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郡塘莫际阳

郡塘村可能是中国最大的莫氏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5 20: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山水闻名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5 21: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兴莫杰明 于 2012-7-15 21:09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6 13: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莞莫光华 于 2012-7-17 09:12 编辑

郡塘村不是中国最大的莫氏村,上万人的纯莫姓村都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6 19: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光华兄弟透露一下查证结果,哪里有上万人的纯莫姓村,让大家增长知识。
不过相信郡塘村的山清水秀相信是莫姓村之中的的佼佼者,有机会值得去那里游山玩水,会一下同宗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7 09: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岭南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莫宣卿



甲第开南国 英才出少年
(来源:江门日报   时间:2008-04-08 11:41:51)



【题记】

    文化是延续的,一个地区只有经过长期的文化积累,才有可能出现文化名人。文化名人的出现,不但在当时对本地区的文化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而且在后世还起着持续的影响。

    ——中山大学教授陈永正



  2008年3月31日下午6时许,我们从封开史前洞穴黄岩洞洞口走出,外面仍是细雨濛濛,举目四望,不远处一座秀丽的小山头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只见那小山头酷似人的侧脸,于是我们举起相机拍个不停。“那座山叫金猴看榜”,土生土长的封开女孩谢丽萍告诉我们,“山像蹲着的金猴,它看的榜是莫宣卿高中状元时的状元榜。”

  这是我们此行中又一次听到莫宣卿的名字,而我们前一天下午途经的西村就是莫宣卿的故乡。



历史: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状元

    虽然我们距离西村曾是如此之近,但由于日程安排紧凑,我们与莫宣卿的故里只能擦肩而过,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不同的当地人口中听到近乎一致的关于“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传说,莫宣卿在当地的影响力由此可略见一斑。

  唐人白鸿儒《莫孝肃公诗集序》详细记述了莫宣卿的生平,从中可知,莫宣卿是广南封州文德乡长乐里人,即今封开县渔涝镇人。宣卿父亲早逝,母亲带着他改嫁开建籍人莫及芝。继父是乡里中的善人,有经济能力供三个儿子就读,但一个俗世称为“拖油瓶”的孩子,难免会受他人歧视。莫宣卿七岁和众儿童游戏受欺负,就在沙里题诗:“英俊天下有/谁能佐圣君/我本南山凤/不同凡鸟群。”出语不凡,让人惊奇。

  莫宣卿于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中状元,时年仅17岁,是广东第一位状元,而据封开莫宣卿状元研究会秘书长陈楚源介绍,他也是中国有科举制度以来至清末有记载的640多名状元中最年轻的一位。在被视为“南蛮”的落后地方,一个少年一举压倒全国众多才子,在长安城轰动一时。传说宣卿中状元时,唐宣宗赐宴诗:“南方远地产奇才/突破天荒出草莱/神鲤跳翻三尺浪/皇都惊震一声雷。”

  然而,莫宣卿的生命太短促了。专家考证,他在34岁那年回乡,离乡上任前夕不幸染上疟疾,在故里去世。



溯源:从陈钦父子到莫宣卿

  莫宣卿出自古广信府治所在地——封开,并不是偶然的。中山大学教授陈永正在《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一书中指出,“文化是延续的,一个地区只有经过长期的文化积累,才有可能出现文化名人”。

  自汉武帝于广信设交趾部刺史,并在封中大量建立县治之后,中原移民不断涌入这里,广信成为著名学者罗香林所称的“中原学术文化与外来学术文化交流的重心”。西汉末、东汉初,广信县出了陈钦、陈元父子,先后致力于对《左氏春秋》的研究,促使朝廷设立左传博士,开岭南学人敢于开拓思想学术研究新领域的风气之先,是岭南儒家学派最早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被阮元的《广东通志》称之为“岭海之儒宗”。

  三国时代,广信也是岭南《左氏春秋》研究的重心。其时,东吴大臣士燮是广信人,学问优博,精于《左氏春秋》,时天下大乱,中原士人纷纷南下投奔他。他任交趾太守40多年,政绩卓著,并著有《春秋经注》等(已佚),其成就得到北国名儒袁徽的高度评价。

