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25|回复: 1

莫华枢:党的纪检卫士 特区反腐保廉的急先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 10: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莫华枢:党的纪检卫士 特区反腐保廉的急先锋
——记原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莫华枢

特区反腐保廉的急先锋
——记原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莫华枢

莫华枢,男,1936年9月出生,广东茂名县(现高州市)人,1957年考入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1961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湖北省公安厅直属管教队工作。1963年4月,调广东省委政法委员会,从事文字材料工作。1965年11月,担任副省长寇庆延的专职秘书,长达10年。1975年12月,任省委政法委办公室业务组任负责人。1978年3月省纪委正式成立,至1990年11月,先后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副主任、省纪委研究室主任并兼《党风》杂志社首任社长。1990年12月,调入深圳,历任深圳市纪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纪、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2006年退休。

布衣出身,言有物,行有格。
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办事,为人所敬仰。
省委机关28年锤炼,一纸调令,扛起深圳经济特区反腐保廉大旗。他是违纪者的克星,群众的知音;伸张正义,整肃内纪;七年查案数百起,向腐败现象展开一轮又一轮的斗争……
他,就是原深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莫华枢,人称老莫,是反腐战线上铁面无私的“铁官”。
原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韩光曾以“一身正气”挥毫题赠。上海著名书画家、在中国画坛有着“白菜大王”美誉的方仲华曾以一幅《清白流芳》图相赠,题为“白玉明心骨,清翠吐芬芳”。

迎来新生 不负党恩奋发向学

1936年的旧中国,战火纷飞,内忧外患,国民苦不堪言。就在那一年9月,远在广东省茂名县(现高州市)南部的一个贫苦农家,一个稚嫩柔弱的生命“呱呱”坠地。他,就是53年后,在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时任深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的莫华枢。
出身贫寒的他,从小过着苦难的日子。父母靠租种地主的零星土地过活,交完租粮,家里粮食常常所剩无几。在他不满2岁时,父亲生了一场大病,因无钱医治而落下后遗症。没了家中顶梁柱,让原本捉襟见肘的日子雪上加霜。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母亲坚强地挑起生活重担,开始出去给地主做工,没活时就去帮人做日工,不管什么脏活、累活、苦活她都干,就连挑砖、挑粪、挑柴这种男人负重的力气活,也干得利利索索,空闲时,母亲还要上山砍柴、割草以兑换些粮食维生。
饥饿与苦难伴随着莫华枢的整个童年,每每忆起那时的岁月,痛楚的神色充斥他的眼眶。最难熬的日子当属每年一、二月,青黄不接,活少粮少,家里就时常断炊。年幼的他饿得实在撑不下时,就吃一个红薯,两三个月下来,吃得人直想吐,其实胃里啥也没有。

年仅8岁的莫华枢,对知识的渴望被祖母看在眼里,心疼孙子的老人把心一横:就是全家人出去讨饭,也要让孩子上学读书。就这样,家人东拼西凑的一点点稻粮,就成了他启蒙教育的“学费”。所幸他自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很快就能把私塾先生教的三字经、百家姓、道德经等背得滚瓜烂熟,铭记于心。后因家里实在艰难,勉强读了三年小学的莫华枢被迫辍学。身为长子,孝顺的他开始分担母亲的重压,便去了本村一个莫姓地主家当“听使”(即做工)。在那,他白天养鸡、喂猪,晚上侍候地主公;年老的地主公患有哮喘病,晚上总是咳嗽不停,他就端个痰盆恭恭敬敬地承接他一口一沫的浓痰;地主公要抽烟,就为他装烟、点烟、洗烟筒等;有时还得到很远的药铺取药,每天从早忙到晚,总有干不完的活。
平地一声春雷响。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13岁的莫华枢终于跳出苦海,迎来新生,不仅加入了村里的儿童团,被村农会组织推选为儿童团长,第二年还被乡公所(即乡政府)招聘为收盐记录员,协助政府有关部门收盐税、收公粮,每月能领到20公斤大米,家里的生活才开始有了保障。
1951年8月,分介中学校长张文光到莫华枢的家乡动员招生,还带来国家提供助学金资助贫下中农子弟入学的好消息。渴望读书的莫华枢,随即应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每月获得8元的甲等助学金,这些无疑成了他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转折点。这以后,莫华枢异常珍惜党和国家给予的机会,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他都以优异成绩回报党和国家的栽培。
1957年9月,他以全班高考文科总分第一的成绩,被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录取(1958年大学院校调整并入湖北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莫华枢被推选为班长、国际法科代表、法律系团总支委员、法律系《跃进报》主编等。1961年7月,作为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高材生的莫华枢,终于实现自已的愿望,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一刻,他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庄严宣誓:感谢党感谢人民所给予我的一切,我誓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为党的事业献出自己的毕生……永远终于党,为中国共产党所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终生。

