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16|回复: 12

莫氏大百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3 14: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篇

姓,拼音:mò
在《百家姓》排名第168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37位。
◎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指事物或处所)~不欢欣鼓舞∣哀~大于心死。  
◎副词。不。望尘~及∣一筹~展。   
◎副词。不要。 闲人~入  
◎副词。表示推测或反问。~非∣~不是通假字义  
莫  mù ㄇㄨˋ  ◎ 古同“暮”。古汉语字义  ◎ mò  〈副〉  
(1) 、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not]  
莫相知。——唐· 柳宗元《三戒》  
莫敢过其门。——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故莫能知。——宋· 苏轼《石钟山记》  
莫能得。——《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莫得(没有);爱莫能助;一筹莫展;莫可奈何(犹言无可奈何);莫之奈何(对它们无可奈何);莫或(没有);莫奈何(无可奈何)
(2)、表示劝戒。不要;不可;不能。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莫用众人之议。——《资治通鉴》  
又如:闲人莫入;莫怪(不要怪罪);莫教(休教,别让);莫得(休得,不得);莫道(休说,不要说)  (3)、表示揣测。或许;大约;莫非如:莫不成(难道说);莫成(莫非,莫不是);莫是(莫非是;或许是);莫须(也许)
莫,意为没有,不,不要。如莫名其妙,请莫见怪,莫如。也表示揣测或反问,如莫非,莫不是。另作姓。
一、姓氏源流
第一个渊源:源于高阳氏,出自上古颛顼帝所建的鄚阳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颛顼,传说是昌意之子、黄帝之孙,是炎黄部落联盟的重要首领之一。
  颛顼号称高阳氏,后分衍有八个较大的氏族部落,活动中心在帝丘一带(今河南濮阳)。颛顼曾在两大部落联盟的夺权斗争中,击败了共工氏,成为天下共主。
  颛顼执政时期十分重视人事治理,努力发展农业,曾命南正重、火正黎“绝天地通”,由重掌管祭祀天神、黎掌管民事,这标志着开始实行了人神分职,氏族宗教向神权统治过渡,原始的氏族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分化。
  据史籍《三郡记》和《姓氏考略》的记载,远古时期,颛顼帝在鄚阳(今河北任丘、平乡一带)建造了古老的城池,即鄚阳城,安排其支庶子孙定居于城内,后人去“邑”为“莫”,以地名为姓氏,世代称莫氏至今,史称莫氏正宗。
  姬姓莫氏族人皆奉颛顼为莫氏的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妫姓,出自上古圣君虞舜之祖幕,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莫字即幕字的省文,望出钜鹿郡、江陵郡。
  幕,乃是远古圣君虞舜之祖。莫氏和幕氏同宗同源,该支莫氏只是幕氏的简笔形式,有族人为避战乱之难去“巾”取谐音字“莫”为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莫敖之官职,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芈姓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颛顼。其后裔在西周初期建有芈姓大国,即荆国,后改称楚国。
  据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的典籍《大宋重修广韵》中的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莫敖之职,亦称莫嚣,是与令尹地位相同的官职,并行执掌楚国之国政。
  在史籍《淮南子·修务训》中则称“莫敖”为“莫嚣”,指出其原为楚国的最高行政官职,相当于中原诸夏的执政上卿,军、政两权一把抓。
  到了楚武王熊通执政时期(公元前740~前690年在位),莫敖之职仍然存在,后来楚武王嫌其官位太重,改以令尹为重臣,与莫敖相互制约。在史籍《左传》的记载中,以令尹与莫敖并提,当处于同等地位。
  楚武王以后的楚国历代君主,将莫敖废置不常,后来在史籍《左传·襄公十五年》中再记叙楚国官爵排位之事时,已经列莫敖排于令尹、右尹、大司马、右司马、左司马之后,说明从周庄王姬佗八年~周灵王姬泄心十四年的一百三十余年间(楚文王熊赀元年~楚康王熊居(芈昭)二年,公元前689年~前558),莫敖的政治地位不断被降低。今学者杨伯峻在《春秋左氏传·注》中分析,莫敖在楚文王初期本相当于大司马,后降至大司马的副手左司马之下。
  在历代莫敖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莫敖氏,世代相传至今。著名的屈原家族便世居此官职,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由屈氏的分支改姓而形成的。
  第四个渊源:源于鄚姓,属于以居邑名称简笔为氏。
  该支莫氏,起源于汉朝时期河北鄚州。
  鄚氏出周宣王姬静,将其次子姬望封赐于鄚州(今河北平乡、任县、晋县一带),其后裔子孙因地为姓氏,称鄚氏。
  姬望的后裔传至第二十一世孙鄚振扬(周宣王次子第一百一十一世孙姬振扬),因建绩咸阳,功在汉室,于汉高祖刘邦七年(公元前200)授其为执戈郎,汉高祖还封其食采巨鹿,特赐改其姓为莫,此后称莫振扬,成为该支莫氏始祖。
  鄚氏改莫氏,来源清晰,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
  莫氏族人内部相传有这样一段说辞:“由于河南有个郑州,人们经常会把‘鄭’字与‘鄚’字混淆,因此莫氏后人便干脆去其‘邑’偏旁,改称作莫氏……”
  本书要特别指出的是,此纯属长者逗小学童儿开心的文字游戏,切切不可作为正史记载于谱,以免遗误莫氏后代子孙,成千秋之罪。
  第五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匈奴贺兰部莫何弗,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
  匈奴贺兰部首领称谓中有莫何弗。
  “莫何弗”,乃古匈奴语“副酋”之称,这在《隋书·室韦传》中有记载“每部置莫何弗以贰之。”莫何弗有世袭的惯例。
  在莫何弗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莫何弗氏,后汉化省文为单姓莫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党项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两汉时期,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中的一支为羌族,其一个分支形成党顼族。
  党项民族在在唐末五代时期建立了西夏王朝,其族人中有以活动之地历称大漠而取单字汉姓漠为姓氏者,称漠氏,后简笔为莫氏,于宋、元时期分别融入汉族、蒙古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中有邢莫氏、莫那娄氏、莫折氏等部落
  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在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迁都洛阳入主中原之后,大力深化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将鲜卑拓拔部中的邢莫氏、莫那娄氏、莫折氏等皆改为汉姓莫氏,其后东胡分支中的蠕蠕民族(丁零、铁勒)中亦有随之改汉姓为莫氏者,后大多融入汉族,皆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洛阳族莫氏。
  第八个渊源:源于库莫奚族,出自金国时期库莫奚部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明朝学者陈士元多撰著的《姓觽》中有特别说明:“库莫奚族有莫氏。”
  库莫奚族这一民族称谓,始见于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十三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国三年,公元388),这一称号的出现,实际上是在公元四世纪中叶鲜卑民族的宇文部被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慕容·皝)攻灭后不久。
  东晋康帝司马岳建元二年(前燕文明八年,公元344),前燕太祖文明帝在昌黎地区(今河北秦皇岛)发动攻击鲜卑宇文部的“威德城之战”,前燕太祖文明帝亲自带兵攻击鲜卑宇文部首领宇文·逸豆归,以建威将军慕容·翰为前锋将军,刘佩为副将;命渡辽将军慕容·恪与慕容·军、慕容·霸及折冲将军慕舆根等率兵分三路并进,大破宇文部军队,随后慕容·恪率前燕军乘胜持续追击,一举攻克鲜卑宇文部的都城紫蒙川(今辽宁朝阳),宇文·逸豆归仅率数人败逃,后惨死于漠北,鲜卑宇文部从此瓦解。
  自此以后,库莫奚族出现在史书中,并有了不间断的记载,一直到公元十三世纪以后,才不再见“库莫奚”之名,其前后存在了近千年。
  “库莫奚”一词是鲜卑语音译,汉义“沙子、沙漠”。从其含义中揣测,这一民族之族当因其境内多沙漠而得名。公元六世纪下半叶的隋朝时期,汉史中省去了“库莫”,单称“奚”,此后单一的“奚”字便成了库莫奚族的族称。
  库莫奚族源出东胡,为鲜卑宇文部之后,与契丹民族本是同族异部,在北魏登国年间“分背”之后,分别形成了库莫奚族与契丹族。然史书对其族源的记载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使后人众说纷坛,至今尚无一致认识,综合史载可归纳为二说:第一种说法谓“东胡之种”、“东部鲜卑之别种”、“东部宇文之别种”,由此可列为鲜卑说;另一种说法即“本匈奴之别种”的匈奴说。实际上,这种不同的记载并无实质性的差别,只是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因为宇文部为东部鲜卑的一支,鲜卑源出东胡;而宇文部内确有不少人出自匈奴血统,但他们早在公元二世纪时已自号鲜卑,在后来数百年鲜卑族的发展进程中,他们已完全鲜卑化了。
  库莫奚族在其存在的近千年里,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形成、发展、衰落和与它族融合的复杂历程,大体说来:
  公元四~七世纪初,是库莫奚族的形成时期,在这一阶段初期,即在与契丹“分背”前后,他们以部独自活动,每部有部长(俟斤)一人主其事;后来在对外的争战中逐渐形成了部落联盟,凡五部,阿会氏为联盟酋长,五部皆受其节度。五部为:辱纥主、莫贺弗、契箇、木昆、室得。“莫贺弗”本系东胡族系酋长的称号,“木昆”为女真语和今达斡尔语“氏族”之意,据此推测,这些部是由五个血缘氏族发展而来的,这一时期他们分布在弱洛水(今西拉木伦河)南,和龙(今辽宁省朝阳市)北的今老哈河流域,过着“善射猎”、“随逐水草”的狩猎、游牧生活。从北魏登国三年(公元388),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掠其“马牛羊豕十余万”,说明他们的畜牧业已有相当发展。正是有这种发展,他们在北魏后期成了北魏的边境之患。
  公元七~九世纪中叶,是库莫奚族的发展、鼎盛时期。在这一阶段,军事实力与契丹旗鼓相当,有时还稍过之,被唐朝政府并称为东北“两善”。虽然畜牧和狩猎业仍是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但农业已在一些居住河谷的部落中出现,部落组织也不同于以前,五部已改名为阿会部、处和部、奥失部、度稽部、元俟折部。改名原委今已不能详知,但从“阿会”本为此前联盟酋长姓氏而变为部名来分析,一些显贵家族或氏族已成了左右部落的势力。不仅如此,其部落联盟的“君长常以五百人持兵卫牙帐”,这种常备卫队的出现,表明王权已悄悄地产生,库莫奚族的氏族社会已处于解体阶段。人口也有了迅速增长。史载唐大中元年“北部诸山奚悉叛,卢龙张仲武禽酋渠,烧帐落二十万”,这个数字可能有些夸大,但这时库莫奚族有众数十万应是接近史实的。地域已不限于老哈河流域,已东接契丹,西至突厥,南拒白狼河,北到霫国,即有了东达今辽宁省阜新市附近,西到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以南一带地区,南抵大凌河,北过西拉木伦河与霫族为邻的广大区域。
