。至今,他撰写过100多万字的论文和论著。介绍他辉煌业绩的巨著《农科骄子----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莫棣华实录》,就收录了不少关于他业绩的介绍和几十万字的论文。
退而不休彩霞满天
2002年7月,莫棣华先生从省农科院领导职务上退下。但是,他退而不休,在整个大农业领域,都可以经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广东省在防控禽流感进入最关键时刻的时候,他挺身而出,策划并参加了“省长带头吃鸡”等有很大影响力的活动,消除国际、国内禽流感疫情对广东的不良影响。他高度关注食品安全和环保等问题,多次撰文强调:只有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养殖户在保障食品安全上都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强化了食品安全意识,才能确保食品安全;他还多次参加各种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在电视台、行业媒体等呼吁重视食品安全。我国加入WTO后,他又高度关注外资大规模投资养猪产业、投资食用油厂等现象,呼吁业界高度重视,并指出,我国畜牧相关企业特别是饲料行业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
近段时间,莫棣华先生又关注我省乃至我国油茶业的发展,四处调研,分析广东发展油茶业的优势和不足;2008年底,莫老师又到了中山古镇,推动建成1万多亩的“南方绿博园”;最近又成功策划了“2009中国(中山)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
10月20日,广州市饲料行业协会组织饲料企业代表到湛江、阳江、江门访问,莫棣华先生作为协会顾问参加。所到之处,莫老师都虚心听、细心做笔记,之后谈感想、提出想法。他的发言,从宏观入手,从微观分析,经常使人茅塞顿开,极富启发意义。
广东省人大主任欧广源对莫老师赠言:“莫道桑榆晚,华霞尚满天。”这真是对莫棣华先生退休后的生活最精辟的写照。
莫棣华先生还是一个紧跟时代发展进步的人。在互联网上他有好几个个人博客、有QQ网页,如果你在互联网上几大网站搜索点击 “莫棣华”,你会惊讶地发现有关他的信息不下千条。他敏锐地发觉3G时代已经到来,最近他在移动互联网的“移动商街”上成功抢注了使用期为二十年的“饲料工业”域名。由此可见他对事业执着追求是那么滋滋如醉。他曾经反复说过:他的成功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他恳切希望在他有生之年能继续得到大家的关爱。我们也值此机会,衷心祝愿莫先生再健康地为饲料行业奉献二十年以上。
立名立言更立德
《左传》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是最高的境界。莫棣华先生在农科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著述100多万字,真正是“立言”。他有过许许多多的名誉、奖状、证书、奖章,在我国业界可谓名人矣,此谓“立名”。他的“立德”,也是众口皆碑。
今年10月下旬,广州市饲料行业协会组织企业代表到湛江等地参观学习。当莫棣华先生和我们到了吴川市银雨蛋白饲料厂时,该厂的经理见了他热情地大呼:“莫老师!莫老师!”莫棣华先生很惊喜。原来,八十年代中期,莫棣华先生正带领他课题组开展“羽毛粉和胶原蛋白粉开发利用研究”工作,得知该厂还在筹建中,莫棣华先生就不远千里,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须知,那时候从广州乘车到吴川,要在这坑坑洼洼的公路上颠簸一天时间啊。在这边远的小村庄,这一片土地上,莫棣华先生悉心指导,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广东,不少饲料厂都留下过莫棣华先生的身影,企业主们无不对他赞誉有加。不独如此,他还带过博士研究生,在科研人员留下言传身教的“德”。
莫棣华先生不仅在岗位上、在社会上获得巨大的声誉,他的“立德”,还表现在他营造了“温馨的家”,“幸福的家”。在《农科骄子----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莫棣华实录》和《祖国在我心中》书中,都有一些关于他温馨的家的照片。1990年,他曾被广东省妇联、广东电视台评为“广东省首届现代好丈夫”。他的美德,在他子女的成长中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
莫棣华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饲料工业持续发展、倡导健康养殖、提供安全产品,我愿意继续发挥余热,用我的知识和经验为社会服务。是对事业执着追求的想法支持着我。”是的,正是因为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莫棣华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拼搏在农业科学战线上,孜孜不倦、苦心孤诣,才会成为我国农业科学园地上戛戛独造、蔚为大家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