千锤百炼   辛勤耕耘积蕴潜能

随着时光变迁,在党组织的关怀、重视和培养下,莫华枢获得了许多学习、锻炼和提高的机会。1961年9月,莫华枢大学毕业即被分配到湖北省公安厅直属管教队工作,同年11月,为加强其业务和理论水平,组织上安排他到湖北省公安学校学习,并任命为学校团支部书记。1962年6月,莫华枢又被上级领导安排到湖北省公安厅党校学习政治理论,使其在业务和理论等方面获得很大的提高。


1963年4月,莫华枢被选调到广东省委政法委员会工作,在省政法战线办公室从事文字材料工作。期间,他被派往湛江市光华派出所跟班蹲点作专题调研;次年秋,组织上派他跟随时任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主任寇庆延到惠阳、宝安县参加农村“四清”运动,并担任工作队的片长。
宝安县的“四清”的工作尚未结束,莫华枢于1965年11月即被选拔为时任省委常委、副省长寇庆延的专职秘书,直至1975年11月。长达10年的秘书工作,给他提供了广泛接触政法机关工作和面向社会的实践平台。期间,莫华枢跟随寇庆延先后在省委政法委、省人民委员会、省军管会无产阶级专政小组、省革委会民事组及生产组参加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这10年对他而言弥足珍贵,在那个纯真年代,作为莫华枢领导的寇老,其所具备的朴素干部优良作风及老红军、老首长特有的人格魅力,即忠诚于党的事业、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及为人公道、正派廉洁的精神,都深深影响了他。莫华枢曾说:“在寇老身边工作的10年,自己受益匪浅,感受很深,影响很大,也特别幸福和温暖。寇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夙夜为公、一心为民和求真务实的思想与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让我受用终身”。
1975年12月,莫华枢被调到寇延庆时任省委政法委主任的办公室业务组,担任负责人。自1973年初恢复省政法委员会以来,在办公室人员紧缺的情况下,莫华枢肩负更多工作。此外,他还常跟组里的同志或随政法委的领导到全省各地调查研究,了解社会动态,掌握治安防范工作情况,分析公、检、法机关工作进展与协调工作等,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材料,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1977年12月,经时任省委书记李坚真同志提名,并征得省委政法委及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寇老同意,莫华枢由省委组织部抽调参加省纪委筹备组的工作。
1978年3月省纪委正式成立至1990年11月,莫华枢在省纪委先后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副主任、省纪委研究室主任兼《党风》杂志社首任社长,期间,还参加了省委党校厅级干部理论班学习。在省纪委工作的13年间,莫华枢曾参加过平反冤假错案、党风党纪状况专题调查、总结党风正事业兴的先进单位的经验、剖析反面典型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等各项工作。1986年2月,在担任省纪委调研室主任后,莫华枢带领全室十多名同志努力工作,开拓进取,出色地组织和完成了几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极具影响力的任务。
1986年夏,经省委决定,由省纪委主办、省纪委研究室负责承办的“广东省党风党纪教育展”大型展览活动,在省纪委的领导下,莫华枢和全室人员经过三个月的积极筹备,于同年9月在广州文化公园5个展览大厅如期展出。展览脚本内容多达23万字,1000多幅图片和照片。展览期间,省纪委组织了省直机关、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邻近市县共10多万名党员干部参观,并发行展览录像片300多盒,供省内的其他市县组织党员干部收看。该教育展览不仅规模浩大,而且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反映热烈,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更引起了一些兄弟省的关注并派员前来考察取经。对这次承办的展览教育活动,省纪委调研室不仅获得了省委、省纪委领导的充分肯定与表扬,中纪委领导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1988年1月,省纪委为了拓展宣传阵地以协助省委加强党风党纪建设工作,决定创办广东《党风》杂志月刊,由调研室负责承办,莫华枢担任首任杂志社社长。在缺乏资金、经验和编辑人员的情况下,莫华枢再次带领全室人员,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在调研室编辑的《广东纪检通讯》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视野,并确定办刊宗旨:宣传中央、中纪委和省委关于加强党的建设与纪检工作的指示和部署;总结交流经验,宣传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在坚持改革开放中党风正事业兴的先进典型,剖析一些党员干部违纪犯罪的案例;研究探讨新时期党风党纪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支持改革开放,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在省纪委领导的支持下,莫华枢还聘请了中国文坛著名作家秦牧、微音(时任《羊城晚报》总编辑许实)等人担任《党风》杂志顾问,并邀请时任中顾委委员任仲夷、刘田夫,省委书记林若、省长叶选平等一批领导为《党风》杂志创刊题词。经过三个多月紧锣密鼓的筹备,这份设有30多个栏目,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集时代特色、广东特色、纪检特色,兼具思想性、指导性、可读性等特点的杂志如期亮相,并很快赢来社会各界的好评,当年发行量逾12万份,到1990年已高达22.5万份。1989年,国家新闻出版社总署在江西省主持召开的全国党内期刊评选会上,《党风》被评选为全国党内十大期刊之一。
1989年夏,省纪委决定于同年9月召开“广东省党风党纪理论研讨会”以推动全省党纪理论的研究。此项任务,再次落到省纪委研究室。莫华枢以其一贯的工作作风,带领全室同仁制订方案、精心策划、组织实施,经过一番精心筹备,该会议在广州隆重举行。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中纪委有关负责人、省委、省纪委领导和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委党校、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单位的负责人以及论文作者等近100人。研讨会从全省各地、各条战线征集到论文117篇,在会上印发交流的有20篇,与会同志就党风的时代特征、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党风党纪教育、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等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交流与探讨。会后还出版了《广东党风党纪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受到了各级党组织和从事党务、纪检及党建理论工作者的热切好评。