  库莫奚族在这一时期有如此发展变化,除了内部因素外,其与邻族和中原王朝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交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外部因素。早在北魏时期,他们就常遣使朝贡北魏,岁致名马文皮;又“每求入塞,与民交易”。其间一度役属突厥,但至东魏武定末,仍保持与中原王朝的来往。隋朝建立后,不久又每年派人向隋贡方物,与隋王朝有了政治上、经济上的联系。降至李唐,库莫奚族与中原的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唐武德中期(公元618626),库莫奚族遣使入唐朝贡。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库莫奚族大首领可度者率众“内附”,唐太宗李世民乃于其地置饶乐都督府,拜之为使持节六州诸军事、饶乐府都督,封楼烦县公,赐姓李氏,并在奚五部地设五州,即以阿会部为弱水州,处和部为祁黎州,奥失部为洛环州,度稽部为太鲁州,元俟折部为渴野州,委任各部辱纥主为刺吏,皆隶饶乐府,府由营州东夷都护府辖领。在可度者逝世后,库莫奚族对唐朝时叛时服,然与唐王朝的关系自此以后增添了新的内容。如唐万岁通天年间,库莫奚族大首领李大酺参与了契丹族大首领李尽忠发动的营州反唐起事,又与契丹一同转附突厥,但到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即遣使至唐请降,请求复置营州都督府;唐玄宗不咎既往,以饶乐郡王、左金吾卫大将军、饶乐府都督授之,并“诏崇室出女辛为固安公主,妻大酺”,李大酺于次年亲至长安成婚。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大酺在与契丹可突于争斗中死亡,其弟李鲁苏代立。唐玄宗不仅让他袭兄之官爵,又以盛安公主李媁为东光公主妻之,旋改封为奉诚郡王。
  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可突于胁迫库莫奚族众归附突厥,李鲁苏不能制,走投榆关(今河北抚宁榆关镇,一说山海关)。传至李延宠为库莫奚族大首领,唐玄宗又拜其为饶乐府都督、怀信王,以宗室女宜芳公主妻之。政治上的紧密关系,促进了库莫奚族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
  还在唐开元五年(公元717)的时候,唐玄宗在复置营州都督府后,都督宋庆礼在任期间,在库莫奚和契丹地区“开屯田八十余所”,把中原的农作物、先进工具和耕作技术传播到库莫奚族所在地;他“又集胡商立邪肆”,发展经济交流。如此数年后,在库莫奚族一带地区出现了“仓唐充,居人蕃辑”的繁荣景象。另方面,在频繁的政治交往中,库莫奚族的名马等土特产品以贡物形式进入中原地区,而中原地区的金帛等物以回赐名义传入库莫奚族社会。据载,库莫奚族在与唐朝关系紧密时期,“每岁朝贡不绝,或岁中二三至”,每次常派出数百人至幽州,进入长安的酋渠也有几十人;而唐王朝的回赐,每次或“帛十万”段,或“赐物一千五百疋”。可见属于这类形式的经济交流,数量是相当可观的。正是由于上述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联系,推动和加速了这一时期库莫奚族社会的发展。公元九世纪中叶以后,库莫奚族由鼎盛转入衰落和与它族融合时期。这里所说的库莫奚族,是指它作为一个族体独立性的丧失和解体,若就库莫奚族人的生产和生活而言,则仍在持续发展。
  库莫奚族衰落的转折点,在唐懿宗李凗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原来“好与契丹战争”的库莫奚族,在唐大中元年(公元847)的反唐事件中受到唐朝大军的严重打击,而契丹族却因在唐会昌二年(公元842)由附回鹘转归唐朝后,至减通中“部落寝强”,从此,契丹贵族族便乘机开始了对库莫奚族的掠夺。在耶律·钦德成为契丹族大首领之后,在唐僖宗李儇光启中期(公元885888)“乘中原多故,北边无备,遂蚕食诸部,达靼、奚、室韦之属,咸被驱役”。契丹族役属库莫奚族后,施行“苛虐”政策,库莫奚族人怨愤,其首领去诸率数千帐族人西徒妫州(今河北怀来),北山奚遂分为东奚、西奚。此后,库莫奚族人不断起来反抗契丹的民族压迫,而契丹贵族为此多次出兵征讨,耶律·阿保机在继任挞马狱沙里之后,就曾数次讨伐库莫奚族人。
  耶律·阿保机为契丹大可汗后,鉴于库莫奚族叛服不常,于后梁太祖朱晃开平五年(公元911)又亲率大军对库莫奚族进行了大规模的镇压,先攻克西奚地,接着分兵讨东奚,“亦平之”。经过这次沉重打击,库莫奚族“不敢复抗”,只得举族臣服,从此库莫奚族完全丧失了独立地位,变成契丹贵族统治下的一个部族。在这以后,契丹贵族对库莫奚族采取了“抚其帐部,拟于国族”;将奚王府所统库莫奚族众与契丹五院部、六院部、乙室部,同列为四大部;允许奚五王族“世与辽人为昏(),因附姓述律氏中”。在这一政策下,库莫奚族开始了被契丹同化的过程。在整个辽国时期,库莫奚族人的地位是双重的,一方面他们是被契丹族人征服的被统治民族,另一方面其地位仅次于契丹族人,因此被契丹贵族利用作为对内镇压其它被统治民族的反抗和对外与北宋王朝抗衡的工具。
  库莫奚族在由一个独立民族转变为被统治民族的过程中及其从此以后,社会组织变化很大。尽管部的组织至辽国末期还存在,然而不仅名称、成员与前不同,且契丹贵族又将在历次征讨中的库莫奚族降俘户另组编为八个新部。按五代史书的记载,库莫奚五部为阿苔部、嚼米部、粤质部、奴皆部、黑讫支部,《辽史》作遥里、伯德、奥里、梅只、楚里部。据近代学者的研究,他们与唐朝时期五部的对应关系为:阿荟、伯德部即阿会部,啜米、楚里即处和部,粤质、奥里部即奥失部,奴皆、遥里即度稽部,黑讫支、梅只部即元俟折部。
  新组编八部的情况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赞二年(公元923),辽太祖镇压了胡损领导的库莫奚族人大起义后,以奚府给役户、诸部隐丁及流散,置堕瑰部。该部与库莫奚族原五部在辽国被称为奚王府六部五帐分,由奚王领导,隶属辽国北府。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十二年(公元994),辽圣宗对这六部进行了改组,将梅只、堕瑰二部并入奥里部,另以奚王府二克的长官、士兵及其家属分置南克、北克二部,合为六部,另七部为:迭刺迭达部、乙室奥隗部、楮特奥隗部、撤里葛部、窈爪部、耨怨爪部、讹仆括部,他们皆不归奚王府节制,而是直接隶属辽国南府。前三部系辽太祖以俘获的库莫奚族户所置,后四部为辽圣宗以辽太祖伐库莫奚族时“籍入宫分”的乞降库莫奚族户分置。由于契丹民族在建国后迅速封建化,历代契丹贵族重视发展农业,库莫奚族人在这一潮流中虽然尚未完全脱离畜牧生活,但经营农业的越来越多,而且将土地租给汉族人耕种。至唐朝末期,西奚已“颇知耕种,岁借边民荒地种穄”。
  在辽圣宗执政时期,北宋王朝也曾派遣使臣出使契丹,在途中进入库莫奚族境内时就看到了“居人草庵板壁,亦务耕种”,且“善耕种”。六十年后,北宋宰相苏颂再次出使契丹,将途中所见作诗描述:“农夫耕作遍奚疆,部落连山复枕岗。种粟一收饶地力,开门东向杂夷方。田畴高下如棋希,牛马纵横似谷量。”又在诗下注说,“间之皆汉人佃奚土”。这一时期,库莫奚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发展,所制大车闻名于世,誉称“奚车”;时“契丹之车,皆资于奚”。可见,库莫奚族在辽国部落组织虽被契丹贵族分割得七零八落,但其总体的社会生产力却比前有了很大发展。
  公元十二世纪初,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久受压迫、却已经被契丹族同化了的库莫奚族人却大多站在契丹族人一边维护辽国统治。在辽国行将覆灭之际,奚王回离保与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等人于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保大二年(公元1122)在南京(今北京)拥立耶律·淳为帝,建立了北辽政权,妄图挽救辽国的灭亡。
  当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率领女真军队攻入居庸关后,北辽政权上下北逃,奚王回离也保逃往保箭笴山,收集奚、渤海、汉三族丁壮为兵,建国称帝,自号奚国皇帝。这是库莫奚族在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政权,也是最后一个政权,只存在了数月,就在完颜·阿骨打的金兵围剿下溃散,奚王回离保被下属所杀。
  女真贵族在灭辽国的过程中,对库莫奚族人采取先是把攻克地区的族人降为奴隶,编入猛安谋克;后对归附的库莫奚族人,各置猛安谋克领之。这样,库莫奚族各部组织在金国初期就被完全拆乱了。由于金国军事进攻接连取得胜利,九个猛安的库莫奚军队被“徙于山西,后分迁河东”。接着在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完颜晟)、金熙宗完颜·合刺(完颜亶)两朝将大批女真族人南迁时,不少库莫奚族人同时被迁居中原地区,使库莫奚族人分散各地。所以到了金世宗完颜·乌禄(完颜雍)执政时期,库莫奚五部部名已变成了姓氏,即遥里氏、伯德氏、奥里氏、梅知氏、揣氏。
  库莫奚人在金国的地位比在辽国时期更为低下,激起广大库莫奚人的强烈不满。在金海陵王完颜·迪古乃(完颜亮)正隆五年(公元1160),契丹族人撒八、移刺窝斡等率众反金,不少库莫奚人纷纷加入了反金队伍。在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镇压这次大规模起义时,金世宗对坚持反抗的奚族人采取了极其野蛮的办法:“尽杀其男子,以其妇女童孺分给诸军”。面对这种残暴的民族灭绝政策,有的库莫奚人继续坚持斗争,有的库莫奚人则逃入北宋王朝境内或继续北逃至王氏朝鲜境内。金世宗为了防止库莫奚人再次聚集反叛,又将六个猛安的库莫奚人分迁到咸平、临潢、泰州等地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将一部分女真族人移居库莫奚故地,实行分隔统治。本来,一部分库莫奚人在辽国与契丹族人的通婚过程中已被契丹民族同化,其他大多数库莫奚也在与汉族和渤海族等民族的杂居过程中使得本民族的特色越来越少,因此女真贵族强迫库莫奚人分散迁徙,使他们在更大的范围内与汉族、蒙古族、回族、女真族、渤海族等民族错居杂处,到了公元十二世纪后期,库莫奚人迅速被女真族人同化、或与汉族等其他民族融合。因此在金国以后,再不见历史上有库莫奚人活动的记载。
  综观库莫奚人的去向,一部分被女真民族同化,大部分与汉族融合;而早先被契丹和后来被女真同化的,多数在金国灭亡后也加入了汉族共同体,少部分则融入蒙古族、满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中,其间,有以故部族名称汉化称库莫奚氏者,后省文简化为单字汉姓莫氏、库氏、奚氏等,皆世代相传至今。
  融入女真族的库莫奚族人,后成为满族的穆齐氏、拜格氏(伯特氏)、扬额理氏等,其中:穆齐氏,满语为Muki Hala,世居鄂漠和索罗(今吉林敦化额穆镇),后多冠汉姓为莫氏、穆氏等;拜格氏,亦称伯特氏,满语为BaigeHala,世居拜格山(今黑龙江呼玛盘古),后多冠汉姓为伯氏、卜氏等;扬额理氏,满语为Yangeri Hala,世居伯都讷(今吉林松源),后多冠汉姓为杨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第九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辽国时期的契丹乃蛮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那莫氏,亦称奈曼氏,源于辽国时期契丹乃蛮部,以部为氏,后在元朝初期融为内扎萨克蒙古奈曼部,世居敖汉(今内蒙古赤峰敖汉旗)、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Naiman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奈曼氏所冠汉姓即为莫氏。
