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曾枣庄所著的《文星璀璨》一书,写 嘉祐二年贡举的情况,就是 欧阳修当主考,苏轼中进士的那年(1057年), 莫君陈也是那届中进士的,书中说: 如果说嘉祐二年贡举的考官基本上集中了仁宗朝的文学代表人物(欧阳修,梅尧臣等),那么嘉祐二年的进士则基本上集中了神宗、哲宗两朝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嘉祐二年贡举,不少是兄弟同科进士及第。除苏轼兄弟二人,曾巩兄弟四人外,其它如黄湜、黄灏兄弟,王回、王向兄弟,林希、林旦兄弟也是同科及第。还有父子同科及第者,如蔡元道与子承禧同登嘉祐二年进士。还有叔侄同科及第的,如状元章衡和叔叔章惇(后来当了宰相)。 该书第十一章 其他嘉祐二年进士丛考,第二十五节、“藏书家”莫君陈,就是介绍莫君陈的。 北宋文学的繁荣主要集中在两“祐”时期。一为嘉祐,北宋诗文革新的代表人物欧阳修是嘉祐二年贡举的主考官,宋代诗风的主要奠基者梅尧臣是点检试卷官;二为元祐,元祐时期的文坛领袖苏轼亦于此科进士及第,因此嘉祐二年贡举实际涵盖了元祐时期文坛的代表人物。所谓唐宋八大家中的宋六家,嘉祐二年贡举时,均在京城,其中四大家都与这次贡举有关,欧阳修权知贡举,曾巩与苏轼兄弟均于此科进士及第。苏洵因送二子应试也在京城,他因屡试不第,早已“绝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学术”《嘉祐集笺注》卷一三《上韩丞相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王安石为庆历二年(1042)进士,当时在京任群牧判官,与这次科举考试没有直接关系。但熙宁、元丰年间支持王安石变法的邓绾、王韶、吕惠卿、林希、曾布等变法派人物,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苏轼兄弟,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张载、程颢,政治倾向不太明显而在文坛上独树一帜的曾巩及妹夫王补之、门人王回、王向兄弟,均于此科及第。因此可以说,北宋政治界、思想界、文学界的各种代表人物都在这两个月中闪闪发光,崭露峥嵘。在一定意义上说,研究嘉祐二年贡举,也就研究了北宋政治史、思想史、文学史。 有研究历史,文学的可以看看这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