调查研究   夯实基础焕发新姿

1990年11月,广东省委书记谢非、省纪委书记王宗春分别找莫华枢谈话,向他宣布了省委安排他到深圳市纪委工作的决定,同时要求他务必在12月3日前赶到深圳报到,参加12月5日召开的深圳市第一届党代表大会和选举,并勉励他在未来的时间里要敢抓敢管,努力做好工作,不负组织的期望和重托。


对于省委的决定,莫华枢一点思想准都没有。当时,孩子们正在读书,患心脏病的妻子正接受治疗,需要人照顾;另一方面,考虑到深圳情况的特殊性: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与香港毗邻,两种社会制度在那剧烈冲撞、裂变,各种文化形态在此交融汇合,人员关系极为复杂,反腐斗争异常艰巨。然而,作为一名党培养多年的干部,莫华枢明知山有险,偏向险山行。他说:省委既然作了决定,我就必须无条件执行。
那时候的纪委,是一个班子、机构、制度“三不全”单位,基础设施薄弱,人员少,连司机在内共33人、2台面包车、8间办公用房,没有对外挂牌,地位低得被人称为“大监察,小纪委”。纪检干部分到的住房被戏称为“顶天立地”,要么最高层,终日饱受日晒雨淋,每每外出归来,还得哧吭哧吭爬到楼顶;要么最低层,终年阴暗潮湿黑暗。
尽管如此,莫华枢依旧毫无怨言,面对种种困境,他在思考如何才能打开纪检工作的新局面?在深圳市首次召开的党代会上,莫华枢以其多年资深、丰富、干练的纪检工作经验,高票当选为深圳市纪委副书记。刚走马上任的他,在会后就为纪委大门挂上了“中共深圳市纪纪委检查委员会”的牌子。然而,莫华枢深知,挂牌只是第一步,关键还是要在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提高人们对新时期党风建设重要性等方面下功夫。为此,莫华枢身体力行,深入基层,广泛了解基础,倾听民声民意,进行认真的分析调研。
通过总结10年来改革开放后深圳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工作,既肯定成绩,又分析问题,用事实和调查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说明特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纪检工作不能削弱,只能加强。同时,逐步理顺出新的工作思路:抓住一个核心——反对权钱交易;坚持双管齐下——既要从严治标,又要着力治本;实行“三个依靠”——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任务和“四项职能”——保护、惩处、监督、教育。
那么如何才能贯彻这一思路,达到加强党风建设和纪检工作呢?对此莫华枢认为,首先要从思想、组织、制度、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纪检队伍建设,以夯实基础,才能展开翅膀大干一番事业。
思想建设上,他强调,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场”,不仅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要当排头兵,在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工作上也要做排头兵。他还强调,在深圳特殊地缘位置带来的复杂性面前,纪检干部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特别在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不适应的情况下,深圳的反腐保廉和纪检工作更加复杂和艰巨。同时,莫华枢要求纪检干部加强学习,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树立纪检工作者的责任感和光荣感。