  第十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图们氏,亦称图莫图氏,满语为Tumen Hala,汉义“万”,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陀幔,金国时期称“驼满”,以部为氏,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万氏、图氏、门氏、莫氏等。
  ⑵、满族莽果氏,亦称蒙棍氏,满语为Manggo Hala,姓氏,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所冠汉姓为莫氏、白氏、ㄧ氏等。
  ⑶、满族莫勒特氏,亦称墨哷氏,满语为More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改汉姓为莫氏、梅氏、墨氏等。
  ⑷、满族舒穆哩氏,亦称苏某力氏,满语为Sumuri Hala,世居海兰木(今黑龙江瑗珲黑河镇对岸海兰泡)、萨尔碧图(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与鄂伦春自治旗交界处诺敏河中游),后多冠汉姓为莫氏、舒氏等。
  第十一个渊源: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锡伯族墨呼哩氏,亦称莫图里氏,满语为Mohuri Hala,世居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莫氏、墨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第十二个渊源:源于鄂伦春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鄂伦春族玛那依尔氏,满语为Mahalr Hala,世居精奇里江(今俄罗斯境内结雅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莫氏。
  第十三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黑龙江志稿》、《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达斡尔族莫尔登氏,亦称孟尔丁氏、孟尔的音氏、墨尔丹氏、莫塔哈利氏,满语为Mordin Hala,世居黑龙江布特哈地方(今嫩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后多冠汉姓为莫氏、孟氏、苍氏等。
  ⑵、达斡尔族墨勒哲哷氏,亦称莫尔哲勒氏,满语为Moljere Hala,汉义“以刀复仇”,世居松花江、黑龙江、巴林(今黑龙江伯力、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白石(今黑龙江牡丹江镜泊湖)、阿穆达(今黑龙江哈尔滨山彦倭和)等地,后多冠汉姓为莫氏、孟氏、曹氏等。
  第十四个渊源:源于壮族,出自壮族创世史诗传说,属于指物为氏。
  在广西壮族的创世史诗《布洛陀·分姓》中记叙:远古之时,壮族人无名无姓,彼此相称十分不便。
  传说,当时有个人叫卜黄,十分有学问,壮族人民的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布洛陀便请他来为众人分姓,卜黄为此煞费苦心,因而累得病倒了。
  族人们十分关心卜黄,纷纷来探望他并送来礼物,卜黄由此灵机一动,便生出了造姓的办法来:凡送李子的,就叫他姓“李”;牵牛来探病的,就叫他姓“莫”(壮语黄牛叫“莫”);送篮子的,就叫他姓“蓝”……从此,壮族人也就有了“莫”等姓氏。
  后来,莫氏家族发展壮大,成为当地壮族的头人,后在明、清时期成为庆远府南丹州军民安抚司、庆远府忻城县的莫氏大土司,前后统治南丹、忻城亮个地区近五百年,著名电影《刘三姐》中的“莫老爷”,就是指该两地的莫氏世袭土司,至今当地还分别有两座莫土司衙署故址,占地总面积七十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六万三千余平方米,被誉为“壮乡故宫”。
  第十五个渊源:源于布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布依族中,有以莫为姓氏者。贵州独山人莫与俦、莫友芝、莫庭芝三父子皆为布依族人,该莫氏族人所建立的“影山文化学派”对西南地区影响深远。
  近代民族学家、姓氏学家多认为:西南少数民族是上古三苗族的后裔,也就是上古姜姓蚩尤部族的“三苗后裔”,因此,西南少数民族原居中原地区,后逐渐分播至西北、西南地区,与中原各大姓氏实是同根。
  第十六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侗族、瑶族、畲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莫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莫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颛顼、鄚振扬(姬振扬)。
颛顼。昌意子,黄帝孙,炎黄联盟重要首领之一。号高阳氏,下分八个民族。活动据点在帝丘(今河南省濮阳西南),曾在夺权斗争中击败共工氏。他重视人事治理,努力发展农业,曾命南正重、火正黎“绝天地通”,实行人神分职,标志着原始宗教向神权的过渡。后世莫姓主源均出自颛顼,于是莫姓子孙便奉颛顼为莫姓的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莫世佑:字起后,号松林,宋景定二年农历106日生,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文昌乡人,自宋景炎二年从江西历南京而过湖南安化县,落担城西莫家江立业,复迁龙须岭莫家塅居住,元至正十二年农历1116日殁,终年九十二岁,葬龙须岭口,今名莫家塅,乙山辛向。元配程氏,程德潜次女,元前至元二年农历36日生,元至正十四年农历916日殁,终年七十四岁,葬龙须岭莫家塅,乙山辛向,夫妇合塚。生一子:莫贵厚。是为湖南安化莫氏始祖。
  莫仲荣:号静庵,元元统元年农历316日生,明永乐十一年农历108日殁,终年八十一岁,葬沙滑邨口,渔翁撒网形,壬丙碑志。莫仲荣为人慷慨,好义深沈有远略,明洪武初年由江右迁居益阳一里莲花坪与同邑之大华里邻邑之武陵开山坪鼎峙为三族焉。元配舒氏,桑洲女,元至元二年农历611日生,明洪武十九年农历78日殁,终年五十一岁,葬六里舒塘月明洲舒家园,侧角龙形,癸丁碑志。生一子:莫仕和,孺人勤俭治家,克全妇道,恢扩产业内助之贤。继配符氏,生殁无记载,葬合夫墓左,同向共碑。继配蔡氏,生殁无记载,葬合夫墓右,同向共碑,生一女:适符氏。是为湖南资阳莫氏始祖。
二、迁徙分布
莫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一百零五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百四十二位,人口约二百三十三万八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5%左右,多以河间、江陵、钜鹿、辽东为郡望。
先期的莫姓主要分布于河北和长江以南地区。到南北朝时由于鲜卑族的汉化,河南、湖北地区的莫姓繁衍较快,但是中国北方战乱频繁,北方地区的莫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部分人向西北迁移,一部分人与中原其他姓氏一样,为避战乱,纷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最终成为南方的著名姓族。
  两汉以前,莫氏族人仅有两名入载史册,他们是春秋时的吴国人莫邪和汉朝学者莫元珍。但多数莫氏族人在此际继续繁衍于其发祥地,并缓慢地向周边播迁。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几支来华定居的外族也改为莫氏,使北方莫氏家族日益庞大起来,原本在河间郡、巨鹿郡就已很是兴旺的莫氏家族得此新鲜血液的注入,自然兴盛为莫氏族人的河间郡望、巨鹿郡望。另外,南方的江陵郡古为楚国腹地,一直以来为莫氏族人世居之地,在此际愈加昌盛。
  隋、唐时期,莫氏族人分布之地渐广,有资料表明,在今河南、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均有莫氏族人定居,并且已有莫氏族人徙居广东。黄巢起义后,有北方之莫氏族人避居四川。
五代十国至两宋,莫氏族人在江南各地愈加壮大起来,而北方的莫氏族人却由于夷族的入侵而沉寂下去。此际始有莫氏族人入迁福建,而莫俦因罪被流放今广东潮州。
宋朝时期,莫姓大约有7万人,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09%,排在第一百四十二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甘肃和江苏三省,这三省莫姓大约占莫姓总人口的88%,其次分布于江西、福建、河南三省。浙江为莫姓的第一大省,居住了莫姓总人口的51%,尤其是吴兴莫姓更是著名。全国形成了以西北甘肃、东南江浙为中心的两大块莫姓人口聚集区。
  宋末元初,蒙古铁骑南下,兴盛于今浙江、江苏等地的莫氏族人为避兵火,大批涌入今广东、广西。
明朝初期,山西莫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河南、湖北等地。明朝末年张献忠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锐减。
明朝莫姓大约有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1%。为第一百四十一位姓氏。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浙江、江苏,这四省莫姓大约占莫姓总人口的87%,其次分布于湖南、四川、河北、安徽、湖北五省。广西为莫姓第一大省,约占总莫姓人口的31%,全国形成了以南部两广、东南江浙为中心的两大块莫姓人口聚集区。宋、元、明期间,其人口的流动主要由北方向南、西南和东南迁移。
  清朝初期,清政府移两湖之百姓入川,史称湖广填四川,两湖之莫氏族人亦由此入居今四川、重庆。清朝中叶之后,沿海之莫氏族人有渡海赴台,扬帆南洋者。
如今,莫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西、四川、广东等省多此姓,这三省莫氏族人约占全国莫氏人口的60%以上。其他如河北、湖南等省亦有分布。
当代莫姓的人口已达到234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8%,排在2013年新百家姓第99位。
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莫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贵州三省区,大约占莫姓总人口的71%,
其次分布于重庆、四川、湖南、海南、浙江,这五省的莫姓又集中了20%。
广西居住了莫姓总人口的36%,为莫姓第一大省区。
莫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8%以上,最高可达2.8%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7.3%,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2%的莫姓人群。
在广东东部、江西南端、湖南大部、贵州西北、重庆、四川东南、云南中部,莫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4%--0.68%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5.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15%的莫姓人群。
集中居住地点
现有莫姓最集中的地方有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金渡镇水边村莫姓村落,
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桥头镇,常平镇司马约有莫姓人口约5万余人。
广西桂林的荔浦县,全县人口37万人,莫氏人口约3.5万人。
广西桂林的平乐县,全县人口45万人,莫氏人口约2万多人。
最大的莫氏村