  东汉末,佛教传入中国不久,人们对其感到陌生,多有非难。广信人牟子写成中国第一篇佛学专著《理惑论》,首次用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学说阐释佛教的理论,实现了外来的佛教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在文化内涵层面的沟通,并首次用中国敬祖文化产生的岭南祖先神之一“佛”来翻译印度佛教的创世神Budda,为印度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核心词一锤定音。后来,比丘明在《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中评价牟子为“我国著论弘佛第一人”。

  经过数代的积累,唐代时,封开终于出了岭南第一个状元。谭元享教授在其主编的《封开——广信岭南文化古都论》中指出,莫宣卿的出现,可以说是广信文化的一个结穴。从陈钦、陈元、士燮、牟子到莫宣卿,这一条线索贯串着自汉至唐的广信文化历史。唐代以后,原先作为岭南与中原交通要道的古封开,其地位已被取代,岭南文化的重心也发生了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7 09: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状:天才少年引起民间崇拜

  在封开,记者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陈钦、陈元、士燮、牟子的名字人们知之甚少,而莫宣卿的传说却比比皆是,甚至几天后我们已转至高要市采访,一位年轻的姑娘听说我们来自封开,她脱口而出讲给我们的也是莫宣卿的传说——

  “莫宣卿是被皇帝毒死的。他离京前与皇帝下棋,下到太阳快落山,皇后发现他的身影比皇帝长,就告诉皇帝,皇帝担心他会谋反,就送他一埕毒酒。半路上风雨大作,船身晃动,酒埕被打翻,莫宣卿本可平安,但他却认为皇恩不可不受,就跪着用舌头去舔,结果中毒身死。”

  一个早年丧父的孩子,一个17岁的状元,莫宣卿有理由获得人们的怜爱与同情。34岁,一个壮志未酬的年龄,家乡的人民不愿意相信他这么年轻就离开人世,这,也许就是上述传说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

  中秋后的农历八月十七是莫宣卿的诞辰,每年这个时候,莫氏宗族就会从海内外归来,参拜墓地,在祠堂祭祀。封开县博物馆原馆长陈楚源介绍,每年中秋前后回封开祭拜的人多达数万。此外,随着莫氏家族的开支散叶,有一支分支来到新会定居,近年来新会莫氏宗亲联谊会每年都会回封开祭拜。

  17岁的状元也带给了人们足够多的诱惑,近年来,对莫宣卿的祭拜正有“蔓延”之势——“2004年莫宣卿诞辰前夕,我看到有‘粤C’开头的三辆大巴载着满车人前来祭拜,就问他们哪位姓莫,谁知道没有一个姓莫的。”陈楚源说,“他们说,莫宣卿是广东科举的‘祖师爷’,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特来祭拜。”据悉,每年高考前,莫宣卿故里都会迎来小小的祭拜高峰。

  

相关链接:传世诗歌

  《赋得水怀珠》

  作者:莫宣卿

  长川含媚色,波底孕灵珠。

  素魄生蘋末,圆规照水隅。

  沦涟冰彩动,荡漾瑞光铺。

  迥夜星同贯,清秋岸不枯。

  江妃思在掌,海客亦忘躯。

  合浦当不日,恩威信已敷。

  注:此诗收入《全唐诗》

  

溯源莫姓

  莫氏乃姬姓之裔,周宣王十八太子之后。秦汉时期居钜鹿(今河北平乡)鄚县(今河北省任丘市),赐姓为鄚。据《正字通》载:“唐元十三年,命集贤学士卫包,改古文,以鄚类郑(郑的繁体字),去邑作莫。”莫氏宗派以此为源。

  唐太宗后,莫氏的一支由顺天府钜鹿迁入江西省,再入福建莆田。唐中期莫建仓由莆田入岭南,为莫氏入粤始祖。历经莫辅延、莫让仁后定居封州文德乡长乐里(今封开渔涝、河儿口一带),生莫宣卿。

  封开西村、蕨村、都尚三地莫氏宗亲与广东广西等地莫裔商定,重新排行如下:

  如崇伟承业,伦本有真宗;家声大昭著,瑞福益昌隆;任仁传圣道,兴学培豪雄;书香常济美,丰泽贻昆仲。



西村得名

  据《莫灼华》族谱记述,于1800多年前(?注:此处应该是笔误)的唐宪宗年间入粤的莫氏太始祖是莫辅延和其父莫建苍,到封开为官的太祖是莫让仁,此时,西村一带称为长乐。