组织建设上,上任伊始,莫华枢就着力加强班子建设和积极完善机构的设置,向省委和市委建议将市纪委领导班子由原来的5人增至9人,市纪委机关由原内设7个处级机构扩充升格为8个副局级室,人员编制也由原来的33人扩编到73人。同时,他又紧锣密鼓致力于基层纪检组织的建设工作,在市委的支持下,全市区、镇、街道办都相继建立了纪委,配齐了纪委书记。此外,他还大胆探索派驻纪检机构的做法,向市直重点部门和市驻港机构派驻纪检组,并从省直机关和广州市以及四川、湖北、江西省招调了一批干部充实了市纪委,增强了队伍的战斗力。
纪检班子、机构得以加强和逐步完善的同时,莫华枢还着力改善纪委办公的软硬件设施,比如之后相继建立的市纪检干部培训基地、党风党纪教育基地和查办案件基地等。
制度建设上,他提议成立市委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反腐保廉工作责任制的规定》,用制度保证反腐保廉工作层层落实。他还主持建立和完善了市纪委常委会工作制度、市纪委各室工作制度等40余项,如常委会议事规则、工作程序和方法;控申工作关于处理反映市管干部信访“五条原则”和增强工作透明度“五公开”制度及约见被举报人谈话制度,完善了一套鼓励、方便、奖励、保护群众举报办法措施;案件检查工作之分级办案制度和领导、办案人员包案责任制;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联合办案的工作程序等等。认真贯彻市委决定,在全市推行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反腐保廉工作责任制,使纪检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有了切实可靠的组织、制度保证。
作风建设上,莫华枢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明确提出纪检干部必须具备“学习、团结、廉洁、实干”的作风。他要求常委一班人与各室都要建立工作联系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查案中不吃发案单位的饭,不坐其车等。
种种举措的施行,迎来了深圳市纪委新的气象,她就像一艘鼓满风帆的船,蓄势待发,只要一声令下,便会辟波斩浪,稳建前行。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也不断提高,由原来无人问津、默默无闻的单位,变成了无人不晓的权力机构。过去一些对她不看好的人,也纷纷要求来此工作。