高要市金渡镇水边村莫姓村落。在累河两边居住莫姓人口4500多人,其先祖是岭南首魁状元的第七代愚公的后裔,分别由丰乐围布基分徒和平洲迁徙(是堂兄弟关系)开族立村。平乐县的郡塘村被   认为是全国最大的莫姓村,全村3000多人口,无外姓,都是姓莫,堪称莫氏一绝。
  湖南莫氏:
  先世居安徽徽州府婺源县,明永乐间满盈公任江西吉水县正堂,坐升吉安府,迁湖广辰沅兵备道。解组后落业常德府桃源县新安村大湾坪头(八公桥),生八子:莫景松居莫婆店,莫景柏居古塘坪,莫景竹迁沅州府麻阳县招谕三江口,莫景芳居龙湖坪,莫景权迁慈利县,莫景伦迁武陵县,莫景珀居苏家滩,莫景玉世守故地。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合修族谱。
  长沙九福乡莫家冲莫氏:始迁祖莫元亨,原籍吉水县文昌乡,元末明初因移民迁湘,开基于长沙九福乡莫家冲。至1949年,已传三十代,约五千余人。族人分布在益阳桃花坪等地。宗祠设在莫家冲。
  长沙白水湾莫氏:始迁祖莫继周,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由江西安福迁居湖广善化湘江西岸之白水湾。后人散居长沙、益阳等地。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纂有族谱。
  邵阳留旗坪莫氏:始迁祖莫定国,号时瑞,原籍江西龙泉县谟恒乡圳上,元都指挥使,诰授定国将军,元成宗时奉命戡乱入湘,开基于邵阳县南路上贤都留旗坪。五传至义桂、义明、义才。莫桂至七世分海、深、沿、渭、清、斌、亮、兆八房,合明、才二房共十房。十四传至莫沿之裔莫兴,于明万历间迁居零陵东安交界的东安花桥。族人分布于留旗坪、武冈、东安等地。宗祠在留旗坪。至1948年,已传二十八代,约五千余余人。族谱始修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续修,1943年三修。
  邵阳龙山莫氏:始迁祖莫才,明朝时期自江西泰和迁此。民国年间续修族谱,堂号彩凤。
  武冈大陂头莫氏:始迁祖莫仕清,明朝时期官知云南大理府事,后解组归田,道经湖南宝庆府,始寓城南祭旗坡,又改卜武冈县白仓墟山口甲地名大陂头。嗣后孙莫昌藩、莫昌合、莫昌秩于清乾隆间又迁至四川汉源九龙桥。后人繁衍于湘蜀两地。1943年三修族谱。
  绥宁李熙桥莫氏:始迁祖莫进溥,原任江西泰和知县,卸任后于南宋绍定三年(公元1230)偕妻儿避金乱入绥宁县三都里(今李熙桥一带),定居于茆坪塘花台园。后裔今分布于李熙桥、唐家坊一带。
  湘阴高明乡莫氏:始迁祖莫元保,原籍江西吉水县文昌乡。元末明初因称民迁湘,开基于湘阴高明乡。
  华容南山茅圻莫氏:始祖莫岩,宋理宗时仕华邑。后裔怀洛,字伏九,居姑苏,明朝初期随沐英元帅征云南,封定远将军,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由姑苏吴县洞庭西山迁居华容南山。初居水螺澥,复筑堂于茅圻。后人分两支,仲南支多居插旗杨家垸,仲偕支多居南山危岭。
  益阳莫氏:宋朝时期莫若冲,字子谦,知吉安吴江,有《语溪文集》十卷行世。次子流寓吉安,为吉安莫氏之始。元朝时期莫世阅,吉安府吉水县人,元末携子迁居益阳岐市,为益阳莫氏之始。弟莫世流迁益阳莲花坪,莫世昌、莫世荣、莫世贵分迁宝庆、常德、潜江。莫世阅之孙莫诚瑛,明洪武初期卜居益阳之西大华里,附籍为民。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创修族谱,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二修,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三修,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四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五修,1913年六修,1942年七修。十二派莫宗荫,曾任巢县知县、江南乡试同考官,著有《归休草》。十九世寿森,清附贡生,著有《梅园勘灾诗草》。宗祠在大华村。至1948年,已传三十代,族人万余人。
  桃江南峰山莫氏:始迁祖莫荣序,元顺帝时自江西泰和经商,卜居南峰山。
  桃江莲花坪莫氏:始迁祖莫仲荣,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自江西泰和避乱今桃江莲花坪。
  常德莫公桥莫氏:始祖莫礼,江西吉水县人,南宋金人南下,子昆仲五人避乱湖湘,流落益阳等地。其三子莫世悠迁居武陵府城大西门莫公桥。1926年五修族谱。
  桃源漆河莫氏:先世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自安徽婺源迁于桃源县北漆河之汉宫庙。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千余人,分布于莫溪、灵岩、九溪等地。宗祠在汉宫庙。族谱创修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
  桃源灵岩莫氏:先世由清朝初期由江西迁桃源县北灵岩乡之莫家坪。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三百余人,分布于湖斗坪及北路等地。宗祠在莫家坪。族谱创修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
  安化莫家塅莫氏:始祖莫礼显,生子五。长子莫世佑,字起后,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率四弟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文昌乡同时迁湘,莫世佑开基于安化县城西常丰乡莫家江边,再迁龙须岩莫家塅。至1948年,已传二十六代,共千余人。次弟莫世悠落业武陵县开山坪,三弟莫世阅落业益阳县大花冲,四弟莫世流落业益阳县莲花坪,五弟莫世清落业邵阳县北窗。宗祠在南正街。
  溆浦大渭溪莫氏:明朝时期自湖南沅陵迁此。
  溆浦石渭溪莫氏:始迁祖莫麒维,明朝时期由沅陵徙此。
  慈利莫氏:迁湘始祖莫满盈,第三子莫景竹迁麻阳,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莫景竹第九代孙莫士炜、莫士煌自麻阳迁居慈利二十五都今东岳观、杨柳铺一带,称东阳莫氏。2003年慈利、桑植创修支谱。
  澧县莫氏:迁湘始祖莫满盈,第五子莫景权由桃源迁居慈利,子莫彦俊,传至玄孙莫福,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迁居澧阳北里仁和村。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纂有族谱。
  麻阳莫氏:始祖莫满盈,明永乐间由吉州知府转升湖南辰沅兵备道,解组落业常德府桃源县新安村大湾坪。第三子莫景竹,任麻阳阳岩门守备,迁居麻阳水漫溪。生八子:莫焦龙留居水漫溪,莫焦虎居余子溪,莫银牙居靖州,莫成居宝庆,莫亮彩仕云南,莫连居辰州,莫申仕镇远,莫酉任益阳。2003年莫焦龙、莫焦虎二房续修族谱。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巨鹿郡:亦称钜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地大破秦朝军队主力。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威县以北,山东德州、高唐、河北馆陶之间地。汉朝至北魏因袭沿用。汉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平乡县以北及晋县一带。
  江陵郡:原为春秋时期楚国的郢郡,汉朝时期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北朝时期齐国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地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权(丁酉,公元937)以金陵府为江宁府。北宋朝与清朝时期亦为江宁府。江宁又为县名,或在城区,或在郊区,清朝时期与上元县同为江苏省城。民国时期废府及上元县,先以江宁县为江苏省省会,民国政府建都南京后,又移江宁县于南京市郊区一带。
  河间郡:亦称河间府。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时期,治所在瀛州(今河北河间)到西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又改为河间国。北魏时期改回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此后或为郡,或为国。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废除,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及唐朝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又改瀛州为河间郡,治所在河间县(今河北河间)。早期河间郡的统辖范围在今河北献县、交河、阜城、武强一带。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期间,全境为后金()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2、堂号:
  江陵堂:以望立堂。
  巨鹿堂:以望立堂,亦称钜鹿堂。
  明香堂:以望立堂,亦称明乡堂、河仙堂。
  河间堂:以望立堂,亦称瀛州堂、乐成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威远堂:宋朝莫濛,两次法科考试都是第一。
  敦本堂:钜鹿堂的分支。
  德荫堂:敦本堂的分支。
安定堂、思济堂、彩凤堂、孝思堂、绍贤堂、敦睦堂、享裕堂、敦厚堂、承启堂、绳武堂:资料有待补充。
四、家谱文献:
山西山阴潘方乌莫氏家谱,(清)莫在庭纂修,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越南河仙镇叶镇鄚氏家谱(Hà Tiên Tr?n Di?p Tr?n M?c Th? Gia Ph?)()阮朝叶旨武世营撰,清嘉庆二十三年(越南阮朝嘉隆十七年,公元1818)手抄本。现被收藏在法国巴黎亚洲学会图书馆、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坚江省河仙市明乡社大祠堂、河南省图书馆。注:古汉语“叶”字就是“协”字,“叶旨”就是协助君王起草诏书圣旨等。该谱作者武世营是当时明香国君主鄚天赐抚养、教育长大,后在越南阮氏王朝成为为国王起草圣旨、国书的官吏。
