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重建状元祠效果图)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的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了。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祠堂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
(封川县志道光版,标注的状元祠位置)
唐懿宗皇帝封宣卿为孝肃状元后在长乐里(即西村)建有状元祠,分针亥已兼壬丙,于乾隆丁卯年重修,迁落西村高沙垌(即今封开县良种场中央),祠堂由两柱雕龙冲天式单檐组成的清彩绘顶,巍巍状观,有大殿三间,祠内珍贵古物繁多,香火鼎盛。高悬门顶的竖匾为乾隆手迹的"孝肃状元"四个大字,这便是“直笃牌匾”。普通的祠堂匾都是横向,只有皇帝御赐牌匾的建筑才能使用直书。如道光皇帝特许的归元寺匾。与横匾不同,直匾自显与众不同之风格,彰显其特殊的地位和资格。"孝肃状元"直匾高一点五米,宽八十厘米,花纹雕边。刻字清晰可见,花纹玲珑。另一块在祠内二进莫宣卿像后为横匾(由于历史原因,横匾的部分下落不明)。
(乾隆皇帝敕“直笃牌匾”)
祠堂有刻字 “考肃状元”铭文古钟(今下落不明),祠堂前置有功名旗杆,表明先祖曾考取过功名。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旧时族规甚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妇女或未成年儿童,平时也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破四旧运动,位于现在良种场的祠堂基本都被推倒改造成了办公场所。三进祠堂仅剩最后一进。祖宗排位包括有些藏于其中的家谱等皆被焚烧破坏,不少铁器被熔,石条用于铺路。痛心之余,有保护意识的族人,连夜把有价值的文物,藏起来,有些则埋于地下,得以保存,甚慰。
(97年重建之前,状元诞均到旧址拜祭)
一九九七年农历丁丑年二月廿六日卯时在原状元祠旧址重建,本次重建,把当年深埋地下的众多石柱敦,香炉,牌匾,石条重新挖据出来。使得祠堂建筑风格基本保持清朝重修格局,使公之慈德泽阴千秋万代,博学润育子子孙孙,意义之深远。
状元祠实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