履行职责 重拳出击惩治腐败

莫华枢说:“干事业,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精神就是自信,即自信党的反腐保廉事业,有党的正确领导和热爱拥护党的千千万万的百姓支持,就能无往不胜。市纪委在市委和省纪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履行“保护、惩处、监督、教育”的职能,为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保证特区的政治稳定,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加大了检查监督力度。针对几年来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从而危害、破坏经济秩序的案件等状况,市纪委加强对党的政治纪律的检查和遗留案件的清查工作。1991年和1992年,市纪委组织专门力量,对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支持动乱、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19名党员干部进行了处理;对在1989年贯彻“两高一部”通告期间主动投案自首的73名党员干部分别作出了党纪处理;对特区成立以来的公职人员携款潜逃案件进行专项清理,对100多名携款潜逃者中的23名党员作出了党纪处分。通过这些案件的检查处理,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对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纯洁党的组织和维护特区的政治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开展确保政令畅通的检查监督。1993年,市纪委开展了对中央关于投资和信贷规模宏观调控决策执行情况的检查,还抽调干部深入到金融、基建、计划等28个部门,重点抽查了贷款、集资、房地产各方面的情况。1994年,围绕中央出台的关于财税、金融和投资等项改革措施,市纪委开展了专项检查和自上而下的全面检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后,市纪委提出了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的5项措施,派人参加并监督各级领导班子的贯彻执行情况。就这样,他们先后查办了一批越权审批土地、不顾大局擅自扩大投资和信贷规模的违纪案件,并严肃处理了个别单位利用特别活动要赞助、滥发资金等问题,保证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的贯彻落实。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大检查。在莫华枢组织领导下,深圳市从1991年开始,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全市性的党风廉政建设大检查,如今这已成为市纪委的一项重要制度。几年来,市纪委通过组织自查和交叉检查,先后对全市党内法规教育、党风廉政制度建设与反腐保廉责任制和反腐败三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一系列大检查举措,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廉政意识和坚持“两手抓”的自觉性,纠正了一些不正之风,揭露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对大检查中发现的带有倾向性、政策性的问题,市纪委及时组织人员立项调研,先后制定领导干部反腐保廉工作责任制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强对外派干部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十多份政策性文件,并获批准执行。此外,他们还强化了纪检信访的监督机制,目的在于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同时,也对有违纪苗头的党员领导干部具有敲警钟作用。
为贯彻1993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决定,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市委常委提出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的要求,成立以莫华枢为组长的市委反腐败查办大案要案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具体工作。在市委的领导下,市纪委和检查、司法等机关集中主要领导,组织专门力量,坚决查处发生在党政、司法、行政等机关一些领导干部贪污受贿、贪赃枉法等严重违法违纪大案要案,取得了显著成效。1993年8月到1996年8月,全市纪检、检察机关共立案793宗,其中大案要案343宗,642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局、处级干部116人)。立案调查“三机关一部门”中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295宗,占立案总数36.5%,24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这三年间,因贪污受贿而受到处分的就有100多人,占受处总数33%,违法违纪金额折合1亿多元。因严重官僚主义失职、渎职案件80多宗,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经济损失近5亿元。涉及发生在金融系统的贪污受贿等违法违纪案件,仅1996年就有19宗,金额达1亿多元,平均案值500多万元。
面对这些花样繁多、不断翻新的腐败形式,莫华枢深恶痛绝毫不手软,却也为经济建设中的这些不良现象深感痛惜。对那些携款潜逃妄想“一跑了之”的犯罪分子,市纪委以“追到天边”的决心将其围追堵截,使追捕携款潜逃犯罪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骗取国家巨额出口退税后潜逃国外3年的文石兴、索贿受贿后潜逃国外的王建业、挪用公款到澳门赌博的原中国外运深圳公司副总经理兼香港长计公司总经理李建华等一批重大案犯,市纪委都已将其缉捕归案,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分子。对深圳市查办大案要案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果,中纪委、省委、省政府和省纪委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与好评。
在莫华枢的带领下,履行职责,从严治党,建立长效的党风廉政建设机制,着力营造政治清明民生和谐的特区环境,使党的事业更加稳固,彰显着社会主义改革的优势和魅力。

有的放矢 创新机制反腐保廉

反腐保廉,是莫华枢任深圳市纪委书记期间,在全国范围内首先提出的概念。他说:“反腐保廉和反腐倡廉,一字之差,却有着很大的区别。‘保’是保持,由党的先进性决定;“保”还是保证,相对纪检机关职能而言的,它比“倡’要求更高,责任更重。”
20世纪90年代初,正是我国市场经济大转轨的变革时期,在这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阻挠社会发展的不不良因素,腐败现象就是其中之一。作为特区改革发展的保驾护航的“排头兵”,以莫华枢为首的市纪委表示,必须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严治腐恶,重拳出击,做到态度坚决、措施有力、决不姑息放纵。为了更有力有效的惩治腐恶,在莫华枢领导下的市纪委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一系列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措施。
建立举报机制,大力拓展案源。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莫华枢,主持制定了《关于深圳市纪检监察奖励举报有功人员暂行办法》,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对国家政策落实的监督。莫华枢认为,坚持走群众路线,就是对惩治腐败、遏制不正之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颁布后的一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群众举报5299件(次)累计办案301宗,新立案256宗,其中大案要案148宗。