  浙江绍兴潘祊隖莫氏家谱,()莫大昴等纂,清嘉庆年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武陵莫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莫贤仔等纂,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绳武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浙江萧山莫氏宗谱十四卷,()莫巨鳐、莫纪芳等重修,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绍郡莫氏族谱十卷,()莫元遂等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余姚胡氏莫太夫人家训,()孙介编辑,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江苏宜兴莫氏宗谱八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绍贤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湖南长沙善化莫氏续修族谱十四卷,()莫国铭、莫文锟纂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长沙白水湾莫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湖南武陵莫氏四修族谱,()莫可虞等纂,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绳武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一卷之一~三册、缺第三册中、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湖南婺源莫氏族谱,()合修族谱,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湖南大巷里莫氏八修宗谱十二卷,末一卷,(民国)莫金忠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04)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江苏武进大巷里莫家八修宗谱十二卷,末一卷,(民国)莫金忠纂修,莫祥林主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武进莫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莫继世等重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绍兴莫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莫寿恒重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湖南邵阳莫氏三修族谱二十三卷,首四卷,(民国)莫显策、莫子琨纂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彩凤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十卷,另有一部存卷首第一~四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武冈、汉源莫氏三修族谱十二卷,首三卷,(民国)莫卜场等纂,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高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江苏武进莫氏宗谱十二卷,(民国)莫焕根主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湖南益阳莫氏七修族谱,(民国)莫寿森、莫德滋修,莫锦南、莫德润纂,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湖南邵阳莫氏续修族谱,(民国)莫伦等纂,民国年间采凰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三卷、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五、宗族特征(资料下次补充)
六、字辈排行
湖南莫氏景松裔字辈:
   桃源黄婆店支派:“景文万廷必象自单如尚远可矜大之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桃源莫家桥支派:“景腾之永单廷魁之文单恃尚以易有正登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桃源芦茅湾支派:“景腾之永单廷魁之应虞恃尚以义可远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沅陵兰溪支派:“景文万廷隆单志单永微辞与士单大如本熙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辰溪支派:“景文万廷戊伏志天必忘辞让之非大祖荣可盛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飞旗河支派:“景单思廷福万国启如尚正矜大之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湖南莫氏景柏裔字辈:“景彦廷友思仲汝世宗自远可矜士若易文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湖南莫氏景竹裔字辈:
   麻阳支派:“景心如文仲秉启朝大士可若非我远家常祥开桑()百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东阳、桑植罗峪支派:“景心如文仲秉启朝大士可()若云()()()家兆祖德胜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任家坪支派:“景如文永启文胜保聪大永启文胜家兆祖德胜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湖南莫氏景芳裔字辈:“景兴与思自太()天如中()非必世大之易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湖南莫氏景权裔字辈:
   慈利渡潭坪、砂厂楠木坪支派:“景彦子添单祖永大单减如自宗扬与远若矜大之章祖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慈利吐霞坪支派:“景彦子添单祖永大()()大之易有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慈利康家坪支派:“景永思廷绍友汝若之世与()文士易修祖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慈利莫家河支派:“景……永大启廷宗扬遐文矜大之祖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澧县界溪河支派:“景彦子添单廷应之士世宗代祖以易文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常德湖海坪支派:“景永思廷胜友汝若之世如宗大易友大登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湖南莫氏景珀裔字辈:“景彦思廷囗之民太士如宗学远可大之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湖南莫氏景玉裔字辈:“景彦思廷显国如宗挟远可矜大之易文正登定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湖南常德莫氏字辈:“景友添单志廷自远如人单士大能之易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湖南资阳莫氏字辈:“仲仕添思显元大阳如应与世若方东佐辅文明运立政兆嘉祥时昇遇盛昌逢道承先志修纪定伦常”。
  湖南安化莫氏字辈:“石斋希应礼世贵诚续志世贵昌隆百派宗思原政时逢国大一承天定忠人本是南山凤家声庆祚长允维先绪绍懋德耀衡湘”。
  湖南麻阳莫氏字辈:
   龙房支派:“如文仲秉启朝人士可若非维正纲常祥开百世昌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虎房支派:“永祖廷宗国恃乐之世若非维正纲常祥开百世昌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湖南桃源、益阳字辈:“立正家崇道同源祖泽长熙和延福祚忠孝启隆昌洪材焕圭鉴汉树烈基钦沅桃煊堃钰澧桂耀培金润采辉增锦清标光囗银治懋勋坊铸泰极燮尧钧”。
  湖南常德莫氏字辈:“政以大友思志时本廷元绍及贤嗣如若可详相益善家崇道学丕成之”。
  湖南益阳莫氏字辈:“石齐希应礼世贵诚续志友忠时子如可文若荫荫祚之长允惟德芳汝其自立声振衡湘人才蔚起绍美书香建功树业际会明良繁祉景福备至嘉祥”。
  湖南华容莫氏字辈:“大启经文志传钟佑国英光宗其裕善绍祖自延荣”。
  湖南张家界莫氏字辈:“正大光明远家兆祖德胜玉金”。
  湖南邵阳莫氏字辈:“时万信礼义方圆全文才祖宗世士若逊志如道德予先思知奉诒谋燕翼长勋垂光禄第钦赐锦衣乡相业崇推汉科名盛纪唐簪缨承奕祀亘古庆隆昌”。
  广东封川莫氏字辈:
   长乐里支派:“如崇伟承业伦本有真宗家声大昭著瑞福益昌隆任仁付圣道兴学培豪雄书香常济美丰泽贻昆仲”;
   另一支派:“威猛勇辅弼韬略”。
  广东雷州莫氏字辈:“必天定国皇开试永光昌仕子登高位汝贤上进官”。
  广东清新莫氏字辈:“常……士滴拨红英功居安社稷”。
  广东英德莫氏字辈:“维子远益世兆荣昌”。
  广东恩平莫氏字辈:“勇相休末茂照燕翼嘉猷益介纯熙申昔龙章世德”。
  重庆梁平莫氏字辈:“朝宾明云升显”。
  重庆云阳莫氏字辈:“传家再可若启盛世代远文明昌在天”。
  四川南部莫氏字辈:“大于能义汝云”。
  四川莫氏一支字辈:“公文仁再正子庆元万定大中显朝廷世代光荣应立恒竞鹏程震寰浩捷迅”。
  莫氏一支字辈:“国辉元在承家之道”。
莫氏一支字辈:“之以佐定邦家日”。
重庆巴县一支字辈:“仕继三国世大荣昌芳春積秀欲超祁阳衡能庭宽天泽肇长兴永寿成广吉安康”
七、【莫姓宗祠通用对联】
四言通用联:
  钩河適雒;奉魁承杓:此联为清朝时期的书法家、道光举人莫友芝书题联。莫友芝,字子偲,贵州独山人。是著名的目录学家兼书法家。
  瑞梅志异;猛虎敛踪:上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归安人莫伯虚,曾守温州,后知常州,有政声,曾见瑞梅甘露、秀麦嘉禾以示祥瑞。晚年退居学佛,隔绝世故,撰有《修行净土法门》、《华严经意》等。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仁和人莫若晦,字子明,曾守宜春,又到严州,所到之处,多有惠政。在严州时,有虎危害百姓,他向百姓示以恩德、信义,虎竟因此而远去。后官至湖广南庾提举。
  庆衍金缕;铸出炉神: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莫宣卿,大中间对策第一,授台州别驾,以母老乞归养,诏赐其乡名锦衣。家居金缕村,有莫状元读书室。下联典指春秋时期的莫邪、干将铸剑事典。
  荣分丹紫;庆衍金缕:上联典指后魏时期的莫云,好学善射,道武时尝典选曹,迁执金吾,参军国谋议,累进爵安定公。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莫宣卿事典。
  状元世泽;剌史家声:广东省东莞市莫氏宗祠“德荫堂”祠门联,全联典指唐朝时期的莫宣卿事典。
五言通用联:
  登科称五宝;对策第一名:上联典指宋朝朝时期的官吏莫琮,字叔方,仁和人。历明、福二州幕官,行已俱有可观。子五人:元忠、若晦、似之、若拙、若沖俱登科。时比“燕山五宝。”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台州别驾莫宣卿,字仲节,封川人。大中间对策第一,授台州别驾,以母老乞归养,诏赐其乡名锦衣。
  三莫皆进士;六艺俱行家: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名士莫伯容,字器之,有高志,三子济、汲、沖皆攉进士第。时号“三莫”。下联典指清朝道光年间的举人莫友芝,字子偲,独山人。少喜聚忆,通苍雅故训六艺名物制度,旁及金石目录家言。治诗尤精,又工真、行、隶、篆书,与遵义郑珍齐名,时称“郑莫”。著有《黔诗纪略》,《遵义府志》、《声韵考略》、《唐本说文木部笺异》、《过庭碎录》、《郘亭诗钞》竺。
  雄雌墨阳剑;衍源钜鹿堂:此联为莫氏宗祠“钜鹿堂”联。
七言通用联:
  笑把湖山当孤注;饱餐风月不知愁:此联为节录李淡若题江苏省南京市莫愁湖胜棋楼联语。
  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此联为明朝时期的书画家莫是龙口占诗句联。莫是龙,字云卿,华亭人。后以字行,更字廷韩,号秋水,又号后明。十岁能文,善书画,有《石秀斋集》及《画说》。有一回,他到袁福征家,看桌上有张帖子,写着“琵琶四斤”四字,两人一起大笑起来。随即口占两句七言诗,诗曰:“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人们到处夸他有才华。
  竹影松涛传道趣;花香鸟语透神机:广东省东莞市莫氏宗祠“德荫堂”祠门联。该祠先祖莫怀湖曾在明朝为道教正一派掌教,因此族人笃信道学,连宗祠联也充满道家的风味。莫怀湖之后,该族二十七世祖莫金儒、二十八世祖莫振宗都担任道教的候选道纪司。道家五术中的星术,在明清时代的政府机构设立司天监和阴阳学训术等职。阴阳学训术是县级署员,掌天文、历算、数学等事,需定期到司天监轮任供职,平时则在道教上清宫等地办公。本族自二十二世祖莫真一以下,共有6人担任阴阳学训术一职,可谓家学渊源。而道家五术中的医术,则有三十世祖鸾翲公、冠群公等继承。或许莫家在这一时期出现太多修真者的缘故,族人笃信道学,故人丁发展不大。在广东省封开县渔涝镇文德乡都尚村莫氏宗祠亦有此联(下同)
