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半年报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利润增速低于主板与中小板
“三高”创业板 成长不见高
一直以来,创业板上市公司“高股价、高市盈率、高募资”的“三高”问题饱受诟病,随着业绩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亏损,部分创业板公司所依赖的“高成长”概念已经受到冲击。
自2009年10月30日诞生以来,创业板就因高发行市盈率等因素牢牢吸引了无数市场投资者的眼球。然而,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4月30日,创业板209家上市公司已经全部公布2010年年报及2011年一季报,业绩增速较2009年相比整体放缓,净利润出现下滑甚至亏损,饱受瞩目却又备受争议的创业板,正在经历痛苦的蜕变。
创业板疲态已现,利润增速低于主板与中小板,业绩增速整体放缓,创业板年季报中,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亏损。然而,不少公司“高送转”的利润分配方案,却难以掩盖其业绩变脸的伤痛。
一直以来,创业板上市公司“高股价、高市盈率、高募资”的“三高”问题就饱受诟病,随着业绩下滑甚至出现亏损,部分创业板公司所依赖的“高成长”基础已经受到冲击。
我国创业板企业上市前都已发展多年,高成长的特征并不十分明显
创业板开立之初,为了创业板能长期稳健发展,我国采取了“高门槛”的做法,即创业板企业的上市条件与中小板相差无几,这一方面保证了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质量,但另一方面看,由于上市业绩的高门槛限制,我国的创业板企业都已发展多年,高成长的特征并不十分明显。而创业板的本质却是吸纳那些具备高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短期的盈利可能并非很乐观,但成长性却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未来创业板还是要逐步回归本质,真正为那些需要资金的高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服务。
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的“变脸”,不能排除有“包装上市”之嫌,但更多还是与宏观环境相关。在宏观调控期,创业板企业由于规模限制,且大多是某个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也相对单一,一旦产品受到调控影响,业绩下滑也就比较迅速。同时通货膨胀的因素也不容忽视,通胀环境下,由于中小企业价格转移能力相对较弱,成本压力要大于主板企业,因此业绩也会受到一定冲击。
“业绩下滑是把双刃剑”,如果确为市场因素导致,创业板企业由于规模小,业绩弹性相对较大,一旦行业复苏,将会迎来业绩的迅速恢复,从而引起股价反弹。
对于创业板公司尤其是财务披露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此外,要引进“优胜劣汰”的机制,制定更为严格的退市制度,将一些确实具备高成长性、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推上创业板,真正实现创业板资源的优化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