改革办案体制,实行联合办案,加大办案力度。鉴于深圳市纪检、监察机关分设的实际,1996年,莫华枢建议实行办案体制改革并获市委批准。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统一组织办案力量160多人,成立40个查办案件的专案组,由市纪委统一排案,任务到组,以组为战,对每个办案组和办案人员提出办案数量、质量的基本要求。事实证明,此举不仅有利于加强领导、统一协调,还有利于集中力量、联合办案、提高效率。仅一年,纪检、监察与检察机关联合办案49宗,涉及67人,其中团伙案18宗、案中案15宗、疑难案件11宗。
建立一系列反腐保廉、防范预警机制。1993年,莫华枢主持市纪委、市法制局草拟《关于打击公职人员携款潜逃的决定》,送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成为国内就此率先立法的首部地方性反腐败法规,及时、有效打击了公职人员携款潜逃的行为。1996年,在他的主持下,市纪委协助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深圳市领导干部财产申报的暂行规定》,在国内尚未实行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的情况下,再次成为国内率先颁布实施的第一部政府规章,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和民主监督,保证深圳市各级领导干部清正廉洁。同年还颁布了《关于深圳市领导干部反腐保廉述职报告的规定》,并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依据。此外,为了保证国家工作人员清正廉洁,维护深圳经济特区的市场经济秩序,市纪委还分别于1993年11月、1995年7月,协助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不得接受礼品、礼金的规定》和《关于深圳经济特区经济活动中收取回扣的暂行规定》。
建立监督网络,坚持不懈加强党风党纪教育。为了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加强监督制约机制,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直接监督和间接监督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党纪、政纪、法纪的监督网络,1995年8月和1996年7月,由莫华枢提议、经市委同意,纪委先后在市两级党代表和人大代表中,聘请了514名党代表、人大代表为党风廉政监督员和人大代表廉政监督员,并明确规定他们的职责。这一举措,受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充分发挥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监督作用和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
莫华枢认为,加强党风党纪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工程,旨在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在执政期间经受住更大更强的考验。自1991年市纪委开展党内法规教育起,坚持每年7月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内容各有侧重的教育活动,促进深圳市党性党风党纪和法规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这一举措翌年被省委、省纪委在全省各地推广。随后,市纪委还建立深圳市党风廉政教育基础、举办“反腐保廉”和“颂清廉”书画展等举措,从1994年底开始,市纪委还会同市委组织部分批(半年一批)选派优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到市纪委参加工作实践。这批干部经过实践和磨炼,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高,有的留在了市纪委工作,多数同志回原单位后都先后获得提拔、调动和重用。这一新举措,年年延续并走向制度化。


善于总结,勇于探索始终贯穿莫华枢几十年纪检工作中。他在工作实践中,认真总结特区改革时期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特别是纪检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保廉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探索特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新路子,开创纪检工作的新局面同时,还为后来的纪检工作者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1995年4月,莫华枢在市第二次党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七个坚持”,即坚持纪检工作要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一要坚决、二要持久”的方针,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原则,坚持全党动手党政一起抓的制度,坚持依靠群众监督举报和专门机关依纪依法查处相结合的途径,坚持从严治标、着力治本、标本兼治的措施,坚持“区别对待、内外有别”的政策和策略。
在教训方面的总结,1996年8月,莫华枢在中共深圳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
“六个越是”:一是,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坚持反腐保廉;二是,越是改革深入,越要注意解决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三是,越是重大措施出台,越要坚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四是,越是重要岗位,越要慎重用人;五是,越是权力集中的部门和领域,越要强化监督检查;六是,越是领导干部,越要注意世界观的改造。
此外,对特区今后一段时期内市纪委的主要工作思路和意见,
1997年4月,莫华枢就此向省纪委作专题汇报时明确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深圳反腐保廉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党工作大局,以开展反腐败斗争为重点……努力营造一个使人“不想、不能、不敢腐败”的良好环境,为“九五”计划顺利实施和第二次创业顺利实现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1997年1月,莫华枢在向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深圳市反腐保廉工作情况时,大胆提出了多项意见和建议,如希望党中央进一步加大从严治党的工作力度、建议中央制定党内监督条例等。
如今,莫华枢的诸多建议和思路,有的已逐步实施,有的正在完善中。对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以莫华枢为首的市纪委提炼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更大作为地为特区经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保驾护航,并向胡锦涛主席之“和谐社会”的思想靠拢。

严于律已 浩然正气鞠躬尽瘁

弹指一挥间,莫华枢从事党的政法、纪检工作已有40余年,无论是当初的青年才俊或后来的壮志凌云,莫华枢始终恪守入党时的誓言:履行党赋予的职责,不辱党的使命,让党旗永飘扬。