八言以上通用联:
  五伦之中自有乐趣;六经以外别无文章: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镇建国南路莫氏庄园“春晖堂”联。
  名剑莫邪,威震天下;爵侯关中,誉满神州:上联典指春秋时期吴国造剑名人莫邪,相传为吴王阖庐时人,干将之妻。吴王使干将铸剑,铁汁久久不下,干将知欧冶子炼剑,曾遇民样困难。后以女人配炉神,炉乃出铁。她受干将示意,乃断发剪爪,投入炉中,果得雌雄二剑。一说莫邪即墨阳,越人,男性,仕吴为大夫,善造宝剑,与干将齐名。下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左将军莫含,繁畴人。穆帝爱其才,甚为帝所重,常参军国大谋,卒于左将军。封关中侯。
  衔其山川,拾其香草;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镇建国南路莫氏庄园“春晖堂”联。
  志行勤修,敬抑传为世德;人伦瞻仰,勋爵命于王廷: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镇建国南路莫氏庄园“春晖堂”联。
  下里锦衣,寿母邀荣阙下;南山彩凤,神童发迹岭南:全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岭南状元莫宣卿的事典。莫宣卿,字仲节,封川人(今广东封川)。授台州别驾,以母乞归养。诏赐其乡名“锦衣”。
  祖德仰当年,秀拔香绵延世泽;神恩垂此日,灵钟道显荫家风:广东省东莞市莫氏宗祠“德荫堂”中堂联。
  八、历史名人
莫 邪:(生卒年待考),女;吴国人。著名春秋时期吴国铸剑大师干将之妻。
  吴王命令干将铸剑,铁汁不下,于是妻子莫邪问:“铁汁不下,怎么办?”
  干将回答说:“古时候的铸剑大师欧冶铸剑,铁汁不下,于是让女人担任炉神,很快就成功了。”
  莫邪听到这,立即窜入火中,于是铁汁流出,于是铸成两把利剑:雄的叫干将,雌的叫莫邪。
  后人既常用干将、莫邪来比喻锋利精美的宝剑,也比喻坚贞不逾的爱情。
  莫 含:(生卒年待考),雁门繁畦人(今山西忻州原平南王家庄乡板市村)。著名东晋、北魏大臣。
  晋穆帝司马聃很赏识他的才能,经常让他参与讨论军事机密、国家大事。后来被封为关中侯。
  史书记载:
  莫含,雁门繁畦人也。刘琨为并州,辟含从事。含居近塞下,常交通国中。穆帝爱其才器。及为代王,备置官属,求含于琨,琨喻遣之。乃入参国官,常参军国大谋。卒于左将军、关中侯。其故宅在桑乾川南,世称莫含壁,含音讹,或谓之莫回城云。
  子显,昭成世为左常侍。
  显子题,道武初,为大将,以功赐爵东宛侯。常与李栗侍宴,栗坐不敬获罪,题亦被黜为济阳太守。后道武欲广宫室,规度平城四方数十里,将模邺、洛、长安之制,运材数百万根。以题机巧,征令监之。召入,与论兴造之制,题久侍颇怠,赐死。
  题弟云,好学善射。道武时,常典选曹,赐爵安德侯。迁执金吾,参军国谋议。太武克赫连昌,诏云与常山王素留镇统万,进爵安定公。云抚慰新旧,皆得其所。卒,谥敬公。
  莫 云:(生卒年待考),莫含之孙。著名北魏将领。
  兄莫云好学善射,北魏道武帝时,赐爵关内侯。
  北魏太武帝时以功进爵安定公,迁镇西大将军。
  莫 题:(生卒年待考),莫含孙,莫云弟。著名南北朝官吏。
  北魏道武帝时以功赐爵东宛侯。
  后因侍宴不敬获罪,黜为济阳太守。后令其监造平城。因久而懈怠,赐死。
  莫宣卿:(公元834868年待考),字仲节,号片玉;广东封开人。著名唐朝翰林、广东省第一个状元。
  幼年时他的生父病逝,遂与母亲随继父生活。由于继父的家境较富裕,他得以入学堂读书。相传莫七岁时已学会吟诗写对联,十二岁时即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被乡人称誉为“神童”。
  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十七岁的莫宣卿赴京城参加廷试获中制科状元,从而成为广东历史上科举考试的第一个状元,并是始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
  莫宣卿考取状元后,被任为翰林书院修撰。其后他还乡省亲,因母亲不愿随其北上定居,莫遂上书朝廷请求改委他在南方任职以奉养母亲。唐文宗允准,改委他浙江台州别驾(刺史的副职)。他即奉母携眷往台州上任,但未到台州却病逝于途中。
  莫宣卿的生平业迹不显,存世的诗作也仅有三首半,但由于他是广东省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他的传奇式事迹及影响仍在岭南文化史上占有不容忽略的地位,为后人所尊崇。
  莫修符:(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大臣、文学家。
  唐光化二年(公元899)任融州刺使。
  他在任期间撰著的《桂林风土记》,很有文化价值,文才也很好,是传世的佳作。
  莫 琮:(生卒年待考),字叔方,仁和人。著名宋朝官吏。
  历经明、福两州官。他的品行相当高尚,并且教子有方。
  他生有五个儿子:莫元忠、莫若晦、莫似之、莫若拙、莫若冲,俱登科。当时人们把他们比作是“燕山五宝”。
  莫君陈:(生卒年待考),字和中,湖州归安人(今浙江归安)。著名北宋官吏。
  约公元1073年前后在世。
  据《中国姓氏汇编》的记叙,莫氏的鼎盛时期是宋朝浙江吴兴莫家,有“西河跳珠轩”的美称──苏东坡的赞誉。
  莫君陈少从胡瑗学,登宋嘉佑年间进士。宋熙宁中新置大法科,君陈中首选,甚为王安石所重。有月河所闻集,皆记堂时杂事。他志趣高洁,不肯为官,并定居浙江吴兴授徒。由于德高才丰,多次被引荐也不肯为官,所以他很有名气。
  莫君陈出二子,长子砥,次子□,也很有才名。砥为永嘉知县时,廉政爱民,政绩显着,故民为之立生祠。又生伯虚,少怀大志,官刑部郎中、温州太守,后任常州知府,为官亦清正廉明。伯虚又有三子,才华远播,各点进士及第,时称“莫家三英”。
  “三英”俱为官,长莫济,官宋朝司农少卿;次莫汲,官国子监正;三子莫冲,历明世长吏。到第五代,又出容,成就更大,官居宝文阁工部尚书。
  浙江吴兴莫家,四代为官,五代闻名,是宋朝莫氏的鼎盛时期。
  莫 蒙:(生卒年待考),湖州人。著名宋朝官吏、学者。
  在太学读书时,以文鸣京师。就特科出仕,由县丞累官至通化军知府。工诗,词尤婉丽。著有《卧驼集》。
  莫伯镕:(生卒年待考),湖州归安人(今浙江湖州)。著名宋朝学者。
  少年即有超乎世俗之志,年五十即归休,请名师教诲其子。其子三人皆登科,时号“三莫”。
  长子莫济后又中博学鸿词科,居官给事中时,因反对外戚张说被罢职,后仕至司农少卿。
  次子莫汲曾为国子监正,因得罪秦桧被贬化州知府。
三子莫沖亦曾中博学鸿词科,官任明州长史,以循良称。
帝王国君:
  莫登庸:(公元14701541),越文名M?c ??ng Dung;祖籍广东东莞中堂蕉利,宜阳古斋人(今越南海防安老)。著名越南莫氏王朝开国君主,莫太祖(M?c Thái T?),在位时间从公元15271529年为期三年,终年七十一岁。
  先祖就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的著名状元莫挺,传至其父莫萍,已是广东东莞中堂蕉利的渔民,他于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流落到安南国的海阳道宜阳县,父子以打鱼为生。
  当时安南的后黎王朝第七任君主威穆皇帝黎浚(公元15051509年在位)出游,见莫登庸其人健壮神勇,非常喜爱,便带他回宫,封为内廷天武王都指挥使。
  至黎潆杀了太子黎谊篡位成功之后,成为后黎襄翼皇帝(公元15091516年在位),改封莫登庸为武川伯。显然,手握内廷重兵的莫登庸在黎潆的篡位过程中,完全支持了黎潆。
  后黎襄翼皇帝执政期间,安南发生有数次内乱,后又听从匠人武如苏之言,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使得安南境内民众困苦,士卒疲劳。大臣郑唯?以数谏,而后黎襄翼皇帝不但不听,还以其忤旨重重杖责,因此郑唯?忿怨,乃与大臣黎广度、程志森等人同谋废立。
  明正德十一年(安南后黎洪顺八年,后黎光绍元年,公元1516),安南社堂的烧香官陈皓和儿子陈昺联合造反,自立为王。郑唯?假称灭贼,领三千金吾护卫,乘襄翼皇帝外出巡视时,令武士郑幸在太学门用矟将襄翼皇帝刺下马来,随后一拥而上,乱刃弑杀。在内外大乱之机,郑唯?扶立黎光治为帝。大概这黎光治不大听话,仅三天,郑唯?就杀了黎光治,改立庄定王黎漴之子黎椅为昭宗神皇帝,改元“光绍”。
  在这一时间,莫登庸则指挥军队讨伐陈皓,在击败叛军后,杀了陈皓、陈昺所及党羽陈遂。镇压了陈氏造反,莫登庸因功被封为武川侯。
  明正德十六年(安南后黎光绍六年,公元1521),莫登庸自封为太傅仁国公,统辖后黎十三道水陆各军,左右朝中大权。翌年,后黎昭宗神皇帝因对莫登庸专权不满,遂潜逃到安南山西,投奔在明义县的永兴伯郑绥处,莫登庸则改立后黎昭宗神皇帝之弟黎椿为帝,称恭皇帝,改元“统元”。
  第二年的农历9月,永兴伯郑绥、文臣阮瑡与山西诸将反对后黎昭宗神皇帝,弃之不理,改拥静修公黎禄之子黎榜为帝,改元“大德”。不到一年又废了黎榜,改立其弟黎槱为帝,南朝由此一派混乱。借此机会,莫登庸在明嘉靖五年(安南后黎统元四年,公元1526)秘密派遣刺客范金榜潜往山西,将后黎昭宗神皇帝杀死,葬之于安南清潭的永兴陵。
  明嘉靖六年(安南后黎统元五年,莫朝明德元年,公元1527)农历4月,莫登庸自称为安兴王。农历6月,莫登庸便逼后恭皇帝“禅位”,自立为帝,自封为莫太祖,改元“明德”,立子莫登瀛为太子,废恭皇帝黎椿为泰王。
  建立莫氏王朝之后,莫太祖怕生变乱,因此一切维持后黎王朝的法度,可是大多数后黎功臣子孙多有逃窜或隐姓埋名者,亦多有聚众成匪者,因此安南莫氏王朝初期也是“剿抚不断”。
  明嘉靖八年(安南莫朝明德三年,公元1529)末,莫登庸让位给太子莫登瀛。翌年农历1月,莫登瀛正式即位,是为莫太宗,改元“大正”。莫登庸则成为太上皇,居于祥光殿,以钓鱼自娱。
  到了明嘉靖十九年(安南莫朝大正十一年,公元1540)农历1月,莫太宗病逝,莫太祖便立嫡孙莫福海嗣位。当年农历11月,莫太祖亲自携属下大臣们到广西镇南关向大明王朝求封,明世宗朱厚熜闻讯大喜,下诏敕封莫登庸为世袭安南都统使,领安南全境,莫氏王朝就此成为明朝的附庸,安南重归中央王朝。而莫太祖则借机向南方用兵,发动了一系列攻击后黎王朝的战争。
  明嘉靖二十年(安南莫朝广和二年,公元1541)农历8月,莫太祖病逝,终年七十一岁,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葬于安陵。
  莫太祖逝世后后,莫氏王朝与后黎王朝之间不断争战,直至一百三十三年后的清康熙十六年(安南莫朝顺德十一年,公元1677),莫氏王朝衰败已极,后黎王朝的玄宗穆帝黎维褫(公元16631672年在位)将莫氏宗室在高平地区的最后势力驱逐到了云南境内,成为后世广西来宾市忻城县一带的莫土司世家势力。而安南国莫氏王朝历史就此正式结束,安南全境重归黎氏王朝。
  莫登庸的家族:
  兄弟:信王莫池厥、慈王莫佳督;
  姊妹:庄和长公主莫玉娴、庆艶公主莫玉慧、秀花公主莫玉英;
  儿子:太子莫登瀛、弘王(恒王)莫正中、定王莫复山、康王莫仁抚、广王莫光启,还有莫仁邝与莫岱庆未被封王。
  莫登瀛:(公元?~1540年待考),越文名M?c ??ng Doanh;祖籍广东东莞中堂蕉利,宜阳古斋人(今越南海防安老)。著名越南莫氏王朝第二代君主,莫太宗(M?c Thái T?ng),在位时间从公元15291540年为期十一年,终年岁数待考。
  莫登瀛是莫太祖莫登庸之长子,莫太祖自立后即立其为太子。
  明嘉靖八年(安南莫朝明德三年,公元1529)末,莫登庸让位给太子莫登瀛。翌年农历1月,莫登瀛正式即位,是为莫太宗,改元“大正”。莫登庸则成为太上皇,居于祥光殿,以钓鱼自娱。
  明嘉靖九年(莫朝大正元年,公元1530)农历3月,位于清化的黎意起兵于揶州,太上皇自告奋勇领兵在马江一带与黎意大战,却屡战屡败,被迫退回升龙。至农历8月,莫太宗亲自率军进攻清化,在弘化江一带与黎意军队开战,大胜,黎意被擒后押回升龙斩首。
  明嘉靖十年(莫朝大正二年,公元1531),后黎朝旧臣阮淦又在哀牢起兵,立黎宁为帝,改元“元和”,莫登瀛闻讯后退守安南北部,从此安南国分裂为南北二朝。
  到了明嘉靖十九年(安南莫朝大正十一年,公元1540)农历1月,莫太宗病逝,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
  莫登瀛的家族:
  儿子:蟠国公莫福海、宁王莫敬滋、谦王莫敬典、应王莫敦让,还有莫理禅、莫理华、莫协泰未被封王。
  莫福海:(公元?~1547),越文名M?c Phúc H?i;祖籍广东东莞中堂蕉利,越南升龙人。著名越南莫氏王朝第三代君主,莫宪宗(M?cHi?n T?ng),在位时间从公元15401546年为期七年,终年岁数待考。