  莫让仁定居长乐后,长乐已有李、张、严、白、杨5姓人家居住,根据当时10户为邻、15户为里的划分,长乐又称为长乐里。长乐从原址西村中轴线的石头仔垌(即今渔涝河上游一带)划分村落,把现在的西村划作“西城村”。

  在唐末莫宣卿中状元后的唐咸通年间,西城村又改称为“西村坊”,宋朝以后简称为“西村”,全称为封川文德乡长乐里西村,后来几经变迁,县、乡名已变化,只保留“西村”至今。

  文/“西江历史文化之旅”联合报道组

  《江门日报》记者 王亚方  (采集:赵岚编审:叶海林)



    附:我国自隋唐以来,开科举取士以为,广东出过九位状元,即:

    莫宣卿,封开人,唐朝大中五年辛未科状元。

    简文会,南海人,南汉乾享二年戊寅科状元。

    张镇海,南海人,宋朝咸淳七年辛未科状元。

    伦文叙,南海人,明朝弘冶十二年巳未科状元。

    林大钦,潮州人,明朝嘉靖十一年壬辰科状元。

    黄士俊,顺德人,明朝万历三十五年丁未科状元。

    庄有恭,番禺人,清朝乾隆四年巳未科状元。

    林召棠,吴川人,清朝道光三年癸末科状元。

    梁耀枢,顺德人,清朝同治十年辛未科状元。



    海滨飞鸟小记:很多年前,我父亲告诉我说:“你是状元后裔,应当发奋读书,日后光宗耀祖”。我表面上很恭敬在听,实际心里不当会事儿——那时我还年少无知,我当时的理解是,父亲编个堂皇的理由来激励我而已。

    近读家谱,知两广莫氏基本是莫宣卿后裔。广西区合浦县山口镇大村(行政区域原属广东省管辖,上世纪五十年代划到广西)有莫宣卿祠堂。奈何天妒英才,十七岁中状元的宣卿公(据专家考证,宣卿公是整个封建社会长达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最年轻的状元),年仅三十四岁就早夭,致使还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就命归天国。可喜的是,先祖后人枝繁叶茂,瓜迭绵长。

    我父亲(炽燊,又写作炽新,字诚益,小名阿益)六十岁后的老年期间,做了两件较大的事情,一是参与编写廉江县谭福莫氏《族谱》,把自高任公迁出后的几代儿孙一百多口并入原谱,令祖先重识我们这些失散多代的儿孙;二是参与重建大村莫宣卿祠堂的组织发动、筹资等工作,这两项都是义务的劳动。同时,他把我爷爷、奶奶、叔祖父、叔祖母的牌位及父亲自己、母亲的预留牌位(当时是留位)安放此祠。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北方工作时,父亲很自豪地告诉我他当时参与的工作。而我很不以为然,认为他老人家是搞“宗族主义”。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也由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长成了年近五旬的中年人。我现在才深深理解父亲当时的无私付出和深远的用意。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历史,一个家族,也有一个家庭的历史,故国有史,族有谱。没有传承,就无所谓历史,以史为鉴,可以激励后人。近日,读父亲遗物《岭南首魁状元——莫宣卿传奇》一书,深为先祖事迹感动。据书后附的《莫宣卿后裔分布简表》里统计,他的后人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海南和海外共约近50万人之众,其中有24000人居住于廉江县横山镇谭福村,而我家正是高任公始由谭福搬迁到遂溪县洋青镇。

    正如我父亲当年激励我那样,我莫氏后辈儿孙当以远祖宣卿公为榜样,勤奋读书,忠于祖国,为民效命。

    特转载先祖事迹,并书此为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7 09: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书后附的《莫宣卿后裔分布简表》里统计,他的后人分布于广东丶广西丶湖南丶江西丶海南和海外共约近50万人之众,其中有24000人居住于廉江县横山镇谭福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8 00: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性据我所知,莫姓最大村,是我士纯公后裔湛江市龙头镇莫村,现居住在村内八千玖佰人,外出湛江市区壹仟多,合计壹万左右,应该是我目前发现最大村庒。希望我莫姓村庄人丁兴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0 00: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0 02: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少的应该是深圳园岭新村,只有我一个家三人姓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