面对过去几年,深圳市纪检工作取得的一项项累累硕果,莫华枢诚恳谦虚地说,主要靠市委和省纪委的正确领导,各级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市纪委机关干部的团结、廉洁、实干,以及全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支持、热情参加与全市纪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日常生活中,莫华枢严于律己,为人表率,坚持自己的“三不”原则:不收受任何借口的礼金、礼品;不接受他人的公款吃喝、玩乐;不涉足任何高级娱乐场所。任职期间,谁与莫华枢一道出去调研或检查,中午或晚上吃饭总是最尴尬的时候,因为他从不接受下级单位或个人的吃请,以至外人都说:“老莫抠门到顶了。”
在人际关系方面,莫华枢从不搞亲疏远近,也从不利用职权为家属子女和亲友谋取私利。办案执纪从不受别人说情干扰,也不怕丢“乌纱帽”。不仅如此,莫华枢还要求大家互相监督,他说:“我监督你们,你们也要监督我,包括我的家人,不能以权谋私。”1990年底从省纪委调来深圳至今,其妻的工资户口还在广州,每当爱人提起此事,他总是说:“我到深圳是组织调来的,你来干什么?在广州好好做你的医生,不要为深圳增加负担。”赴深工作之前,女儿刚参加工作,莫华枢不像一些家长一样,劳碌奔波为女儿物色好单位,他对女儿说:“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也绝不允许女儿在单位或向单位领导提起他,直到几年前,女儿因工作出色,组织上拟提拔使用,在组织考察期间,领导和同事们才知道她的父亲是反腐战线赫赫有名的莫华枢。更有一次,老领导女儿回老家探亲,带回一些家乡土特产,便给他捎去一点,却吃了个闭门羹,他始终不开门,老领导女儿说:“这莫叔叔太不讲人情了!”。对老领导女儿如此,对其他人便可想而知。
1997年8月,年满61岁的莫华枢转任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协助主任主持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思想开朗、尽职尽责的他,再次以其公道正派、勤政廉政的作风受到市人大代表与常委的好评。仅1998年,经他手中审核、签发的有关会议文件、材料、纪要、批复等各种文稿近百件,无一纰漏,处理群众来信来访200多人(次),先后与机关干部40多人谈话,专门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动群众力量与集体智慧积极搞好人大工作。
2000年6月市人大换届,年近65岁的莫华枢才退出领导岗位,2006年5月,经省委批准正式办理退休手续,这个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倾注了近50年心血的忠诚卫士才悄然退出政治历史舞台。


退休后的莫华枢过着淡定而从容的日子,除了依然坚持在任时的“三不”原则,又给自己定了“新三不”原则:即不再担任官方、半官方及社会团体的任何职务;不对曾经工作单位的任何人任何事发表舆论,或撰写文章,即不再干政;不接受任何人有目的的约请。尽管这些原则在很多人看来,显得有些不可思议,但是莫华枢对于自己这种回归生活本真的生活却是怡然自得。

后 记

采访莫华枢,我们颇费周折。之前,曾有不少记者前往采访,而每次他都顾左右而言他,不肯谈自己的一切,总是谦虚说:“我没有什么成绩,如果说真正有的话,那也是党教育、培养的结果,不值得写。”以致采访者每一次都无功而返,最后不得不放弃。
我们的采访依然,很难从莫华枢的口里“淘”出一点东西,于是我们只能另辟蹊径,把目光投向既有的一些资料,从旧有的资料中去发掘、整理,企图还原一个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莫华枢。很遗憾,由于缺乏第一手鲜活的材料——口述,加之占有的资料不多,文稿完成,与我们耳闻的莫华枢的情况相去甚远,或者说我们所写的,仅仅是莫华枢漫长革命生涯的挂一漏万,显然要还原莫华枢,已成为不可能。
尽管如此,从不多的资料里,我们依然浓烈感受着莫华枢当年的一切。他嫉恶如仇,一身正气;他忠于党,忠于人民;他以身作则,甘为表率;他努力开拓,谋于创新……
人事有代榭,往来成古今。我们想:无论时间的铁律如何轰鸣向前,无论岁月的风雨如何变迁,莫华枢这个名字无疑永远值得人们记取。省委机关二十八年,人们不会忘记他,特区三十年的峥嵘岁月人们更不会忘记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 20: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的好纪委!莫姓的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