  莫福海是莫太宗莫登瀛之长子,受封蟠国公。
  明嘉靖十九年(安南莫朝大正十一年,莫朝广和元年,公元1540)农历1月,莫太宗病逝,莫福海即位,称莫宪宗,改元“广和”。
  明嘉靖二十五年(安南莫朝广和七年,公元1547),莫宪宗病逝,庙号宪宗,谥号显皇帝。
  莫登瀛的家族:
  儿子:莫宣宗、莫福源、莫宏瀷。
  莫福源:(公元?~1561年待考),越文名M?c Tuyên T?ng;祖籍广东东莞中堂蕉利,越南升龙人。著名越南莫氏王朝第四代君主,莫宣宗(M?c Tuyên T?ng),在位时间从公元15471562年为期十五年,终年岁数待考。
  明嘉靖二十五年(安南莫朝广和七年,公元1547),莫宪宗病逝,莫福源继位,是为莫宣宗,改元“永定、景历、光宝”。
  明嘉靖四十年(安南莫朝光宝八年,公元1561),莫福源去世,庙号宣宗,谥号睿帝,其子莫英祖继位。
  莫茂洽:(公元?~1592),越文名M?c M?u H?p;祖籍广东东莞中堂蕉利,越南升龙人。著名越南莫氏王朝第五代君主,莫英祖(M?c Anh T?),在位时间从公元15611592年为期三十一年,终年三十二岁数待考。
  明嘉靖四十年(安南莫朝光宝八年,莫朝淳福元年公元1561),莫宣宗去世,莫茂洽继位,是为莫英祖,改元“淳福、崇康、延成、端泰、兴治、洪宁”。
  莫英祖执政早期,雄心勃勃,力主向南扩疆拓土,在明嘉靖四十四年~万历七年(安南莫朝淳福四年~延成七年,公元15651579)期间,诏令能征善战的大将军莫敬典率军南伐,多次击败后黎王朝的军队,使莫朝势力疾向南扩,一直威逼后黎朝的乂安、顺化、广南之地。
  但在明万历八年(安南莫朝端泰元年,公元1580)莫敬典病逝之后,莫英祖好象失去了主心骨,竟然面对政局束手无策,使得莫朝丧失了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莫朝急剧走向衰落。后黎王朝则利用这个时间喘息过来,开始积蓄力量。
  到了明万历十九年(安南莫朝洪宁七年,公元1591),后黎王朝开始大反攻,在明万历二十年(安南莫朝洪宁八年,公元1592)农历10月即一举攻克了莫朝国都升龙城,莫英祖仓惶逃亡出城。
  莫英祖逃至凤眼县模桂寺时,被后黎朝军队主将郑松的部将黄廷爱抓获,押往后黎朝都城东京,斩首示众,庙号英祖,谥号淳福帝。
  莫 全:(公元?~1592年待考),越文名M?c Toàn;祖籍广东东莞中堂蕉利,越南升龙人。著名越南莫氏王朝第六代君主,莫景宗(M?cC?nh T?ng),在位时间从公元15921592年为期半个月,终年岁数待考。
  在莫英祖在明万历二十年(安南莫朝洪宁八年,公元1592)被后黎朝破城抓获杀害之后,其子莫全即位,是为莫景宗,改元“武安”。
  后黎王朝大将军黄廷爱在攻占升龙城之后,随即又攻占海阳金城县,俘获了莫英祖之母。莫朝众臣见大势已去,纷纷向后黎朝。
  而莫景宗率领亲信军队坚持继续抗击后黎王朝军队,但不满一年,莫全就在草津地区与后黎王朝军队交战中战死,
  莫敬止:(公元?~1593年待考),越文名M?c Kính Ch?;祖籍广东东莞中堂蕉利,越南海阳人。著名越南莫氏王朝第七代君主,莫闵宗(M?cM?n T?ng),在位时间从公元15921593年为期一年,终年岁数待考。
  莫敬止是莫朝宗室谦王莫敬典之子,爵雄礼公。在莫景宗战死之后,莫敬止在至灵城被莫朝旧将拥立为帝,是为莫闵宗,改元“宝定”。
  不久,分布在各地的莫朝宗室族人敦厚王莫敬恭、威王莫敬用、莫敬敷、莫敬章、莫敬慎、莫敬简、莫敬诚、莫敬遵等人纷纷率军归附于至灵城,合兵达七万余人,随后即与后黎王朝对峙于海阳、高平一带,莫王朝大有恢复之景象。
  可惜仅一年后的明万历二十一年(安南莫朝宝定二年,公元1593),莫闵宗即逝世,庙号闵宗,谥号贞皇帝,由弟弟敦厚王莫敬恭嗣位。
  莫敬恭:(公元?~1623年待考),越文名M?c Kính Cung;祖籍广东东莞中堂蕉利,越南升龙人。著名越南莫氏王朝第八代君主,莫代宗(M?c??i T?ng),在位时间从公元15931623年为期三十年,终年岁数待考。
  莫敬恭是莫太宗莫登瀛的次子莫敬典的长子,原爵位为敦厚王。
  明万历二十一年(安南莫朝宝定二年,公元1593),莫闵宗即逝世后,莫敬恭被西国公阮敬之子莫玉(王辇)拥立为帝,是为莫代宗,改元“乾统、隆泰”。
  莫代宗即位后曾积极恢复莫朝国力,积蓄力量。至明万历二十八年(安南莫朝乾统七年,公元1600),莫代宗出兵南征,试图收复故都升龙城,不料在关键时候指挥失当,结果兵败退至金城县,不久又退回高平,南征失败。
  明万历二十九年(安南莫朝乾统八年,公元1601),莫代宗决定立都于高平,遂在孟水地区建筑宫殿,实际上是准备偏安于高平。
  历史上凡固守不进以求偏安者,皆是守不住的。到了明万历四十六年(安南莫朝隆泰二年,公元1618),后黎王朝主将郑松率军北伐,大举攻击莫朝的太原一线,莫朝军队节节败退,简直就是当年南宋小王朝的翻版。
  明天启三年(安南莫朝隆泰六年,公元1623),后黎王朝大将郑梉率大军攻破高平,莫代宗被擒杀,庙号代宗,谥号挺长:起天挺地克文定武灵皇帝。
  莫代宗有二子:莫光祖、莫敬宽。
  莫敬宽:(公元?~1638年待考),越文名M?c Kính Khoan;祖籍广东东莞中堂蕉利,越南高平人。著名越南莫氏王朝第九代君主,莫光祖(M?cQuang T?),在位时间从公元16231638年为期十五年,终年岁数待考。
  莫敬宽是莫代宗之子,原爵庆王,莫代宗在明天启三年(安南莫朝隆泰六年,公元1623)被后黎王朝大将郑梉擒杀之后继位,是为莫光祖,承元“隆泰”。
  当年,后黎王朝宰相郑梉与后黎神宗渊帝黎维祺之间产生矛盾,两相不和,莫光祖乘机率军南伐,大军一直攻击至嘉林一线。不料在农历8月因骄军轻戒,反被后黎朝军队击败。
  至明天启五年(安南莫朝隆泰八年,公元1625),后黎王朝宰相郑梉再次率兵攻莫朝,陷高平,莫光祖与次子莫敬完弃土遁入云南。同年,莫光祖竟然遣使者向后黎王朝上降表。后黎朝神宗渊帝受表,准许他返回高平,封之为太尉、通国公。
  从此以后,莫光祖年年向后黎王朝称臣进贡,成为苟延残喘的附庸政权。
  明崇祯十一年(安南莫朝隆泰二十一年,公元1638),莫光祖病逝,庙号光祖,谥号惠元皇帝,由其次子莫敬完嗣位。
  莫敬完:(生卒年待考),越文名M?c Kính Hoàn,亦称莫敬宇(M?c Kính V?);祖籍广东东莞中堂蕉利,越南高平人。著名越南莫氏王朝第十代君主,莫明宗(M?cMinh T?ng),在位时间从公元16381677年为期三十九年,终年岁数待考。
  莫敬完是莫光祖的次子,于明崇祯十一年(安南莫朝隆泰七年,莫朝顺德元年,公元1638)莫光祖病逝后继位,是为莫明宗,改年元“顺德”。
  莫明宗在位期间,后黎王朝于清顺治元年(安南莫朝顺德七年,公元1644)再次大举进攻高平,被莫明宗指挥军队击败。
  清顺治十八年(安南莫朝顺德二十四年,公元1661),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遣使敕封莫明宗为归化将军、安南都统使。
  清康熙元年(安南莫朝顺德二十五年,公元1662),莫明宗聚集军队于谅山七泉地区,企图恢复被后黎王朝夺取的土地,但被后黎王朝击败。
  清康熙五~六年(安南莫朝顺德二十九~三十年,公元16661667),后黎王朝发动北伐,再次攻占了高平,莫明宗遁往云南避难。
  清康熙八年(安南莫朝顺德三十二年,公元1669),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派遣李仙根、杨兆二人出使,逼迫后黎王朝归还高平四州予莫明宗,莫明宗得以再次返回高平。
  清康熙十二年(安南莫朝顺德三十五年,公元1673),中国大陆爆发了著名的“三藩之乱”,莫明宗错认形式,在高平公开举兵声援吴三桂。
  清康熙十六年(安南莫朝顺德三十九年,公元1677),后黎王朝煕宗章帝黎维祫诏令宰相郑柞,以丁文左为将,再次讨伐盘踞高平的莫朝。莫明宗兵败,再次逃往广西龙州。
  清圣祖闻知此事,诏命后黎王朝归还其土地,但后黎煕宗章帝上表揭露莫氏协助吴三桂叛乱,请求大清政府不要再支持莫氏,清圣祖遂作罢。于是,莫明宗从此注定的失国流亡的命运,居于广西来宾忻城地区,改名莫敬耀,成为忻城地方势力,安南莫朝就此灭亡。
  鄚 玖:(公元?~1735年待考),本名莫玖,越文名M?c C?u;广东雷州海康人(今广东海康)。著名明朝将领,越南鄚氏开派始祖,明香国(港口国)缔造者,在位时间从公元17551773年为期十八年,终年岁数待考。
  鄚玖本姓莫,及至侨居越南后,因避免与篡黎自立的莫登庸的家姓相混淆,便在自己的姓上加上“邑”字旁,成为“鄚”氏。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越南河仙镇的华人领袖及实际统治者。
  其实,鄚玖家族原本就为鄚氏,其改莫氏是早在唐朝开元年间变更简改为莫氏的。在史籍《唐书》中记载:“开元十三年春二月丙子,改鄚州为莫州,梁州为褒州,沅州为巫州,舞州为鹤州,泉州为福州,以避文相类及声相近者。”其时许多鄚氏亦顺应简笔为莫氏。
  在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腐败的明朝被满清政权灭亡后,鄚玖因不愿受满清政府的统治,率部下南迁侨居在位于湄公河三角洲的河仙地区(今越南河仙、坚江一带),并对该地区进行积极开发和管治,及后向越南旧阮称臣,获授河仙镇总兵一职,使之成为繁荣的印支半岛城市,并备受当地各姓华侨群体的尊崇。
  之后,鄚玖在河仙地区大力发展势力,招流民于富国、陇棋、芹渤、奉贪、沥架、哥毛等处,立七村社,实质上成为一个独立王国,当地人称明香国(越南语为Minh HoaH?ng)。从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起,所统辖之地被称为“港口国”(越南语为C?ng Nhà n??c)
  鄚玖曾旅行菲律宾及巴达维亚,向欧洲人学习施政方策及自强自卫之方法,招徕海外诸国的客商,一时间来自中国、越南北部、暹罗等地的船舶从四面八方荟集于此。河仙成为人烟辐辏、华夷杂处、经济繁荣的国际性港埠,安南人曾有“桅帆多得不可胜数”之记载,号称“小广州”。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鄚玖因病去世,其子鄚天赐继位。
  鄚天赐:(公元17001780),本名莫天赐,越文名M?c Thiên T?,又名莫琮,越文名M?c T?ng,字士麟,号树德轩;广东雷州海康人(今广东海康)。著名明香国(港口国)第二代君主,在位时间从公元17361800年为期六十四年,终年八十一岁。
  父亲鄚玖来自广东雷州半岛,母亲是越南女子。
  鄚天赐自年少时起便十分懂事,因此普遍得到河仙民众的支持。据越南史书《河仙镇叶镇鄚氏家谱》所载,“昔公名天锡,自十八岁辰(“辰”即是“时”,因阮朝避嗣德帝讳而改),凡丧祭之事,竭孝敬之诚,人民咸感戴焉。”由于他大方得体,因而曾“奉表诣阙奏陈”,受鄚玖委派为出使越南阮朝廷的使节。
  清雍正十四年(公元1736),明香国的缔造者鄚玖去世,鄚天赐继承父亲阮朝河仙镇总兵一职,成为十八世纪越南河仙(今越南坚江)的实际统治者。
  鄚天赐继位后,继续周旋于越南阮朝、柬埔寨高棉和泰国暹罗之间,使河仙地区成为十八世纪中南半岛举足轻重的华侨王国。其后,鄚天锡在河仙建起规模宏伟的府城,对内积极推行文治,创设“招英阁”,聘请号称“十八英”的十八位著名儒士,以文治国,使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得以宏扬,对外则贯彻其父的亲越南旧阮政策,继续称臣以保安宁。
  河仙地区终究是由各国外来侨民建设而成,所以鄚天赐亦重视侨民们的安居乐业。有见及此,他建立起一个长五百米、宽一百米的大长方形府城,河仙周围出现多条村庄,让高棉人、华人、马来人、占人等,都在府城里得以定居。
  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高棉宫廷发生内乱,继而蔓延成为长达数年的内战。在此期间,大批难民及王室人员流亡到河仙地区,鄚天赐皆给以援助,“大发储积仓赈济,流民莫不感恩戴德”。
  在高棉王国战乱期间,王族昭螉尊(Preah Outay)逃到河仙,请求支援。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鄚天赐经过阮朝廷的许可后,便领兵护送昭螉尊归国夺位。昭螉尊获得王位后,为了答谢鄚天赐的协助,便将香澳(今柬埔寨西哈努克市)、芹渤(今柬埔寨贡布)、柴末(今柬埔寨Banteay Meas)、真森(今柬埔寨茶胶省南部)、宁琼(今柬埔寨江城江左岸河畔)五州都割让给鄚天赐。另外,鄚天赐又开拓了高棉的龙川(今越南金瓯、沥架、芹苴)、镇彝(今越柬边境)等地,设置了各级官属。至此,河仙镇进入了鼎盛时期。
