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贤不是云南人,在云南的 11 年,因为热爱旅游,所以在莫贤的世界中,很难分清工作与生活。他总觉得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就仿佛是藏在深山里的25项工程,等待着他去探索、开发和保护。采访中途,莫贤还和我们分享了他前往各个民族村寨拍摄的视频。他说旅游本该就无需太强的方向和目的,它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你曾经想过自己会从事旅游行业么?
我之前做过很多的行业,做旅游也是偶然。1995年大学毕业,实际上大学期间就做过很多行业,但桂林的城市环境比较小,不适合发展,做了许多事都没有获得很好的市场回报。1999年9月30日从桂林来到云南,这一天算是流浪到外地的一个纪念日。云南做旅游的空间很大,我先从最底层做起,在酒店里为客人提供旅游咨询,在火车站接散客。其实,任何人进入任何一个行业,刚开始都没有太多的宏伟理想,都是为了生存。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和云南两地旅游市场的差别在哪?
差别很大,桂林是一个城市在做旅游,而云南是一个省在做旅游。国内最早的旅游是外事旅游,接待外宾,而国内最早的5条旅游线路是北京、西安、上海、广州和桂林,这也算是桂林早期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旅游消费的现状如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很多家长都愿意带小孩出去增长见识。对于工薪阶层而言,一年到头,他们基本上都会去旅游两次,会和家人出去转一转,为旅游支付10%的家庭收入,他们是愿意的。当然,对于高端收入的人群来说,就不存在支
出比例的问题了。
工作已经占据了你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在休息的时候,你都做些什么?
我每天都坚持晨跑。周末只要不是特别忙,我都尽可能用一天时间,开车带家人到周边转一转,我喜欢去农庄摘水果。有时就带小孩去华曦农场采蘑菇,人工种好的蘑菇埋在地上,只要小孩子乐在其中,我们大人明白也无所谓。我每年都会自驾游一两趟,算是做旅游产品开发。会去寻找一些很原始很有代表性的村寨,
去探索一些藏在深山处不为人知的地方。当自驾游成了工作需要,也是很辛苦的,其实旅游应该是方向和目的性都不要太强,是很轻松的。
随着旅游市场不断走向成熟、游客消费不断趋于理性,目前比较受欢迎的高端旅游模式是什么?
把民族村寨和低碳旅游结合起来,就很受高端市场欢迎。现在,吃住行游购娱,这些传统的旅游要素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如今提倡的是健康、学习、参与体验。国外客人的视角都是喜欢看旧的、真实的事物,强调原生态,他们喜欢去看赶集,喜欢去看斑驳的古迹,中国人就是喜欢看旧东西刷上油漆之后的光亮。当然,随着精英阶层接触国外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国人的观念也在发生转变。
村寨旅游伴随着原始与现代的冲击,当地村民的反应如何?
我们去这些村寨比过节还热闹,同村子里搞联欢,周围村子的人都会穿着民族服装过来。先表演,然后同游客一起上台表演。我们也带去了城市的一些东西,譬如迪高、街舞……
对于比较原始落后的村寨,你要寻找到他们喜欢的交往方式,才可能形成良好地沟通,如果你是去打扰人家的生活就不对了。
云南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旅游新产品对于这些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宣扬有哪些帮助?
在丽江有一种“骨器”的音乐表现形式,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去从事它,既枯燥又不赚钱。我们就引导游客去欣赏骨器表演,这样一来,带动了当地人学习骨器的热潮。这也算是一种保护的模式,否则光说是传承传承,说着说着就消失了。同时,在民族村寨雇佣联络人,给他们配上摄像机,记录下村子里春夏秋冬的生活场景,然后把视频挂在网上宣传,有游客喜欢,就推荐输送过去;通过网站这个平台帮助他们宣传销售当地的土特产、工艺品,从而吸引年轻人重视和参与当地的民族文化艺术传承。
低碳在旅游中如何体现?
我们会安排一天旅游骑自行车,种一棵树消除碳足迹。在不适宜种树的季节,游客就认购一棵树;对于学生游客来说,就组织捡垃圾;有钱人就捐钱,消除碳排放量,公益机构给他们发放证书,记录捐钱之后承载的一些东西。举例来说,游客从上海过来丽江旅游,飞机、汽车都产生碳排放,游客同时还侵占了当地人的碳排放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