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72|回复: 0

深圳沙尾莫氏妯娌祠堂闲话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8 12: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莫氏妯娌祠堂闲话人生
2010/09/10 07:09:41 来源:南方网 作者:朱菂 评论 0条[查看评论] 手机看新闻
摘要:每天下午4时,沙尾片区忙碌的市井画面中,绝对少不了“四大美人”坐镇古祠堂的身影,她们是莫氏的妯娌,时代变迁,本族的祠堂几经翻新,典礼、活动少了,闲时,祠堂成为了她们聊天、喝茶的场所。


    83岁的温婆婆头戴梅红色发卡。 南都记者 朱菂 摄 南都讯 记者朱菂 每天下午4时,沙尾片区忙碌的市井画面中,绝对少不了“四大美人”坐镇古祠堂的身影,她们是莫氏的妯娌,时代变迁,本族的祠堂几经翻新,典礼、活动少了,闲时,祠堂成为了她们聊天、喝茶的场所。
聊天喝茶好快活
昨日下午4时,又到了每日一聚的时刻,不理会祠堂外闹市的嘈杂,沙尾“碧州莫公祠”五个金色大字下的门槛内,四位阿婆摇着蒲扇,跷着腿,开始闲话人生。
听说沙尾村的房子要改造,能补偿多少?村里今年添了几位男丁?哪家店的早茶好吃?大事小事,都是婆婆们侃的对象。她们可不简单,居民说,以前是村里的四大美人。
83岁的温婆婆爱美,前几天,从精品店中淘了一个桃红色的发箍和一个桃红色的发卡,发卡被她缠上了同样是桃红色的绳子,别在后脑勺,她得意地在几位阿婆面前秀了秀,又递给南方都市报记者瞧了瞧。
林婆婆的儿子告诉记者,因为家事、邻里间的事,年轻时阿婆们曾水火不容。老了,一切云淡风轻,她们反倒要好得很。上午结伴去周围的茶楼喝早茶,下午来祠堂侃大山。
以前,嫁娶、节庆之日,老阿婆们都要过来帮手洗菜等,烹制“大盆菜”。如今,做大盆菜的师傅不再亲手做了,她们也随之“失业”,祠堂成为聊天的绝佳之地。
祠堂内自娱自乐
“四大美人”是莫氏的妯娌。83岁的温婆婆和75岁的黄婆婆属“本村嫁本村”,在沙尾生活了一辈子。76岁的欧婆婆从以前的沙嘴村嫁过来,而73岁的林婆婆娘家在上步赤尾村。欧婆婆和黄婆婆的丈夫是堂兄弟,“四大美人”的夫家算起来都是亲戚。
林婆婆的儿子说:“想让我妈住到小区里,老人家不同意。”这是老人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每个角落都散落着记忆。林婆婆的住处就在祠堂附近的握手楼。
如今,沙尾是外来人口的聚集地,握手楼内,密密麻麻地居住着三万人。400多原住民主要分为莫、温、梁三姓。其中,莫、温两姓人口居多,莫氏占据200来人。三姓分别修筑有祠堂。莫氏祠堂是唯一申请并获批成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宗祠。关于祠堂的典故,只有本地人才知。
沙尾的老人也是分伴儿玩的。昨天下午5时,路旁工人们拉货的小车旁,齐刷刷蹲坐的另外四位阿婆显然属另一群。有人蹲街角,会打麻将的去了老年人星光之家,莫氏宗祠成为莫氏后人自娱自乐之地。
■ 讲古
“碧州莫公祠”始建于明代,为沙尾莫氏开基祖九世祖莫碧州兴建。据记载,沙尾村莫氏乃唐代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广东第一位状元莫宣卿的后裔。莫氏家族一世祖莫宣卿原居广东封开,七世孙莫一钜始迁居东莞,成为东莞莫氏一世祖,传至九世祖莫碧州时,因见沙尾土俗醇厚,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从东莞迁来沙尾定居。
编辑:张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