  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暹罗遭受缅甸王国的入侵,阿瑜陀耶王朝灭亡,王族昭翠等人又逃到河仙地区,以求鄚天赐援助他们复国。适值祖籍广东澄海的郑信起兵驱逐了缅甸军,成为暹罗新国王,即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披耶达信王(郑昭)。为了斩草除根,郑信向鄚天赐要求交出阿瑜陀耶王朝流亡王族。
  鄚天赐一直对郑信存有戒心,武世营在《河仙镇叶镇鄚氏家谱》中记载:“鄚天赐素知彼奸计,将有自大之策”,因此派出水军在曼谷对出水域窥探虚实。不料,河仙水军遇上了飓风,唯有撤回。自此,鄚天赐与郑信的关系便转趋紧张。其后的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鄚天赐再次派遣战船攻打暹罗,但并不凑效,河仙军队更因遇上瘟疫而仓卒撤回。
  清乾隆三十四~三十五年(公元17691770),鄚天赐正忙于征讨郑信之际,河仙内部却爆发了两起动乱,虽然最后都被鄚天赐所平定,但亦导致河仙元气大伤。而在暹罗方面,经郑信平定乱局后,已经“锐气正盛”,开始有意入侵河仙。
  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郑信率军入侵河仙,鄚天赐率领军民与之“相持十余日,城内一人挟作十人之役,尚不能充数。军疲将困,而无退心,决守死战。”但因暹罗军利用“西洋石机铳射伤我军甚多”,鄚天赐军已无力抵抗,而他先前向越南阮氏政权要求援军,又遭驳回。于是,在全线溃败的残局下,鄚天赐只好登船逃亡到嘉定(今越南西贡),河仙地区遂被郑信所占领。
  在河仙遭受郑信侵占的同时,越南辖地内爆发了“西山之乱”,对阮氏政权造成巨大威胁。
  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越南阮氏朝廷为了能专心平定西山之乱,去除后顾之忧,便先维持河仙及南方的安定,派军攻击郑信军队。经过一轮军事摩擦和外交交涉后,郑信同意撤出河仙地区,鄚天赐乃得以返回河仙镇。
  鄚天赐从继任为河仙镇总兵开始,便接受越南旧阮政权的册立,并执行“递年出洋,采富贵物,诣京上进”的藩臣之礼。到西山之乱爆发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旧阮的首都顺化(今越南平治天省会)沦陷,阮主阮福淳逃到嘉定,鄚天赐便到嘉定与之会合,并伴随护驾。鄚天赐向阮福淳提出“乞中国兴师殄灭群凶,复我南国土宇”的复国方案,可惜因西山阮朝大将阮惠的穷追猛打,旧阮的主要领导人物阮福淳及阮福晹终被擒杀,而鄚天赐则侥幸逃出阮惠军的追捕。
  阮惠军击灭旧阮政权,建立了西山阮朝(西山阮),随即向鄚天赐招降。鄚天赐的答复却是:“我臣事南天已二世矣,心如铁石,虽死不改,其志安肯与汝贼辈作逆天之事乎?”其后,鄚天赐深知难以抗敌,便经富国岛逃入暹罗。而他所统治的河仙则落入西山阮朝手中。鄚天赐在暹罗则获得了郑信盛情款待,据家谱文献《河仙镇叶镇鄚氏家谱》的记载:“郑昭迎笑曰:‘昔以失和而相伤,今以成好而相结,幸无念旧恶。’”招待鄚天赐的用品均极为名贵,“食物器具皆是金玉,同王侯品格”,鄚天赐在这里,看似可以得到郑信的保障。
  虽然鄚天赐曾与郑信一度为敌,但到了旧阮政权覆败的时候,鄚天赐亦不得不投靠郑信。然而,由于错综复杂的印支半岛形势及越暹关系的不稳定性,令郑信最终亦对鄚天赐持不信任态度,后来更是迫令其自杀。
  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高棉王朝再次发生王室内争,以安南广南阮王宗室阮福映为首的旧阮势力派军干预,重新设定了柬高棉王位。据学者戴可来的考证,阮福映的这些举动,对于以高棉保护者自居的郑信而言是明显的利益受损,故此令他对鄚天赐开始心存猜疑。
  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一艘暹罗商船遭到拥护旧阮势力的将领杜清仁所劫掠,郑信命鄚天赐派人向杜清仁查问,但不见回报。而西山阮朝得悉该事件后,便设下了反间计,制作了一份假密函命人带到暹罗,以使郑信相信鄚天赐打算跟杜清仁“里应外合,以攻暹地”。碰巧杜清仁在此时派出水军在海上防御西山阮朝的军队,暹罗探子便向郑信回报了这批水军在海上游弋的消息,令郑信对这份假密函更是深信不疑。
  于是,郑信随即严刑审讯及杀害了数十名与旧阮政权有关的人员,至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农历105日,鄚天赐亦被郑信赐予“饮义薨”,蹊跷地在暹罗为越南阮福映的旧政权“殉节”了,终年八十一岁。
  鄚天赐在越南家喻户晓,受到国人的尊敬,因此在其逝世后,越南的诗人们纷纷到供奉他的祠堂里祭祀拜,书写楹联甚多,以示对他的尊崇。后人亦将鄚玖、鄚天赐及他们全家人合葬在一起,供世人凭吊。
  鄚天赐去世后不久,暹罗国(今泰国)亦发生了大规模的内乱,披耶达信王郑信最终被属下将领郤克里所推翻,其后又派军进占了河仙地区。当时,阮福映(Nguy?n Phúc Anh)为了在越南争霸,便与暹罗结成盟友,而鄚天赐的子孙亦得以返回河仙镇。
  从公元17841809年间,河仙地区先后由鄚子泩(鄚天赐之子,公元17841788年在位)、鄚公柄(鄚天赐之孙,公元17891792年在位)相继担任镇职。
  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阮氏王朝在南越地区正式设置了嘉定府,把居住于该地区的华人商贾、明香国居民等全部编入户籍,统称其为“明香社”。鄚子添(鄚天赐之子,公元18001809年在位)继任镇职,先后依附于暹罗政权。
  及至清嘉庆七年(越南阮朝嘉隆元年,公元1802)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应阮福映之请,出兵统一了越南全境,助其建立了阮氏王朝。阮福映从此自称嘉隆王,定都富春城(今越南承天顺化),归附于满清政府。清嘉庆八年(越南阮朝嘉隆二年,公元1803),清仁宗敕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随后在越南全境华人聚居之地普遍设立“明香社”,近百万三圻地区的华人皆“在社”。
  到清嘉庆十四年(越南阮朝嘉隆八年,公元1809)鄚子添去世,阮朝嘉隆王开始更改委任其他官员直接镇守河仙。
  在阮朝嘉隆王派遣他员管理河仙后,发现根本就无法操控这一地区,混乱了六年后的清嘉庆二十一年(越南阮朝嘉隆十五年,公元1816),鄚公榆(鄚天赐之孙,公元18161829年在位)被阮福映重新委任为“河仙镇叶镇”,即“协镇”,但同时亦派遣阮朝官吏为“主镇”,河仙鄚氏家族已不复昔日的独立内政之景象。
  到了清道光七年(越南阮朝明命七年,公元1827),阮朝明命王阮福晈将各地华侨社、庄、铺凡称“明香”者,皆改称为“明乡”。
  至鄚公材(鄚天赐之孙,公元18301833年在位)执掌河仙镇第三年即清道光十三年(越南阮朝明命十三年,公元1833),越南爆发了襄安府保乐州(今越南高平保乐)的知州农文云发动的大规模反阮运动,农氏集团先后率军攻占了宣光、太原、高平和谅山等地,一度还入驻河仙地区,后又借助崇山密林打游击战,使阮朝官军疲于奔命,但鄚公材也因此陷入了这次“逆党叛乱”的事件,被阮朝军队捕捉,押到都城富春府去审问,结果一去无返。
  从此以后,历史上再也没有鄚氏子孙继承河仙镇的管治职务了,越南境内也再无“明香国”、“明香社”之称。但直至今天,称“明乡”者则比比皆是,其实还是一回事。
  目前,越南境内多达53.6%人口的“明乡祠族”,不论其目前是什么姓氏,皆为华人后裔。如果你去越南旅游,遇到的友好越南人都会悄悄告诉你:T? tiên c?a chúng t?i r? ràng ClanT? tiên c?a chúng t?i là nh?ng ng??i c?a Trung Qu?c Nhà Minh (我们祖先是明乡族)
九、名人名篇:
莫宣卿诗作摘录:
《南山凤》:
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
英俊天下有,谁能佐圣君!
《答问读书居》:
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
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
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
茅檐无外物,只有青云护。
《自题》:
少年立志早登科,世上文章奈我何!
赋读五经犹恨少,诗吟万卷未为多。
江湖海阔为池砚,出水高山作墨磨。
愿借青云为白纸,将来尽写太平歌。
《答谢兄长莫俦》:
几年高卧葛生庐,万里行程人帝都。
筵上清搏今日酒,筐中黄卷古人书。
在家且作衔芦雁,出海变作带角鱼。
从此九霄须直上,不教羽毛落空虚。
《赋得水怀珠》:
长川含媚色,波底孕灵珠。
素魄生茹末,圆规照水隅。
沦涟水彩动,荡漾瑞光铺。
迥夜星同贯,清秋岸不枯。
江妃思在掌,海客亦忘躯。
合浦当还日,恩威信已敷。
唐宣宗李忱御笔《赐新魁状元莫宣卿宴》:
南方远地产奇才,突破天荒出草莱。
神鲤跳翻三尺浪,皇都震惊一声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6 20: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莫布远 发表于 2015-2-5 21:11
什么样的数据才能令丰旗兄相信啊

布远兄,难道你就相信莫姓只有那么一点人口吗?那些数据没有一点科学根据,也不会相信那些姓氏排名。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3: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泊简 发表于 2015-2-5 15:05
常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人忘乎祖即失其本也。曾子曰:“慎终追远。”朱子云:“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承 ...

兄弟来自哪里,欢迎加我QQ475995{:soso_e181:}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6 13: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英荗兄,向您学习!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5 21: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莫丰旗 发表于 2015-2-3 23:00
谁去统计过了?二百三十三万八?我那里的莫姓加上去了没有?真希望大家都不要去相信那里数据。 ...

什么样的数据才能令丰旗兄相信啊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5 15: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常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人忘乎祖即失其本也。曾子曰:“慎终追远。”朱子云:“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承。”然则祖宗顾可忽乎哉?
常闻百行之源莫大于孝,欲尽孝道必先遵祖、欲遵祖必先合族。
今寻我族根基,必以发扬光大。
今建QQ群 169717321,希望莫姓族人入群。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4 14: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英茂兄辛苦。收集资料是很费事的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4 10: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真是莫家人才啊,收集研究莫氏历史辛辛苦苦了啊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3 23: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谁去统计过了?二百三十三万八?我那里的莫姓加上去了没有?真希望大家都不要去相信那里数据。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3 19: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英荗兄好样的,精彩!{: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